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心衰

 梅香斋21 2020-10-06

心  衰

一、定义:

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为多种慢性心系疾病反复发展,迁延不愈的最终归宿。

二、历史记载:

①心衰一词最早见于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脾胃病》,曰:“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

②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 云:“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其所提心衰只是对心气衰微脉象和症状作了部分的描述,与今之心衰病本质相异。

三、病因病机:

1.久病耗伤:心衰乃久患心系疾病渐积而成,疾病反复迁延必损及心之体用,或血脉瘀阻,心体失荣;或外邪留伏,中伤心体;或劳倦内伤,心气耗散,诸内外因均可致心之体用俱损,气阳亏虚,进而加重心血瘀阻,脏腑失养,水液内聚之证。

2.感受外邪:心气内虚,复感六淫、疫毒之邪,趁虚内犯于心,痹证日久,可内舍于心。心衰病常因外感诱发或加重,心气虚无以驱邪外出,日久则心体受损,心气愈虚不复,加之外邪首犯肺卫,肺主治节失司,则进一步加重心血瘀阻,而致脏腑失养,水津外泄。

3.七情所伤:情志失调,七情内伤,致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受扰。暴怒伤肝,疏泄失职,心血为之逆乱;忧思气结伤脾,血行滞缓,化源不足,不能上资心阳,则心气内虚。七情皆通过其所应之脏影响心之气血 运行,致心脉痹阻,心体失养,水饮内生。

4.劳倦内伤:劳力过度伤脾或房劳伤肾,气血生化乏源,心体失养, 而致心气内虚。劳倦内伤是心衰加重的关键诱因,

已虚之体,骤然气耗,则虚者愈虚,运血无力,血脉瘀滞,水津外泄。

四、诊断标准:

1.有慢性心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多见于中老年人。

2.临床轻者可仅表现为气短和运动耐量下降,重者可见喘促,心悸,不能平卧,或伴咳痰,尿少肢肿,或口唇发绀,胁下痞块,颈脉显露,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喘悸不休,汗出肢冷等厥脱危象。

3.常因外感、劳倦、情志等刺激诱发。

五、方歌:

心衰虚瘀保府红,气阴生脉血府功。

阳水真武葶苈入,痰饮苓桂葶苈从。

脱证参附逆人参,参附龙骨牡蛎同。

文编 罗士雄

网编 刘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