分享

癌症早晚是怎么划分的?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呢?

 刘永毅医生 2020-09-30

人们常常用癌症的早、或晚来表达病情的严重程度,早到什么程度?晚到什么程度?并不是很清楚。那么,癌症的早晚是怎么划分的?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呢?

TNM分期是区分癌症早晚最常用到的方法,对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作用。

T,原发病灶的大小、或浸润范围、或部位;N,肿瘤周围的淋巴结,不包括远处淋巴结;M ,肿瘤相对较远的部位有转移,以T、N、M三者的具体情况而组成最终的分期。

当肿瘤没有淋巴结、远处转移时,原发灶浸润范围很小,比如起源于上皮层的肿瘤,肿瘤仅仅在上皮层、未突破基底膜称其“原位癌”,立在原地不动的癌么,或者虽然突破基底膜、但浸润范围不大,也被称作“微浸润癌”,原位癌、微浸润癌或许才是名副其实的早期癌,治愈率应该是100%!

常常把原位癌归为0期,除外TNM分期法一般分4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期别越高病情越晚,但不是绝对的!比如结直肠癌,Ⅱ期、Ⅲ期由于原发灶浸润范围大,手术有可能做不了,Ⅳ期若肝、肺转移灶少、小也不一定不能手术,预后就有差别了,还有同样的条件下ⅡB、ⅡC期预后不一定就好于ⅢA期。

很多情况下,我们把Ⅰ期癌症看作早期比较合适,因为肿瘤大多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无远处转移,把Ⅳ期、转移性肿瘤看作晚期,把Ⅱ、Ⅲ期对应为中期。这是大概,不是绝对的对应,比如有人把ⅢB期、Ⅳ期肺癌划分成晚期,而把Ⅰ期、Ⅱ期、ⅢA期都归为早期,实际Ⅱ期、ⅢA 期已不早了。

还有一些癌症早期的概念比较明确,为治疗而提出。比如早期胃癌,1962年日本内镜协会提出的概念,肿瘤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论浸润范围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可以使用内镜下治疗,90%的病人与手术治疗效果一样,生活质量明显要好于手术,但有5%-10%左右的早期胃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内镜治疗就不好了,TNM分期也就到了ⅠB期、或Ⅱ期。

随着早期胃癌概念的延伸,早期食管癌、早期结直肠癌也有相应的说法,但还未被明确一致地提出来。

用症状区分癌症早晚行不行呢?也只是大概,没有客观依据了。比如早期肺癌有可能咯血丝,有人看见血就认为晚了,这就不一定了。

大多数情况下,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没有,晚期症状多是些全身、非特异性症状,比如发热、恶心呕吐、胸闷气短、食欲不振、疼痛等问题,但有些晚期癌症也不一定有不适。

病情早晚评判对治疗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需要做全面的检查,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期,以便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时间、最好的生活质量!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