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回伍子胥芦洲渡

 取经的兵 2020-10-02

   “一羽风帆截浪轻,樊山远带夕阳明。江回伍子芦漪渡,石抱孙郎鄂县城。去国身随沙鸟泛,行歌兴逐水云生。翻愁泽畔寻渔父,鼓枻重来诮独清。
  这是明·吴国伦写的诗《晚渡樊口》,诗中说樊口边的芦洲,是伍子胥当年被迫叛楚奔吴的芦漪渡(后叫芦洲渡)。

  樊口西十几公里的芦洲,一名逻洲、一名罗洲。西至黄柏山的芦子湾,南乃至百里樊川梁子湖。在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芦洲曾是百里芦苇,一片沼泽,也是伍子胥叛楚奔吴所从渡江处也。亦曰伍洲。
  公元前523年,春秋时代南方第一大国楚国君主楚平王即位的第六年,楚平王听信谗言,以“阴谋造反”的罪名,将伍员,字子胥的父(伍奢)兄(伍尚)处死,又悬重赏捉拿伍子胥。
  他被迫叛楚逃宋、郑、陈三国,混过昭关后奔吴,来到了滚滚东流的长江芦漪渡口(芦洲渡),但见滔滔江水,竟无一舟踪影。伍子胥前阻大水,后虑追兵,急得直跳脚:“天呐,怎么这个时候没了船!
  关键时刻,江中出现了一个渔翁,摇着小船逆水而上,伍子胥大喜:“天不绝我命也!”于是大叫:“渔夫渡我!渔夫速速渡我!
  只见渔夫停也不停,口中唱道:“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意思是说:日月明亮啊已渐向西偏,与你会合在芦苇岸边。看来渔翁早就知道伍子胥的身份了,怕有人发现,所以假装不知,以唱歌暗示等太阳下山再和他相约到芦苇丛中,渡他过河。
  太阳终于下山了,渔夫依约前来,口中唱道:“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寢急兮,当奈何?”意思是:太阳下山来哟好伤心来嗨哟,兄弟你还在等什么,赶快赶快上船来哟!

  伍子胥大喜,船一靠岸,他就跳了上去,伏下身子,等到了江心,才抬起头来对渔夫说:“请问恩人贵姓,将来好报答您的大恩大德。”说话间,两人顺江而下,至武昌(鄂州)城东一公里处,渔夫见伍子胥面有饥色,取出食物,和伍子胥一起吃来,又不断催促他:“快些吃了饭赶路,不要让追你的人赶上了!
  饭毕,伍子胥拔脚登岸就要走。走了几步,伍子胥不放心,回头又补了一句:“请收好您的饭碗,莫让他人看到了,以免走漏消息。”伍子胥刚刚往前走了几步,突然感觉不对劲,回头一看,渔夫已经将船弄翻,连人带船沉入茫茫江水之中。明月高照,江风猎猎,伍子胥孤独的白发随风飘扬,转过头回想渔夫,已是泪流满面。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在吴国为将,领兵进攻郑国。渔夫(郑国人)已去世,他的儿子拿着桨前去见伍子胥。伍子胥问他是谁,小伙子说:“芦中人呀,你没瞧见我手里拿的东西吗?我死去的父亲全靠这桨捕鱼过日子,当初也全靠这桨救了你的命。”伍子胥这才想起了17年前芦漪渡口逃难的情景和那位渔夫的恩德,便问他到军营有何贵干。小伙子说:“郑王令我前来请求将军退兵,不知将军能不能看在我死去父亲的情面上,饶了郑国?
  伍子胥感激地说:“我伍子胥能够有今天,全是你父亲的恩德,我哪能把他忘了啊!”他马上下令退兵。
  退兵消息传开后,有一些逃亡者来到渡口拓荒。因渡口的江滩上长满芦苇,人们就把这里叫芦洲湾,渡口也改名叫芦洲渡。人们在江滩开荒种地,在江里捕鱼,勤俭生活,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了一个大湾子。又从今临江乡王埠村6组的江滩围垸横堤(五福堤)为界,堤上段叫上芦洲湾(芦子湾),辖黄柏山、临江、粑铺等三个行政村;堤下段叫下芦洲湾,辖五埠、芦洲、钮墩、得胜、杜沟等五个行政村。

  下芦洲湾江中有一个大沙洲,三国时期称逻洲或罗洲。相传,三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吴大帝孙权在武昌(今鄂州)称帝后,造有大船“长安号”,在樊口钓鱼台的江津试航时,“孙权与群臣泛觞于大船,江中西上,逢恶风,权遣柁工张头取罗洲”,因罗洲这里有条窄江好避风。
  昔日的芦洲、得胜洲,如今是锦绣长江南岸边的一颗明珠———临江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