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战争与诗歌:铁甲寒光战未休,吴宫血色透霜秋(上)——渔父搭救伍子胥

 掬心讲堂 2022-07-20 发布于广东

原诗:《渔父歌》

先秦/ 佚名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事浸急兮将奈何。芦中人。

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本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故事要从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说起。

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建的老师,但这个楚国太子混的相当不好,不仅自己未过门的老婆被自己的老爹给霸占了,就连自己和老师也受到牵连。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谗臣——费无忌。公元前527年(楚平王二年),楚平王派大夫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迎娶新媳妇。可这费无忌回来对楚王说,秦国来女子长的太漂亮了,大王可以先娶了她,再重新给太子选个媳妇。可见这费无忌是一个谄媚小人,他又陷害伍奢一家人说:“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楚平王竟然听信了费无忌的谗言,下令捉拿伍奢,并要挟伍氏兄弟自首。伍子胥的哥哥伍尚为人老实,为救父亲而束手就擒;而伍子胥是个狠角色,性格刚烈暴戾,能忍辱负重,将来必成大事。他知道如果父子都被擒,必然被昏庸的楚平王杀害,连报仇的机会都没有,伍家也就没有了后人。所以当士兵前去捉拿他的时候,他手持弓箭,使得士兵不敢上前,他得以趁机逃跑。当伍子胥的父亲知道小儿子逃跑的消息后,就感叹说:楚国的君臣将来要受战争之苦了。

果然,伍子胥逃跑之后,就抱着复仇的决心,去追随流亡在宋国的太子建。太子建想要借助宋国的力量打回楚国,然而宋国内乱,无力出兵。于是他们又流亡到了郑国,可郑定公毫无出兵的意思。这时太子建复仇心切,想要推翻郑国。但郑定公得到消息,将太子建诛杀。伍子胥决心投奔吴国。楚平王对伍子胥下了通缉令,在各个关口挂有伍子胥的画像。

伍子胥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终于到了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就在这时候,他们遇到了东皋公,同情伍子胥。东皋公有个朋友,名叫皇甫讷,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士兵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真正的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得以蒙混过关。

就在伍子胥逃出昭关之后,来到了大江边。前面是茫茫的长江,后面随时会有追兵。突然他看见江中有一个渔父正在捕鱼,于是就向渔父求救。渔父划着船唱着歌靠了岸,让伍子胥上船。伍子胥害怕水面的波纹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刻意不让岸边的芦苇摇动。等过了河,渔父说他见伍子胥有些饥饿,去取一些饮食过来。伍子胥担心渔父去告密,就藏在芦苇中。过了一会儿,渔父带着鲍鱼好酒过来,却发现伍子胥不见了,于是就唱起了这首诗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事浸急兮将奈何。芦中人。

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伍子胥见渔父没有恶意,又被歌词感染,就从芦苇丛中走了出来,向渔父赔礼道歉。伍子胥吃完东西,为了报答渔父的恩情,就解下腰中的宝剑,赠送给渔父。渔父不肯收下。伍子胥问他的姓名,渔父也不肯说。伍子胥就准备离开,又担心追兵过来暴露行踪,就对渔父说:请您把酒菜都藏起来,不要露出马脚。渔父同意了,可等伍子胥走了没有几步,突然听见江面上传来噗通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渔父把船弄翻,一起沉入江底。(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员奔吴。追者在后。至江。江中有渔父。子胥呼之。渔父欲渡。因歌曰云云。子胥止芦之漪。渔父又歌曰云云。既渡。渔父视之有饥色。曰:为子取饷。渔父去。子胥疑之。乃潜深苇之中。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云云。子胥出饮食毕。解百金之剑以赠渔父。不受。问其姓名。不答。子胥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胥行数步。渔者覆船自沈於江。)

伍子胥在进入吴国后,通过吴国公子光的关系,受到吴王僚给与的宾客待遇。忍辱负重的伍子胥,开始扎根吴国,利用吴国,走上了他的复仇之路。请听下回分解。


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