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伏了!关于“三伏天”的四问

 品茗客人 2020-10-01

  明天,2020年7月16日,农历庚子鼠年五月二十六,癸未庚申日,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

  入伏了!

  这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日子,也是最容易生病的日子!

  一问:什么是三伏?

  三伏天,是指“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后的十天,通常是出现在小暑和处暑节气之中,前后三十或四十天,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就是说,天太热了,人们适宜伏在家中而不宜多动。

  二问:“三伏”是由你我来“定了”的吗?

  今天,看到一公众号,关于入伏的一个标题挺让人吓人的。

  “定了!16日开始,持续40天!” 

  这是一个官方公众平台的文章标题。

  看这标题,让人觉得什么时候进入三伏天,是由他们做了一个决定,拍板,“定了”的。

  “入伏”,三十天,还是四十天,不是由当代的哪一个人或机构确定的,这不是节假日的放假,可以由一个“假日办”来“定了”的。

  我们的老祖宗就规定了,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进入伏天的日子,是初伏。接下来就是中伏和末伏。

  三问:三伏天究竟是三十天,还是四十天?又是由谁来决定的?

  “”,是中国人干支中的“十天干”之一。上一个庚日至下个庚日,是十天。

  通常说的“三伏天”,应该是三十天,可更多的年份会有四十天的。

  多出来的十天,一定是在“中伏”。

  这也不是由我们当代的哪一个人能定得下来的。

  我们的老祖宗就规定了,必须是在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才算是进入第三个伏天。

  以今年为例,中伏是在7月26日,农历庚午日,夏至之后的第四个庚日。

  十天后,8月5日,农历庚辰日,出现在立秋之前,因而,今年的中伏就得多个十天,是二十天。要等到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8月15日农历庚寅日才进入到第三个伏——末伏

  一直要到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己亥日出“三伏天”。

  2011年至今年,除2012年、2014年的“三伏天”是30天,其余的8年,都是超长版的40天,中伏为20天。

  四问:三伏天该吃什么、做什么?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又是饺子,这肯定是中国的北方。在北方的习俗中都有在头伏吃饺子、二伏吃面条、三伏吃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认为这可以帮助在三伏天中出汗,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气。

  伏羊汤

  长江中下游的不少地方,羊肉只是“”里天的食物,不进“”不吃,出了“”,你也买不到羊肉了。

  位于三省交界之处的徐州,却有吃“伏羊”的习俗。入伏后的这三十天里,是没有一只羊能走出徐州的。徐州人盼入伏,是盼望着一场声势浩大的“伏羊节”,吃羊肉、喝羊汤……享受一次以羊肉为主的盛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