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搞好院感培训?

 感控plus 2020-10-05
作  者:匿   名
编  辑:高少卉

培训是我们院感日的日常工作之一。各种规范的细化、解读、落地执行都需要通过培训传达到一线科室。那么如何培训才能保证效果?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看法。

减少大锅饭,建议开小灶

这里的大锅饭指的就是全院性的培训,大会议室一坐上百人,看着壮观很,其实很多人在玩手机、睡觉、聊天……大家会发现培训效果真的很差。除了一些必要的全院培训外,建议我们还是多下科室,以科室作为单位,有针对性的培训。科室20人左右的培训,玩手机睡觉的人会很少,况且主任护士长在哪里,他们也不敢干别的吧?我们去科里培训,主任和护士长还是比较欢迎的,经常水果准备一大堆。大家听的也认真并且会主动提一些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问题导向,有针对性

培训应该有针对性,不能为了完成培训而培训。我们下去检查经常会发现培训资料留了好几摞,一问却三不知。经历过医院等级评审的老师都知道,评审专家来是压根儿不看你的培训资料的。形式化的培训只会使临床科室更加厌烦,院感培训每年就是那么些东西,如果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到后面他们就懒得参加了。培训应结合日常督导检查、临床科室咨询医技其他职能科室反应的问题,有目标性的进行。

风险评估,专科特点

培训应结合专科特点,不能到哪里都讲手卫生、清洁消毒、职业防护这些。不然人家表面喊你老师,心里会骂你草包。每个科室都不是完全一样的,都有不同于其他科室的风险环节。新生儿科要关注暖箱、奶瓶、衣服的清洗及“三管”的日常维护,手卫生依从性必须100%;神经外科要关注气管切开的护理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耐药菌感染的防控;隔离病区的清洁消毒和职业防护则是重点。手术、供应、透析、内镜等更是具有很强的专科性。

减少答卷,多跑一线

培训结束要检验培训效果,怎么检验?考核。一些人可能将考核单纯了理解为考试,每次培训完之后都是每人发一张卷子,大家一块答题。弄完再阅卷、统计成绩、分析考试情况……干的热火朝天。这样效果如何?大家心情都清楚。尤其今年受疫情影响,各种线上培训考核。一线科室反映考试比在学校还多,一天没多少时间看病,光研究答题了。考核的方式很多,现场查看操作情况、现场提问、抽查都可以。书面考核可以搞,适当搞几次就可以了,不能太频繁。搞院感工作要抓重点环节,尽量要减少临床负担。

少谈理论,多讲实践

院感培训课件建议30-40张为宜,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避免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因为临床压根懒得关注你这个东西怎么来的,他们只需要你告诉他们怎么做。说那么多理论的东西,他们不但记不住,反而喧宾夺主,让他们抓不住重点。他们专业的研究文献一天都看不过来,毕竟看病才是他们的主业。一定要让要让他们感觉院感其实很简单,不是俺么繁琐的,不然临床科室感控医生没人干,年年换。

学术会议,愿者参加

一些院感的学术会议就不要让临床医生全部参加了吧,这些会议一般时间很长,他们听的云里雾里的,就像咱们听临床的学术会议一样。这对于开展院感具体工作真的帮助有限,有必要的各科室院感小组人员参加一下就可以了。其他人采取自愿即可。会上有新的东西,感控人员消化后进行总结再给他们培训就好了。

培训是我们感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做好了,会事半功倍。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大家如果还有好的建议,咱们可以在评论区多交流。





感控钥匙2.0



随着8月27日感控plus系列直播课之等级评审最后一次课程的结束,等级评审这个系列课程也全部结束。五次课程,几位老师将医院等级评审中的感控相关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他们的经历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做好等级评审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