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镇的记忆碎片83:“五马日”,破五,断穷根,接财神

 品茗客人 2020-10-01

小镇,是县城。我成长的地方。

县城叫射阳。

小镇,大名是合德。

  今天,正月初五。

  小时候,常常听母亲说,这是“五马日”。

  若干年,一直以为是“五妈日”。

  后来,才晓得,应该是“五马日”。

  这是正月里第二个重要的日子,也是过年的重要节目之一。

  这一天,要放鞭炮,吃圆子啊。

  与北方人过年过节总是吃水饺子不同,小镇人过年的时候讲究的是吃汤圆子

  而且必定是作为早茶来吃,这也与北方人的饺子在中午、晚上吃不一样吧。

  大年初一要吃,“五马日”要吃,正月十五还要吃。

  要吃大圆子,也要有小圆子。

  大圆子是“脂油圆子”——腊月里,买斤把猪板油切成丁子,拿白糖加桂花腌上半个月,过年的时候作包圆子的馅心,是成的圆子;小圆子,简单了,实心子,里面什么也不包,是成的圆子,吃的时候粘芝麻笋白糖

  小学的时候,曾经吃过一次肉馅的汤圆。说给其他人听,他们都在笑话我——“汤圆子里头怎么能包肉糊子?

  上了大学之后,无论是在江南还是老家,喜欢吃肉馅的汤圆。

  一直奇怪,小镇人为什么过年的时候只吃甜圆子,不吃咸的呢?

  后来晓得了,这也是一份希望:希望日子更甜更美。历史上就向来富庶的苏南人,甜蜜得已经多了,当然要在里面包肉,弄点儿咸的吃吃了——今天,富裕起来的人们,过年的时候不是反而希望多吃些素菜、蔬菜吗?

  也不是不吃咸馅的圆子,但肯定不会是在初一、初五、月半的时候吃。一般也不会是特意在这些日子里包的,只是将包春卷剩下的馅心包来吃罢了。

  五马日的鞭炮一响,圆子一吃,过年的各种禁忌就可以没了。

  能动刀子,能动剪子了,能倒垃圾了,能杀生迟鱼了,小孩子们嘴里也不怕说错话了……

  但这一天,不朝人家跑,不能在这一天拜年。

  原因也简单啊,大人们要外去忙着苦钱做生活了,鞭炮一响,商店要开业了。

  有人说,鞭炮一放是为了“断穷根”;有人说,这个日子是为了接财神

  接财神的说法是结婚之后,在苏南才听说过的。

  断穷根,是因为我们苏北人历史上太穷了,只希望早日脱贫,还没指望着致富?

  过了初五,再有“财神爷”——小镇人在过年时对乞丐的称呼——或是玩麒麟的上门,就不太可能讨得一个两个小铅角子,只可能是这样的一句话:

  “多跑两家吧!啊!年,都已经到哪块了!


  是的,是的。

  过了这个五马日,年已经过去一大半,该去忙工作了

相关文章:

  【过年记忆】小镇过年印象

  江南的“过年”

  【过年记忆】小县城过年的文化记忆

  〖小镇记忆〗那些乡风:过年过节(1)

  〖小镇记忆〗那些乡风:过年过节(2)

  〖小镇记忆〗那些乡风:过年过节(3)

  小镇的记忆碎片80:腊月里的味道和声响

  小镇的记忆碎片81:三十晚上的说话

  小镇的记忆碎片82:“呵馒头”和“呵列子”

  曾经过的是革命化春节

    

  关注并进入本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乡土情结”,可见《小镇的记忆碎片》总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