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讲理?

 hercules028 2020-10-05

朋友、同事相聚在一起,总免不了要谈天说地。可谈着说着,你有时会发现跟一些人很难聊到一起。当对方一开口,说起一个话题,你就会发现话题难以再接下去,这时你能做的,要么是选择迎合,要么是选择沉默。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有人会说是认知水平的差距,有人会说是思维缺乏逻辑,也有人会说实际上是利益选择的问题。

实际上,认真想想这三种说法好像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要弄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讲理?”或许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很多人不会讲理;二是有些人不想讲理。

一、很多人不会讲理,这关乎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要讲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清这两个概念。

(1)认知问题。认知是你对所学到的知识、经历的事情、看到的新闻、朋友的交流、家庭的教育等等一系列信息的总和。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边界。这个边界是由我们每个人天生的性格特质、从小到大的经历、所受到的教育等因素共同决定。每个人的大脑开发程度不同,信息的容量不同,认知的发展程度也就不同,这也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很多人不会讲理,或者说不清道理。

(2)逻辑思维问题。逻辑思维是你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演绎你的认知过程。最经典的逻辑思维方式当属“三段论”:如果大前提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大前提)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各种影响因素叠加的综合结果。当一个事物的规模和复杂性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常常就要运用三段论,利用你所掌握的信息,以概念作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判断和推演,才可能对一个事物的发展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但是我们作为感性和理性并存的人,是很难看到所有的影响因素和全局,所谓全局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事物时,往往会根据个人的心理喜好和习惯性思维模式,先看到某个局部所呈现的结果,然后基于结果去假设和寻找原因。在这个环节,我们的假设中往往带着强烈的结论的预设,这也就导致了我们虽然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却很难以把道理说清。

二、有些人不想讲理。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他们的认知水平都不错,也受过专门的逻辑思维训练,但是基于自身的利益选择,他们就是不想讲理。

这类人与人辩论,最擅长的就是先营造一个逼仄与戾气的公共空间,先把辩论的对手置于无法形成有意义的表述的境地。然后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往往还会把自身的利益伪装成是某一个群体的集体利益,占据道德的制高点,然后对辩论对手的观点或言论进行批驳。这时,哪怕是辩论的对手敢于进行争论,这类人首先干的是先质问对方的动机纯不纯,而非对事实的探究,对真相的追求。这样的辩论或讲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沟通,而是要你服从他自身的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强制代替逻辑说理,以道德约束理性思考,以代表少数人的利益的规则裁决他人的合理论断。

以此推之,面对这种情况,能不能好好说理,真的关乎的是你我的自由、平等、尊严价值问题。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之中,我们渴望包容,希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双方说话的权利,反对压制不同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