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斌溪村

 温馨qoussqwnl3 2020-10-03

斌溪村位于罗源与古田交界处,地理位置险要、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空气好、属于无污染原生态、交通方便、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斌溪村

  • 外文名称

    Bin Xi Cun

  • 别名

    文武溪

  • 所属地区

    中国东南

  • 电话区号

    0591

 
  • 邮政区码

    350600

  • 地理位置

    福建省罗源县

  • 方言

    闽东话

  •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车牌代码

    闽A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这个美丽的山间小村,原名文武溪,后改斌溪。其实文武二字更能体现村子的地理特征,因为临文武溪流,依两岸青山,村子民居坐落于沿溪两旁,左为文,右为武,隔溪相望相亲,靠三条桥梁来往,形成"一条廊桥连今古,两溪流水分文武"的独特景观。来自北面古田的文溪纵贯村庄与来自东边罗源的武溪在村尾交汇朝西向福州奔流而去,两条廊桥扼守水口,把一个文武溪村包围成藏龙卧虎之地。由于这里的海拔从古田县的近千米一下子降到二百米,所以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是个物产丰富,宜耕宜读宜居的好地方。

整个文武溪村近二千人口,全部姓余。五代时期,福建古田杉洋余姓第六代出了个睿智的能人余仁椿,当时就任永贞也就是现在的罗源县令,他在永贞任上辞官返乡,不为别的,就为创办学校。他倾一生积蓄,在杉洋创建了福建最早的学院之一--蓝田书院,并置买田产70亩作为奖学田,志在培养子孙后代。历史的眷顾没有辜负余仁椿老人,蓝田书院经理学大师朱熹二度过化讲学,成为福建历史上的名书院。杉洋余氏先祖积德积善积文化,千年积淀,修成正果,后裔藩衍各地,人才济济,整个家族遂有一元二相三尚书七十名进士的辉煌历史。余仁椿创建蓝田书院后不到二百年,其第七代孙余复就高中宋绍熙元年的状元。

文武溪与杉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余仁椿的长子余仕璟,从小跟随父亲往来于古田杉洋与罗源永贞之间,喜爱上罗源的山水,于是迁居罗源文武溪畔,建村立业,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终成文武溪的今日规模。

纵观文武斌溪,的确是个风水宝地,物华籍天宝,地灵育人杰,余氏后裔在罗源历史上也是英才辈出,罗源余府巷、余家塘让余深宰相至今留名罗邑;罗源县破元之后科举之荒的明朝开科进士就是余姓的余玱;更有迁居罗源南岸的"秀茂先达"余席珍,摘宋乾道二年进士后被祖籍杉洋蓝田书院聘为堂长,后出任广东官职,定居粤西,后裔已盛衍三十余万众之多……

从城镇化的角度来说,文武溪终将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但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姓氏渊源,千年文化的传承,保存完好的众多古民居、祠堂,还有一本世代传承、全省罕见的最为珍贵的《余氏族谱》,不管是从历史文化范畴与传统建筑技艺来看,历史文化价值都不可估量。这样的一个山村过去藏在深闺人未识,如果真正撩开她的面纱,可以说在罗源县也是出类拔萃的,斌溪村完全可以申报为全县乃至全省历史文化名村,应当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加强研究与保护。

青山茂盛,绿水长流,湖泊荡漾,瀑布如练,美丽山村文武溪。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献

文武溪保存着一部珍贵的余氏家族谱志,全书650多页,内有80多幅人物画像,全部用真金描绘。是福建余氏家族谱志的珍宝与范本 ,也是全省罕见的历史文献。

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一个古村庄,村民朴实善良、好客、全部都是姓余。

风景秀丽

"绿屏返照、清溪晓日、金峰积雪、天骥飞霞、关岭樵歌、寒潭片月"文武溪六景的旖旎衬托着文武溪保存完好的百座古民居与祠堂古建。

一,余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