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秋天的吉祥三宝,越冷越灵

 张问骅 2020-10-01

秋天是个落英缤纷的季节,上海的秋天有三样物什必不可少,号称“上海秋天的吉祥三宝”,而且越冷越灵。你知道是哪三宝么?听小新娓娓道来。


外滩落叶。新民晚报通讯员 天华 摄

梧桐落叶

梧桐树是上海街头最主要的植物之一,主要于20世纪初由法国人种植在法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梧桐树的树叶在秋季会因气温下降而纷纷落下,那手掌形状的叶子大片大片地掉下来,在深灰色的地上铺成金黄色的地毯,成为了秋季上海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以前上海有位歌星叫张行,上世纪8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他最著名的一首歌叫《一条路》,歌里唱道:“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我,走过你。”他所唱的那一条路上,肯定有梧桐,人们从落叶上走过去,也就这样走过了自己。


曾有媒体总结出了多条景观最佳的“梧桐林荫道”,不妨一起来看下:

淮海路

淮海路,原名“霞飞路”,上海最著名的马路之一。横卧在上海市中心区,东起人民路,西迄凯旋路。由于淮海路以前属于法国祖界,建筑及具法式韵味,道路两侧均种植“法国梧桐树”,极具欧陆风情。他是与巴黎的香榭丽舍、纽约的第五大道相媲美的大街。


衡山路

不宽的马路,干净的街道,两边风格迥异的建筑,各类特色小店,赋予了衡山路独有的格调。不过,最让人欢喜的还是路旁浓密的法国梧桐。正是有了这些法国梧桐,整个街道极富欧陆风情。


复兴西路

沿路为高级住宅区,全路段均为花园洋房和公寓,其中建筑风格又以Art Deco艺术装饰为主。街道景观高度绿化,沿路尽是法国梧桐,绿树成荫,环境幽雅,为上海文人雅士最爱之居住地带。


东平路

有人说,从她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最闲适的心情和步调去走。确实,这是一个安静的地方。没有公交车,行人也不多。因为她雅致、安逸、静谧的环境,而称为“申城第一情侣街”。东平路至今不通公交,独爱她僻静深幽,不同于衡山路的张扬外露。


华山路

华山路东起南京西路静安寺,西南到漕溪北路肇嘉浜路。沿路环境幽静。布满了10个旅游景点,每个景点之间步行十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有人称华山路为“一线串十珠”。上海华山路文化底蕴厚重,自南京西路起到肇嘉浜路(徐家汇)的几千米中,连绵不断地排列着百年老建筑。从静安古寺到交通大学,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这些百年老建筑中,曾住过许多中外名人。白日里,华山路常常车水马龙,但是却总有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如果到了晚上漫步在这里,又安静得可以听见树叶沙沙,凝望ArtDeco风格的某个窗棂,和深深弄巷里的小竹林,你会由衷地喜欢上这座城市。


余庆路

余庆路没有任何公交车的干扰,大多数时光,这条路上行人稀少,安静的道路两旁是成行的法国梧桐,绿树掩映中是一幢幢南欧风格的房子,有红色的瓦顶,窗子两边,有螺旋状的柱子。罗马式的阳台上,攀满了枝叶纷披的长春藤,洋溢着古老欧洲的典雅与浪漫。感觉中,仿佛来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家乡。这是一条温情脉脉的路。


武康路

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Route Ferguson),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2011年6月11日,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入选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大闸蟹

一看到“大闸蟹”这三个字,相信不少人已经开始流口水。秋风起,蟹脚痒。大闸蟹无疑是上海人在秋天最喜爱的一道美食,如果不吃上几只,上海人家的这个秋天恐怕就不算完整。看!一大波大闸蟹正向你袭来!

那么,大闸蟹为什么叫大闸蟹呢?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据考证,以前的捕蟹者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这里的竹闸就是竹簖,竹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就被称为大闸蟹。


讲究的上海人家吃蟹时候还要使用“蟹八件”,包括锤、鐓、钳、匙、叉、铲、刮、针在内的剥蟹工具,后来还增加了四件,共有十二件。


不过,上海人中也大有从不用蟹八件,只凭手和口快速、干净地剥大闸蟹的民间高手,她可能是前楼的某家姆妈,也可能是后弄堂的某家爷叔。

只看图文当然是不过瘾的,小新千辛万苦找到一段短片《美女教你如何吃蟹》。相信你会喜欢哒!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闸蟹的做法已不限于清蒸,变得更加多样。今天推荐2种做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学一学:

盐烤蟹


1

大闸蟹洗净,用厨房纸彻底擦干表面水分,一定要擦非常干,不然会咸死;

2

锅内放约半斤海盐盐和姜片及其他香料大火翻炒(海盐不可用精盐替代,不然咸死你啊)

3

盐需炒得彻底失了水分,略有黄色;

4

倒入余下的海盐,继续翻炒至盐非常的烫,略呈黄色,滴水下去会刺啦一声迅速蒸发掉。盐的用量不管你做几只螃蟹,最少要放两斤以上,不然螃蟹熟不了;

5

转成小火,把大部分的盐拨到锅的一边,在锅底放上一只螃蟹,迅速把旁边的盐全拨过来彻底的厚厚后的盖住,一分钟的样子就把螃蟹挖出来,再同样方法制作另外一只。(必须一只一只的做,不然很难掌握螃蟹的成熟度)

6

关于时间的问题,大家可以适当小范围调整一下,看螃蟹的盖子,如果还残余黑色青色没用转红,那就没熟了;

7

吃的时候一定要把蟹壳表面沾着的盐弄掉哈,最好准备个小刷子,刷掉最方便,不然不小心吃到一块盐……啧啧。

毛蟹炒年糕

材料:毛蟹(六月黄)、年糕、葱、姜、面粉。  

调料:料酒、甜面酱、白糖、老抽、胡椒粉、麻油。   

做法:

1

将六月黄蟹洗净,从背部切成两半,切面沾上干面粉;

2

年糕切片入沸水焯软捞出备用;

3

热锅入油,待油热后逐一将蟹切面朝下放入油锅中煎至金黄色捞出;

4

热锅入油,待油热后逐一将蟹切面朝下放入油锅中煎至金黄色捞出;

5

倒入蟹块,烹入黄酒,加白糖和老抽(也可以适当加点蚝油更鲜美);

6

加水大火烧开 约5分钟后;

7

倒入年糕片煮2-3分钟,记得不时翻炒一下,以免粘锅;

8

至年糕软糯入味,汤汁浓郁,撒胡椒粉,葱段、淋麻油翻匀即可出锅。

毛蟹,一般是用六月黄,也就是夏天的蟹做的,但秋天里因为蟹多,价格便宜,用小一点的秋蟹做,味道也是十分鲜美的。

糖炒栗子

糖炒栗子是汉族传统小吃,也是具有悠久传统的美味。南宋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记述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开封)李和炒菜,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接着写道:“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


上海人何时开始吃糖炒栗子已经无从考证,但“香甜软糯”的口感正合了上海人的胃口。每每进入秋季,“新长发”、“好好栗子”、“吃补栗”等老字号食品店的门口总会排起长队,食客们争相购买糖炒栗子满足口腹之欲。

短片《没有它,上海的秋天不完整》。来源:SMG摄界。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