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破铁鞋无觅处,溃疡性结肠炎更具性价比的治疗方案就是TA

 保定市大医精诚 2020-10-03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UC疗效、安全性良好,更具经济学优势,成为UC患者较好的选择。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维得利珠单抗纳入医保。未来期待维得利珠单抗也能够早日进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成为UC患者更具经济性的治疗选择,造福更多UC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类型之一,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其中中国UC的汇总发病率为1.21/10万人-年[1]。据统计约50%UC在确诊后疾病活动会长期持续或间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2]。日本首相安倍17岁罹患UC,近期因疾病复发辞任日本首相一职,可见就连坐拥日本良好医疗资源的首相也难逃疾病纠缠50多年,对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01
UC是进展性疾病,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随着UC病变的持续进展,不良预后风险持续增加,如结构性肠损伤、结直肠癌、手术干预风险增加等[3]。UC患者发生工作能力丧失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8倍[4],有70.2%的IBD患者存在因疾病旷课或请假,有41.1%的患者存在因疾病休学或辞职[5]。IBD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6]
 
美国一项关于UC患者医疗费用的研究显示[7]与非UC人群相比,UC患者的终生医疗费用要高出$195799,且患者诊断年龄越小,终生医疗费用越高。上海一项研究显示,从2003年至2011年,UC住院患者费用由6177.59 元涨至22584.90元,涨幅达266%[8]。由此可见,UC患者经济负担更趋沉重,需要更具经济学价值的治疗方案。
 
02
现有常用药物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亟待突围

针对UC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传统药物和生物制剂。传统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据研究统计约40%~50%的IBD患者经传统治疗后应答不佳,无法达到临床缓解。
 
而在目前常用的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中,10%~40% 的IBD患者对TNF-α抑制剂表现为原发性无应答[9]。德国一项纳入133例UC患者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显示,接受TNF-α抑制剂治疗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仅为31.7%[10]。此外,TNF-α抑制剂存在输液反应[11]、银屑病或银屑病样病变[12]、颌骨骨坏死[13]、机会性感染等不良反应和发展为淋巴瘤的风险[14],全身给药还可能诱发抗药物抗体、继发性失效等问题。
 
表1. IBD患者中的癌症发生绝对风险,以及调整后的癌症发生率

 
03
“三管齐下”,维得利珠单抗疗效、安全性、经济学更

2020年3月获批的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新型整合素拮抗剂,不同于以往的系统性生物制剂,作为一种肠道选择性抗淋巴细胞迁移药物(GSALT),维得利珠单抗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维得利珠单抗长期治疗的疗效、安全性良好,长期治疗出现严重感染、输注相关反应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均较低[15]
 
首个头对头比较生物制剂临床差异的VARSITY研究[16]显示,在中-重度UC患者中,第52周时,维得利珠单抗组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阿达木单抗组(31.3% vs. 22.5%,P=0.006),内镜缓解率亦显著高于阿达木单抗(39.7% vs. 27.7%,P<0.001)。
 

图1. VARSITY研究中维得利珠单抗与阿达木单抗临床及内镜缓解率比较

2020年最新“出炉”的GEMINI-LTS[17]研究也显示IBD患者长期使用维得利珠单抗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支持维得利珠单抗的长期使用。治疗中,患者可维持持续长期临床应答,随访400个治疗周,仍有高达33%的UC患者实现临床缓解;患者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仅为1220.5/1000人-年,总体安全性良好。
 
药物经济学评价为选择更具性价比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药物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是综合评价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指标;另一个是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计算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之差和效果(通常采用QALY)之差的比值。若治疗策略增加了QALYs,ICER低于当地意愿支付阈值,则说明该治疗策略具有经济性/成本效果,值得推广[18]
 
日本的一项研究[19]评估了维得利珠单抗和其他生物制剂在未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过的UC患者中的成本效果。结果显示,维得利珠单抗维持临床应答和临床缓解状态的时间均长于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及戈利木单抗。且与戈利木单抗相比,维得利珠单抗健康产出更高,治疗成本更低;与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相比,维得利珠单抗具有成本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821,940、4,687,692日元/QALY)。
 

图2. 不同生物制剂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
 
日前,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国中重度UC患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被2020年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学会欧洲年会(ISPOR Europe 2020)接受。研究结果与上述日本研究一致:在30年的模拟中,接受维得利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与常规疗法治疗的患者分别获得11.8、11.5和10.4 QALYs,平均直接医疗总费用为人民币157.3万元、156.0万元和171.4万元。维得利珠单抗相比英夫利西单抗的ICER为46,389元/QALY,低于中国1倍人均GDP[20],维得利珠单抗更加经济

结语

维得利珠单抗用于UC患者治疗应答获益高,早期即可显著改善症状,长期临床缓解率、黏膜愈合率高,同时安全性良好,有效降低UC疾病负担。除此之外,与TNF-α抑制剂相比,维得利珠单抗更具经济学优势。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维得利珠单抗纳入医保。未来期待维得利珠单抗也能够早日进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成为UC患者更具性价比的治疗选择,造福更多UC患者。

参考文献:

[1]Ng SC, Kaplan GG, Tang W,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9 Jan;114(1):107-115

[2]Solberg IC, Lygren I, Jahnsen J,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9;44(4):431-40

[3]Rutter M, Saunders B, Wilkinson K,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4 Feb;126(2):451-9.

[4] Fumery M,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16(3):343-356.

[5] 赵媛媛, 顾洁, 张媛媛,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16):1895-1899.

[6] Rui Liu, et al. 2018; 24(9): 2039-2047.

[7] Lichtenstein GR, Shahabi A, Seabury SA,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18(4):889-897.e10. 2.

[8] Xu J, Tang M, Shen 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3;2013:267630.

[9] 周青杨, 钱家鸣. 中华消化杂志,2020,40 (02): 141-144.

[10] Ulf Helwig, Michael Mross, Stefan Schubert,et al. BMC Gastroenterology ,2020,20(211),1-15.

[11] Lichtenstein L, Ron Y, Kivity S, et al. J. Crohns. Colitis 2015, 9, 806–15.

[12] Melo FJ, Magina S, et al. Int J Dermatol. 2018 Dec;57(12):1521-1532.

[13] Brijs K, Miclotte I, Vermeire S, et al.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20 Mar;49(3):317-324.

[14] Beaugerie L, Kirchgesner J.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9; 17(3): 370-379.

[15] Colombel, Jean-Frédéric, Sands B E , Rutgeerts P , et al.  Gut, 2017, 66(5):839-851.

[16] Sands BE, Peyrin-Biroulet L, Loftus EV Jr,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Sep 26;381(13):1215-1226.

[17] Edward V. Loftus Jr, Brian G. Feagan,Remo Panaccione.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0;00:1–13.

[18]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19.

[19] Hernandez L,et al.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Vedolizumab Compared with Other Biologics in Anti-TNF-Naïve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in Japan. Pharmacoeconomics. 2020 Jan;38(1):69-84.

[20] Sheng Y,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Comparison of Vedolizumab, Infliximab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Biologic-Naïve,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in China. ISPOR Europe 2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