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物论》第一讲(7)找到念起念落的机关

 LAOXUBIJI 2020-10-03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很多注解都没有把“与接”说清楚。“与”,是给予;“接”,是接纳。用佛教的话来说,五蕴的色受想行识,“受”是领纳,拿过来,就是接。取相名想,造作名思(行),造作就是“与”,有所行为和活动。眼耳鼻舌身意,是在接纳色声香味触法这些东西。但是我们主动地释放我们的思想、释放我们的行为,这个就是“与”。现在我在讲话,我是在“与”,是在释放;你们在听,你们就是在“接”。人与人之间,整个人心的现实,就是一个“与接为构”的过程与现实,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六根、六尘、十八界,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作为一般的众生,在“与接为构”的状态下,是“日以心斗”。每天都在盘算,每天都在分别,每天都在计较,都在酒色财气、名闻利养、是非荣辱之间七上八下,折腾不休。这个也是众生可怜的地方,也是众生不得自在的地方。正是因为“与接为构,日以心斗”,才有“小知间间”“小言詹詹”这么一种可怜相出现。下面就更具体了。

找到念起念落的机关

“缦者,窖者,密者”,缦者,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说不清楚,如同被缦帏遮蔽了一样。窖者,深藏不露,随便你怎么说,我只当收音机,稳起不说,如同藏在地窖里一样。还有“密者”,心有阴谋诡计,但是不释放出来,战略部署已经有了,他不告诉别人。这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的基本状态,特别是在利害是非的场合里面,这三种状态常常清楚无误地表明出来。

为什么要“讷于言而敏于行”?为什么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对“缦者,窖者,密者”的防范。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哪怕就是处在这个状态之中,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处在这个状态。但是,作为一个道者,是不会那样的,他必须超越这种状态,所以我说要养“山林气”。山林气超越了利害场所,离开了自己熟悉的那种精神状态,让你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环境,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态,这样才会得出更为精准的结论。所以,我们在打坐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自己心里面有“与接为构,日以心斗”,还有“缦者,窖者,密者”种种阴暗的心理。那么,这些阴暗心理所衍生的因果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既然我们“日以心斗”,经常处于这么一种紧张、郁闷的状态,处于一种是非麻烦的状态,相应地,对未来当然是彷徨的。我经常说,未来是未知的,未来永远是未知的。我今天做一笔生意,签了一份合同,又投了资,到底是发财还是丢到水里去打水漂,自己也说不清楚。和上司打交道,特别是在政治上,到底怎么样?老是惴惴不安。当然,你做的是小事,就是小恐,惴惴不安。如果做的是大事,投资了一千万、一个亿,遇到金融危机,股票暴跌,那就是“大恐缦缦”,失魂落魄,神不守舍了。如果纪委的人来找你谈话,说不定明天要被,那更是“大恐缦缦”。“缦缦”,如同重重缦帏遮蔽,知道有大的危险,却看不到方向,能不大恐吗?你看那些心中有鬼,知道法网难逃的,却不知何时何处,被何等因缘拿下,能不大恐吗?当进了监狱,被判了刑,反而大恐消失,心还得安了。我们对此见得还少吗?

我们的念头之动,的确是“其发若机栝”,我们每天都在思维之中,在情感之中,在是非利害、荣辱交织之中。平常悠悠闲闲,没有利害是非,心情还比较平和,如果临时遇到冤家对头,或者大领导来了,我怎么应对或汇报工作?敌人来了,冤家债主来了,弄不好就是大患。我们念头之动,的确是“其发若机栝”,就像射弩箭,或者枪械的发射机关一样。我们的念头之门是如何启动的?为什么禅宗要讲参究念头?要看你念头未萌之时、未动之时,念头灭,怎么灭的,念头来,怎么来的,这么一个关口就叫“机栝”。

我们能够把这个念起念落之间的机关找到吗?找到以后,我们能够应用自如吗?这是一个人修为高低的检验标准。有的人管不住自己的思想,管不住自己的情绪。我刚才也说了,八识田中的种子要释放出来,谁也管不了,菩萨也没有办法,但嘴可需要管住啊。有的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想当然地说,乱说一气,胡说八道,这样的人就很可悲,在社会生活里面永远落入弱势。

“其发若机栝”,我经常说,我们应该在脑门里面立个警察,念头一来要马上判定念头合不合适,是善念还是恶念,是妄想还是正念。在语言出来之前,警察要装一个红绿灯,不妥的语言、不好的语言要开红灯,要刹车。对己有利、对大众有利、对社会有利的语言,就开绿灯放行。这个红绿灯的开关掌控者就是机栝,这个机栝就是“司是非”的。为什么王阳明要提倡“致良知”?为什么学佛的人要守正念?我们打开佛经,佛祖经常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这个就是护念。怎样把“司是非”的“这个”找到?后面对这个“机栝”,还会更详细地说明。

“中观”讲中观见,什么叫中观见?中观见的理论在藏文的《大藏经》里面有很多,可以说数以千计,但都是文字的,都是“见”。就像我们这里《庄子》的一本本书一样,但“见”未必是那个“机栝”,“见”未必能“司是非”。以前海灯法师经常给我说一句话:“吾所欲言者,已出古人口;吾所欲作者,已出古人手。”我们现在能说什么,能干什么?历代圣贤把世间好话都说尽了,哪有我们发言的份儿?古代圣贤、佛祖、太上老君、孔夫子把该说的话,最好最好的话已经说尽了。以前有副对联:“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其司是非之谓也”,这个“是”和“非”并不仅是指我们人世间的是非,它是思维得以运行的根本功能。“是”为肯定判断,“非”为否定判断。这个是爸爸,那个是妈妈;这个不是爸爸,那个不是妈妈;这个东西可以吃,那个东西不可以吃;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如此等等,就是“是非”。这个就是“司是非之谓也”,我们每一个人怎样把“机栝”真正地捏在手里面,好好地把玩把玩,提高它的效能,提高它的效益?这个就叫智慧之眼啊。顶门开眼并不是说,我这里给你灌灌顶、念念咒,拿根谷草给你脑门心插进去,那是忽悠人的说法。修破瓦法、出阳神,到其他世界去往生,那是大修行人才有的本事,一般人哪有那个能力。

当然,有这样的法就需要这样修。就像我们学一门手艺,想开汽车,就得学开汽车的手艺,想开飞机,那就得学开飞机的手艺,想说英语,那就得到英语学校去好好培训。你要去学出阳神,脑门顶走人,那你就要去练。少林武功也好,武当武功也好,你要练,练了才可能“成”。包括“种草”,也是可以练的,但是禅宗不提倡这个。

我们上次讲《大宗师》,那些道人也是“随化”,该死就死,该穷就穷,生死自在,生死自如,不强加作为。并不是我穷,我就要去富;我贱,我就要去贵;也不是生病了,我就拒绝生病;死亡来了,要拒绝阎王的邀请函。不是的,道人对于一切都随顺自然。前面说的“其发如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还不在最高处谈,只是在谈众生心,但众生不知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