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我们经常说仁义,义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鹰击长空186 2020-09-30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我们经常说仁义,义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今天我们分享第三十二篇:《贵义》,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这一篇是讲“义”的重要性的,那什么意思,“义”在儒家、墨家、法家思想中都有很多论述,尤其是儒家思想,那这个字到底怎么理解呢?在《说文解字》里“义”(繁体为“義”),代表我方军队的威仪,由“我”和“羊”字形组成。因为是代表己方,所以用“我”字形;因为“义”有牺牲、利他的意思,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所以用“羊”字形。

“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国家应该推崇的四种道德品质;“义”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儒家中有“仁义礼智”是四种“天之德”,也就是天意,本体的意思,是人必须要遵守的。

朱熹说:“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意思是说,真正仁爱的人,内心有善良的品德,懂得爱人的道理。真正有义的人,就是约束自己的内心,使事情合宜。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是区别小人和君子的一种重要道德品质。而孟子的思想中,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由羞耻心,发展出了“义”。孟子还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意思是说,“仁”是人心的本质,仁者爱人;“义”是人所必由之路,就是按照“仁”的方式行事。孟子说,放弃了这条正路而不走,丧失了人的善心而不知找回,太可悲了!

所以,其实在儒家思想中,“义”是一种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合宜的、恰当的,甚至带有点利他和牺牲精神的道德品质。这是儒家思想中“义”的内涵。

那在墨家思想中,墨子是如何论述“义”的呢?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愿意吗?’那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帽、鞋不如手、脚珍贵。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愿意吗?’那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生命珍贵。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所以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墨子讲了一个故事,墨子推荐一个人到卫国做官,这个人到卫国后却回来了。

墨子问他:“为什么回来呢?”

那人回答说:“卫国国君与我说话不算话。说‘给你千盆的俸禄’,实际只给了我五百盆,所以我离开了卫国。”

墨子又问:“如果给你的俸禄超过千盆,你还离开吗?”

那人答道:“不离开。”墨子说:“

既然这样,那么你不是因为卫国说话不算话,而是因为俸禄太少。”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人还不如一个背米的人。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背着米在路边休息,想站起来却起不来了。君子见了,不管他是少、长、贵、贱,一定会帮助他站起来。为什么呢?说:这就是道义。现在行义的君子奉行先王的道义来告诫世俗的君子,世俗的君子即使不喜欢、不实行就算了,却又加以非议、诋毁。这就是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士,还不如一个背米的人了。”

我们常说,“见利忘义”,“不仁不义”,“义”的反面是“利”和“不仁”,从这个故事中,其实我也可以看出,墨子所推崇的“义”,也是跟儒家思想类似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乐于助人甚至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在实践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墨子尤其批判了那些满嘴仁义,实则所为却与仁义相悖的人,认为其无异于只知黑白之名,而不辨黑白之实的盲者。

墨子说:有一个盲人,他知道银是白色的,黔是黑色的,但是把白色的和黑色的东西放在一块儿,让盲人分辨,他就无法知道了。所以我说,盲人不知白色和黑色,不是因为他不知道它们的名称,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墨子说:商人到四方去,买进和卖出的价钱相差一倍或数倍,即使有重重关卡那种艰难以及碰见盗贼那种危险,也一定去做买卖。现在士人坐谈道义,没有重重关卡的艰难,没有遇到盗贼的危险,即使这样还不去做。这两个故事,都是批判,很多人满口仁义道德,但是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不能将真正的义行付诸于实践,这样不能算真正的懂得仁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