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言】妈妈一句话,儿子的泪滚下

 许言君 2020-09-30


“今天是母亲节吗?你不回家吗?”昨天,哥哥打电话说,他在学校里看到一群孩子手捧鲜花,给学校的女老师鲜花呢。迷惑不解的哥哥询问后才知道,是孩子们为母亲过母亲节呢。

于是,哥哥想到了妈妈,就给我打电话想我一起为留守在家的妈妈和奶奶过节。

其实,昨天是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而母亲节的节日是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周日,也就是5月14日这天。我给哥哥解释以后并约定着一起回家与妈妈和奶奶过一个母亲节。

挂断电话,我才猛然想起,我已经半个月都没有回家了,心中顿时涌出了无限的愧疚。

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自从和父亲结婚后,便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所有农活。她和奶奶、爸爸分工合作:奶奶受封建社会的余毒影响,自小裹脚,致使双脚畸形,走路颤颤巍巍的,不能干农活的她就把吃穿用等家务活承担了起来;妈妈则在生产队里干农活挣工分,联产责任承包制后更是一个人侍弄着家中近十亩的农田,是家中主要经济来源的创造者;爸爸则是先在生产队里当拖拉机手和电工,后来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就这样,奶奶、妈妈和爸爸的分工合作,尽力维持着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也为我们兄弟三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妈妈的性格是那种风风火火的类型,平时只管地里的农活,饭时就回家吃饭,饭碗一推就到地里干活,每天披星戴月的。很多时候,妈妈从田地里回去的时候,我们兄弟三人早已在奶奶的轻抚下睡去了。所以,在我们小的时候,妈妈与我们的亲昵和交流是很少的。其实,按照妈妈的性格和脾气,年轻时的她很少表现出母亲特有的温柔,也不会说一些乖孩子我爱你之类的话。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村里的责任田被卖得所剩无几了,年迈的妈妈也自然而然地下岗了。年轻时候的操劳,致使妈妈患上了糖尿病,自从20年前被查出来以后,妈妈便与胰岛素、格列吡嗪、二甲双胍、消渴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结缘,每天药不离手。

父亲退休后,他们三人在家中又重新分工,父亲承担起了做饭、洗刷和照顾奶奶和妈妈的任务,他们三人在家中相互依靠着生活得也十分安逸。这样,我们兄弟三人也都安心地在外工作,遇到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回家聚聚,像树叶一样稠的日子一天天地过着,平稳、和顺、没有波澜地生活着。

好景不长的是,2015年的清明节刚刚过去,父亲便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好起来。

父亲的后事料理完毕后,我加大了回家的频率,每逢周末,雷打不动地要回家一趟,为妈妈送药、送菜、送饭,为奶奶清理房间,换洗衣服,打扫家中的院落,听妈妈和奶奶唠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次回家,便会走进厨房为妈妈和奶奶做饭,做一顿相对来说可口的饭。做好饭后,一起吃着,唠叨着家常理短的话题,极力缓解他们失去丈夫、失去儿子的痛苦。可是,每当与她们谈论起父亲的时候,我内心的痛楚却是再也难以控制,两行泪水总是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于是,一家人便又会陷入悲痛中。

就这样,时光转眼就过了一年,父亲离世的阴影渐渐地消散。生活又渐渐地步入了正规。而我每周都回去做一顿饭的习惯不知不觉中被坚持了下来。妈妈也养成了每逢周末便坐在学校门前的路口,眼巴巴地看着路上的车辆,算着我回家的时间。奶奶则拄着拐杖,一步一颤地走到大门口,静静地坐在门前的老年小推车上等待着。一旦看见我的车子拐进过道,铺满皱纹的脸庞便会露出笑容。

有时,我故意坐在车里不下来,她便会拄着拐杖爬在车窗上向里张望,看到我在车里坐着的时候,笑着骂我:“妈了个x,还确(音,意思是骗)您奶奶哩!”还有的时候,我故意大声问她老人家:“你坐这里弄啥?”

“弄啥?等俺孙子哩!”奶奶说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只要我进了家,奶奶和妈妈便会从门口或者邻居家高兴地回到家中,妈妈和我唠着家常,奶奶则坐在哥哥给她买的高靠背椅子上,闭目养神起来。

当我离开家,倒车上路回许昌时,奶奶则会嘟噜着“又走哩!”妈妈则一直把我送到大路上。在车子启动即将出发时,妈妈大声说着:“走吧,别挂念家里。一路平安!一路顺风!”听到这句话,我的泪水顿时滚了下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额,应该是从父亲去世后吧,妈妈总是在我离开家的时候说一句这样祝愿的话。要知道,妈妈这一辈子都是不信神不信鬼的啊!

两年来,每当妈妈说出这样的话时,我都会热泪盈眶的。其实我知道,妈妈是希望她的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因为有了平安,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

最近这一段时间,由于单位里的工作紧张,又加上周末出去接受培训,上周周末没能回家看望妈妈和奶奶,心中着实愧疚不已。

母亲节到了,我想,我应该回家和妈妈奶奶一起过个属她们的节日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我们从来没有和她们过过母亲节。

唉!这就是男人的粗心吧!

在此,我想趁着这个伟大的节日,想我的妈妈和奶奶说一声:“妈妈,奶奶,母亲节快乐!”


也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