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娇过我如流水,一见钟情动绮思”——越改越走样的七律

 梧桐树边羽 2020-10-02

照例先唠唠嗑。

先祝大家双节愉快。

原本是打算在九月十月开始写词牌专栏,结果出乎意料的事情有点多,而且刚刚从一个另类角度开始词牌创作教程,得到的反馈却是很多诗词里手表示反对。

他们认为以格律诗入词牌(大概写了两篇相关文章),会导致词牌温柔婉转的风格特色被打乱——这是事实,想当年苏东坡以诗入词的方式,是被同代文人所痛批的——即使到了今天,苏词在正统词人眼中看来,还是没有欧阳修、晏殊、李清照等人的晏欧派清新流丽,也没有柳永的婉约派缠绵,亦不如周邦彦的严谨缜密,结构回环。

以格律诗入词是一种粗糙的、速成的方式——原本是个人搭建在格律诗专栏之上的词牌快速入门法,是提供给初学者的一种“歪门邪道”,而格律诗的行文原本和词牌不同,文法也只有简单的“起承转合”,确实无法达到“心有千千结”的词牌特色。

既然遭到了大多数词牌创作者的反对,心下也是对这种方式有些怀疑,便暂时搁笔了。有朋友建议还是从词的发展和词人讲起,娓娓道来——这其实是太普通的词牌讲法,普通得有点流俗,讲座之间的差异无非就是个人表达的不同——知识增量是一致的,属于翻来覆去地做同一个工作,意义不大。

反正拖延症也一直是本人特色,那就再看看,或者零星地在赏析作品的时候慢慢将观点表达出来,最后再集合成专栏。

今天有点时间,发现私信里已经积压了很多朋友发过来的作品,挑选几首作回复(注意只是回复,并非批改)。

这首作品不复杂,一看就知道写的什么。在金沙湾畔遇到了一位美女,一见钟情,一顿猛夸,正好美女也喜欢他,两情相悦。

不过看头像这位朋友是美女,就有点意思了,也许是别人写给她的?不管它,我们只看作品。

金沙湾畔遇姝伊,淡雅清新别样仪。

玉貌嫣然抒秀气,丰姿冶丽令人痴。

千娇万艳何曾赏,惟见其风惹慕思。

幸喜佳人欣我意,芳心悦许百年怡。

每个人看诗,都有个大观和自己的切入点。这首诗粗看之下,情况大致明了。因为她并没有标出“七律”,所以是不是格律诗我们得自行判断。

通读一遍,就会发现不少问题。

首先,它的韵脚字用普通话来读发音并不同韵,“伊”、“仪”、“怡”同韵“十二齐”,而“痴”、“思”同韵“十三支”,虽然是邻韵,但是在格律诗中是不允许的。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使我们把它看作古体诗,这两个韵部的发音明显有清浊之分,并不上口。

我们就算是写古体诗、现代诗,也尽量不要这样押韵——这一切是以读起来要舒适为基础。

那这位朋友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她使用的是平水韵。在平水韵中“伊”、“仪”、“怡”、“痴”、“思”同属于“四支部”,也就是说在古韵中,这首诗的韵脚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说明这位诗人要么是对平水韵有相当了解,要么就是一位借助电脑分析平仄判断写诗的人。

很可惜的是,应该是后者——因为电脑判断不出来的诗病反复出现。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使用古韵的平仄关系来判断,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七律。平仄关系是非常标准的,但是这种标准是一种呆板的标准。

短短八句中,除掉韵脚,只有三个白脚,而这三个仄声字中,“气”、“意”两字撞韵,犯病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六点六六六,这就有点六了。

这说明诗人对“撞韵”这一诗病没有概念,甚至可能认为在单句仄声字的地方使用发音类似乎韵脚是特色,是写得好。

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偶有为之,不是大问题,但是反复出现,就说明心中根本没有概念。

这是一方面。

另外有个小地方,“玉貌嫣然抒秀气”句中的“抒”在新韵中是平声,但是在平水韵中是仄声,所以这里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仄”。

当然了,这倒不是大问题——虽然在电脑校验平仄的时候会指出来,但是诗人并没有作出修改,这说明她对“一三五不论”的认识还是蛮牢靠的。

实际上这个地方就是可以不论,三仄尾只要发音不冲突,就可以接受。这里只是说明电脑这方面有标准,但不灵活,顺便也提醒一下自己,以后如果用平水韵写诗,要注意“抒”字是仄声字。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平仄关系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撞韵必须想办法解决,用其他的仄声字代替。

它在平水韵下平仄关系完全合格,所以我就默认这是一首七律。

那么剩下一个问题就是对仗。七律从规则上来说最好是中二联对仗,颔联可以放宽,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颈联必须对仗。

