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豆腐和臭鳜鱼||亦香亦臭,香人脾胃的徽菜悄然落地许昌!

 许言君 2020-09-30

周末,朋友相聚,吃,自然成为不变的话题。

吃惯了豫菜和川菜,是不是换一下口味儿。

不知是谁提出建议,听说市区开了一家徽菜馆,不妨去尝尝。

说走就走,一番电话之后便确定了徽菜小馆的位置,一行人踏着暮色赶去。

这家徽菜小馆开在闹市区中的一个新小区的门口,由于小区入住户较少,门前较为清净。馆子名曰:“徽韵。”店内装修简约而大方,颇有徽派风味,整洁的店铺和热情的服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楼上的小包间均以安徽景点的名字而命名,让人一看便晓得这里主打的就是安徽菜。

点菜完毕,一道道精致的菜品端上桌,吴山贡鹅、徽州毛豆腐、臭鳜鱼等是徽菜中的代表之一,人不多,仅仅上了这几个典型的菜肴。

美味在前,当然要大块朵颐。

夹起一块铁板上的毛豆腐,送入口中,一股霉臭的气味首先刺激了一下味蕾:臭!但慢慢咀嚼品味之后,一股奇特的香味混合着红烧酱料的醇香充满了口腔,让人不忍放筷。

“这是那种长了白毛的豆腐,因为菌丝细密形似白毛而叫做毛豆腐,吃起来类似臭豆腐的口味。”对这一道先臭后香的毛豆腐,一朋友如此介绍。

这一道毛豆腐装在一块铁板上,铁板包着一层锡纸,一块一块的毛豆腐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上面,金黄金黄的豆腐块上铺了一层蒜末等调味品烧制的浇汁。夹起毛豆腐后,下面还有一层金黄的鸡蛋饼。

毛豆腐即霉豆腐,是安徽的地方特色风味菜肴。炸后的毛豆腐金黄芬芳,炒制的蘸味酱成鲜辣甜。蘸食入口,毛豆腐外脆内嫩,酱汁口舌生津,故有吃了毛豆腐,打你嘴巴都不吐之说。

相传古时有一名叫王致和的举子,多次科举落第,自认只有卖豆腐的命,便接过父辈的豆腐坊,做起了豆腐生意,结果一日天气闷热,豆腐滞销,他顺手将多余的豆腐铺在稻草上,洒上盐水,打算日后自家食用,过几日因为事多,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待记起,那豆腐已是色变毛长,茸茸密密,他自认晦气,打算倒掉,不经意用手掰下一点用舌头舔尝,居然尝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咸粘味,于是他便放些油及佐料下锅煎烤,一时奇香四溢,出锅口食,更是鲜美无比,从此潜心做起毛豆腐的生意。

黄山毛豆腐是徽菜中的顶级菜肴,跟臭鳜鱼地位不相上下。它曾因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闻名。最好的毛豆腐有浓密纯净的白发,一些黑色颗粒均匀分布在上面。方法是油炸、煎炒、铁板,吃的时候一定要蘸当地的辣椒酱。

第二道徽菜的经典当然是臭鳜鱼了,臭鳜鱼的做法以及口味与毛豆腐大同小异,均是先臭后香。席中有自幼在安徽长大的朋友说,这道臭鳜鱼味道出来了,但鱼的肉质似乎没有他在安徽吃的那么富有弹性。

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安徽贵池(今池州)、安庆、铜陵、大通(今铜陵大通镇)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当时有桶鱼之称)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至今盛誉不衰。如今烹制此菜不再使用桶鱼。而是用新鲜的徽州自产桃花鳜每年桃花盛开、春讯发水之时,此鱼长得最为肥嫩用盐或浓鲜的肉卤腌制,再用传统的烹调方法烧制,故称腌鲜鳜

字看起来似乎很生僻,很多人却并不陌生,因为小学课文里就有,是唐朝诗人张志和的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徽菜红烧臭鳜鱼可以说是亦香亦臭,香人脾胃的同时也臭气熏天,让人又爱又恨。

在很多徽州游子的心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家乡菜,莫过于红烧臭鳜鱼,让无数徽州游子们魂牵梦萦,以至于徽州当地还养成了鱼不臭不吃的传统习惯。

把臭味与香味混合在一起,似乎成为了徽菜的最鲜明的特色了。无论怎样,吃货都是勇于尝鲜的。

一桌子菜,几瓶老酒,几位好友,在亦臭亦香的菜味中似乎品味出了一些人生道理。

酒微醺的时候,在安徽长大的朋友说,点一道安徽特色的主食吧。

是啥?

菜泡饭!

听到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好奇。大家一致通过后,朋友出去给服务员进行了交代。

一会儿功夫,大堂经理端着一汤盆走了进来,愉快地说:“菜泡饭,这是老板免费送给各位的!”

呵呵,看上去,汤盆中,一汪清水中漂浮着碎碎的绿菜叶,用勺子挖一下,里面居然藏着白白的米饭。

哎,这不是菜汤泡剩米饭吗?

对,就是这个道理。

盛了一小碗,品尝了一下,嘿,别说,汤鲜味美,米饭经过汤的滋润变得柔软和润,十分可口。

与大堂经理一番交谈得知,这家徽菜小馆的老板是合肥人,大厨请的也是安徽的徽菜师傅,他们想在许昌做一家真正的徽菜小馆,让许昌的吃货尝尝地道的安徽菜风味。

不管怎么说,在许昌就能吃上安徽菜,确实是让许昌的吃货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