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为什么重要?养生好时机;周秦时代相当于现在的“春节”,专门过“冬至节”,缘起汉武帝,传承至今,俗称“小年”

 崇文尚旅 2020-10-03

明天是12月21日,冬至。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至节”。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一天就是冬至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


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意思是说,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起渐强,代表又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冬至日,开工奠基、开业营运等活动往往比较多。


日昝仪

“冬至”从气候上讲,寓意寒冷将至,这一天之后,是“九九”的开始,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冬至时节,低温雨雪常有,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运动适量。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代的“冬至”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国家要进行祭祀,百姓也要享祀先祖。自周到秦,以冬至日为岁首一直不变。《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因此又被称为“小年”。


皇帝祭祀仪式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传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传至今。


古人非常重视冬至节。据载,这一天,汉代放5天假、唐代放7天假,相当于今天的“春节”长假。汉代“冬至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鸡蛋桂圆羹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以达延年益寿之效。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化,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水饺

冬至时节,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传,这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流传下来的。


羊肉汤

冬至有吃羊肉、喝羊肉汤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就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汤圆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圆是冬至必吃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圆,取其“团圆”“圆满”之意。


桂花米酒

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


麻糍果

麻糍果,是江西特产,特别是赣东北非常流行冬至吃麻糍果,油条包麻糍果更是风味别具,是上饶独特的民间小吃,既有油条的香脆,又具麻糍的香甜。


鸡蛋挂面

在合肥,有冬至吃面的风俗。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萝卜排骨汤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

业务咨询:0793—8210730  18070537858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风景独好天下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