颈联“千娇万艳何曾赏,惟见其风惹慕思。”这很明显不对仗,必须做出修改。

同时我们通读下来,也会发现诗句中间有些表达并不畅通,“惟见其风惹慕思”,“幸喜佳人欣我意,芳心悦许百年怡”,这些句子总感觉有些别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人猜测还是为了让整诗通过电脑平仄检测,让字词搭建产生了扭曲、生造形成的。

至于“淡雅清新”和“丰姿冶丽”这两个意义完全相对的成语用来形容同一个美女,这在行文上是有矛盾的——不排除有千姿百态、不同角度地描写,但是也必须有过渡,比如有时候“淡雅清新”,有时候“丰姿冶丽”,而这两种形态同时出现在一首诗中,可能需要更好的词语来进行中和。

大概就是这么几点修改意见,至于怎么改,不大想费脑筋了。大家不如集思广益。

从这首诗来看,这位朋友对格律是有些了解的,但是还需要对对仗等细则进一步学习,然后努力在格律下把诗写得更自然,至于意境,词句自然之后慢慢地再进行提升。

肯定会有朋友说,讲了这么多废话,居然不修改。

那就改改,只不过这篇文章就不再分析别的诗了。写得太长,看的都不耐烦。

首联“金沙湾畔遇姝伊,淡雅清新别样仪”没有问题,只有“姝伊”这个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姝”是美好的,美好的女子。“伊”,是他的意思吧?而“姝伊”其实是一个生造词,“美好的她”?应该是这么理解的,但是这个对阅读者不友好。

当然了你可以说,这个女孩子的名字就叫“姝伊”,那就毫无争议了。就好像“金沙湾畔”是哪?我们权且理解为小区?酒店?反正不是固定词汇“金沙江畔”。

好吧,我们就假设这个女孩子就叫“姝伊”——写诗,特别是写古诗,尽量不要生造词,特别是难以得到大众认同的词。

首联不动,颔联“玉貌嫣然抒秀气,丰姿冶丽令人痴”,把“丰姿冶丽”换掉,对仗反正是不对的,换个更贴切“淡雅清新”的词语,注意平仄契合就行。然后要把“气”字换掉,解决撞韵的问题。

“玉貌嫣然抒灵秀,仙姿含笑令人痴”。

这里虽然“灵”字看上去失替,实际上因为“抒”字是仄声,所以这个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锦鲤翻波”变格“平平仄平仄”,依然是合律的。

颈联“千娇万艳何曾赏,惟见其风惹慕思”的思路是转换到对诗人自己心态的描写——我动心了。

这一联要修改主要是对仗的问题要解决。

“千娇过我如流水,一见钟情动绮思。”

这句改动比较大,相当于重新写过了。毕竟“千娇百艳”的占用字数过长,在对句如果严格对仗,就很难表达出独独对这个美女动了心思的感觉,索性把上句也修改了。

“千娇过我如流水”实际上是“我过千娇如流水”,使用了倒置,应该没有理解难度。“慕思”这个词没听过,估计又是生造——也可能是我见识不够——“慕思”,就是仰慕的想法吧?干脆改成“绮思”,用美妙的文思来指代诗人的想法。

你可以说是女子的美丽激发了我的文思,也可以说是别的绮丽的想法,这样稍微收一点,别那么放。

这个对仗还是不工整,取“流水对”、“散对”蒙混过关。

尾联出句撞韵,诗意表达也不算通畅,而且于文法上也没有合回首联。不如也干脆重写,只保证表达清楚两情相悦了,在一起的意思就行了。

“幸喜佳人欣我意,芳心悦许百年怡。”很开心美女也对我有意思,两人一起快乐百年。只要不跑脱这个意思就成。

“幸得佳人轻颔首,百年相伴画蛾眉。”

写诗本来就不是好好说话,表达得过于直白就会缺乏文艺性,这也是这首作品的小毛病之一。要表达清通,但是不等于喜欢了就上, 那样会过于孟浪。

这两句改写一下,突出美人若拒绝还迎,最终同意的态度,并用“画蛾眉”合回首联“淡雅清新”的姿态描写。

赠姝伊(如果不是,改成其它名字)

金沙湾畔遇姝伊,淡雅清新别样仪。

玉貌嫣然抒灵秀,仙姿含笑令人痴。

千娇过我如流水,一见钟情动绮思。

幸得佳人轻颔首,百年相伴画蛾眉。

依旧是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一首七言律诗。

只不过改动太大,失了看诗的本心了。字词其实还可以精炼或者修改,颈联的对仗也可以调整得更好,懒得斟酌了,太累。

反正修改方向就是这样,作者如果需要精进的话,按照方法自己去修改出特色才会有进步。

以上为复,觉得不满意也不要见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