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拒而不受,何敢数犯颜色(资治通鉴卷一九四之三)

 德昌馆 2020-10-06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长孙仲,唐太宗因为长乐公主是皇后亲生,故特别疼爱,于是敕令有关部门把陪嫁增加到皇姑永嘉长公主的一倍。魏徵劝道:“过去汉孝明帝准备给诸皇子分封采邑,他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于是下令按照给楚王和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如今长乐公主的陪嫁比长公主多出一倍,岂不是和汉孝明帝的做法相差太远吗?(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唐太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回到后宫后他把魏徵的意见告诉皇后。皇后听后十分感慨道:“我总听到陛下称赞魏徵,一直不知是什么缘故,如今见其引征礼义来劝阻君王的私情,这真是辅佑陛下的栋梁之臣呀!我和陛下是多年的结发夫妻,多蒙恩宠礼遇,每次讲话还都要察言观色,不敢轻易冒犯您的威严。何况与陛下较为疏远的臣子,还能如此直言相谏,陛下不能不听从他的意见啊。(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于是皇后请求太宗派宦官去魏徵家中赏赐给四百缗钱,四百匹绢,并代表皇后对他说:“听说您十分正直,今日得以亲见,所以赏赐这些东西。希望您经常秉持此忠心,不要有所改变。(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

有一次,良太宗罢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问是谁惹怒陛下,唐太宗回答道:“魏徵时常在朝堂上羞辱我。(魏徵每廷辱我。)”长孙皇后退下后,穿上朝服站在庭院内。唐太宗惊问何故,皇后说:“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正是因为陛下开明的缘故,我又怎能不祝贺呢!(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唐太宗这才转怒为喜。

这年闰八月乙卯(初四),唐太宗在丹霄殿大宴亲近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徵二人,这两人从前侍奉太子李建成,曾和陛下为敌,没想到今天能在此一同饮宴。(王珪、魏徵,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此同宴。)”唐太宗说:“魏徵和王珪尽心竭力地侍奉原来的主人,所以我才重用他们。然而魏徵每次进谏时,如我不听从,我再和他讲话,他总是不作声,这为什么呢?(徵、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回答道:“我认为一件事不可行,所以才谏阻;陛下如不听从谏阻而我却答话,那么事情便会施行,所以我不敢应答。(臣以事为不可,故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唐太宗又问道:“暂且答应而后再行谏阻,又有什么问题呢?(且应而复谏,庸何伤!)”魏徵答道:“过去舜帝曾告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如果我心里知道不对嘴上却答应陛下的意见,这正是当面顺从之意。难道这是稷、契侍奉舜帝的本意吗!(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太宗大笑着说:“人们都说魏徵行为举止粗鲁傲慢,我倒学得他很可爱,正是因为如此呀!(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魏徵离席起身拜谢道:“陛下引导让我畅所欲言,所以我得以尽愚忠;如果陛下拒不接受忠言,我又怎么敢屡次犯颜强谏呢!(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长孙皇后所言“君明臣直”才是现实。君王能够容臣下之言,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臣下敢于直言,如果君王一言不合就要开刀问斩,试问又有谁敢多提意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