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有可能诞生世界巨头的这一细分赛道,已有这些药企悄然布局

 lgoogle 2020-10-07

前段时间,药明康德宣布非公开发行1.05亿股,募资不超过65.27亿元的方案获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此前十几天,药明康德刚在港股市场上完成6820.54万股配售,募资金额高达72.9亿港元。

“A+H股”的两笔大额募资为药明康德募资近130亿元。药明康德发布的公告显示,本次百亿募资的首要用途是为了建设旗下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项目,项目累计总投资金额超过70亿元。

而在2020年2月,高瓴资本曾宣布以23亿元全额拿下另一CDMO企业凯莱英的全额定增,也引发产业界和投资界关注。这方面的更多资料,可输入:医药股,查看高瓴资本国内医药股布局研究

受益于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医药创新崛起(传统医药企业转型+新兴Biotech公司崛起),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XO)行业迎来长期高景气周期。对此,国金证券研究所医药团队给出判断:CXO行业有望保持20%以上的持续高增长,并且预计随着中国医药创新的迅速崛起,未来2-3年行业的整体增速会有进一步小幅提升。

诸多投资者认同这一趋势判断,并用脚投票,纷纷加注CXO行业。深圳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认为,“CXO是中国创新医药医疗行业中,最有可能诞生世界龙头的细分领域”。在这样的大势之下,行业领军企业和投资巨头正在悄然布局。

巨头浮现

对于国内CXO在医药产业链中的位置,林存认为,CXO扮演的是卖水者角色——因为只是研发服务外包,前期没有研发的风险,不管成不成功都有服务费,开发风险由上游的药企承担,这是典型的”卖水型“行业。“目前看,无论是药企的研发投入还是CXO企业的订单量,都能充分证明该行业的高景气状态”林存说。

据了解,CXO行业包括CRO/CMO/CDMO,即合同研发服务组织、合同生产业务组织、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组织,通过合同外包形式,接受制药企业或者生物科技公司委托,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研发服务,提供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开发、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生产、制剂生产等。

其中,CRO可以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两大类。临床前CRO业务主要针对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包括靶点确定、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候选药物的确定、动物试验等。

国内从事临床前CRO业务的A股公司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量子生物美迪西昭衍新药等。临床CRO主要是针对药物临床试验阶段,从事临床CRO业务的A股公司包括泰格医药博济医药等。

从事CDMO/CMO业务的A股公司有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等以及部分原料药企业。

药明康德8月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20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31亿元,同比增长22.68%;净利润17.17亿元,同比增长62.49%。基本每股收益0.75元。截止8月31日收盘,药明康德市值为2614亿元,在CRO行业中位列第一。

药明康德业务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包括中国区实验室服务、CDMO/C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及生产外包)、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和临床研究及其他CRO(医药合同研发)服务。

同时,药明康德还成立风投基金,如毓承资本,依托产业资源,通过投资来将创新药研发企业纳入药明康德版图。

对于这家集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开放式能力和技术的平台公司而言,建立一个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的生态圈,风险投资是其辅助药明康德完善其研发服务平台全线布局的一部分。

“研发代工企业不能自己做新药生产,但可以投资新药。”药明康德CEO李革曾表示,在平台战略背后,通过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实现生态圈布局。

目前在体量和市值上,能够和药明康德匹敌的尚无第二家。这一差异同时也是细分赛道所带来的。以CSO的龙头康哲药业为例,其上半年利润尚未披露。截止8月31日,其市值216.19亿港币;与药明康德相比,后者是前者身价的12倍。而且这一变化在最近一年来有明显拉大,约一年前仅仅相差6倍左右。

对于药明康德体量领先于对手的主要原因,林存认为,并不仅仅是利用中国CRO的行业优势逐步蚕食海外企业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从全球来看,能系统的为客户提供从药物发现到申报上市全产业链服务的仅有COVANCE(科文斯)、PPD,而在此基础上还能为客户提供CMO服务的,几乎仅有药明康德。”

追随者众

虽然在整体布局上,药明康德遥遥领先,但在细分赛道上,各具优势的企业依然可以和药明康德一争高下,例如专注于CMO市场的凯莱英

从2019年开始,以百济神州、再鼎生物、中裕生物等为代表的药企纷纷选择自建工厂,抛弃掉CMO企业,因而CMO行业整体发展速度不及CRO行业。国信证券的研究指出,未来三年国内CDMO的复合年增长率在15%-20%之间,这也使深耕CMO的企业经历了更严峻的洗牌。

凯莱英的研发投入在业内居于前列,并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护城河。国信证券医药团队认为,随着客户的项目临近上市,凯莱英在未来将获得不少商业化订单,业绩有爆发可能。此外,凯莱英也在努力往壁垒更高的大分子CMO拓展。

除了上市时募资64亿元之外,凯莱英三年间未再进行新的再融资。面对行业整合时期激烈的竞争,凯莱英不得不祭出再融资手段,借助资本力量,加快自身发展速度。

2020年2月,凯莱英披露2020年度的新定增方案。该方案计划募集23亿元,全部由知名投资公司高瓴资本认购。仔细研究高瓴资本一贯的投资策略,不难发现:高瓴资本的投资非常看重行业的选择。在CXO赛道上,高瓴资本先后投资了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方达控股

其中,高瓴资本分别参与了2015年药明康德的私有化退市,与港股上市前的战略投资。据悉,目前高瓴资本仍然持有价值60多亿的药明康德股份,账面回报3倍以上。同时高瓴也在不断减持药明康德,增持泰格医药方达控股。而此次投资凯莱英,则是其在CRO赛道上加码的进一步动作。

凯莱英所处的CMO领域与CRO领域有着较大的不同。CRO产业主要依靠医药工程师,企业的规模和人数呈现较大的相关性;而CDMO涉及到生产制造,企业规模和体量取决于产能规模和利用率。

因而,CMO企业的资产更重,从固定资产金额占营收的比重中可以看出,凯莱英的固定资产购置比例明显大于药明康德泰格医药。这种重资产的模式,也给凯莱英带来不小的压力。

自2020年2月以来,凯莱英开启大牛行情,股价从170元/股附近暴涨至突破230元/股。按照7月22日收盘价232.2元/股计算,高瓴资本浮盈约20亿元。

然而,也是在7月22日,凯莱英发布公告称,定增发行对象从高瓴资本调整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同时,锁价发行也改为询价发行。

至8月31日收盘,凯莱英股价为274元,市值633.82亿。

马太效应

2020年医药行业中的多数公司均受到疫情影响,CXO亦不例外。临床业务应为CXO中受影响最大的环节,门诊暂停、医生抽调支援、患者脱失等均严重影响了临床试验的开展。

“但即使如此,泰格医药仍能在一季度维持营业利润持平甚至正增长。而所受影响更小的凯莱英美迪西等业绩更佳,康龙化成的业绩增长最为亮眼”。森瑞投资何山认为,CXO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行业的头部公司仍能维持业绩的增长,已属不易。

A股市场中,除了药明康德和凯莱英之外,还有一批成长迅速的公司。数据显示,康龙化成成长迅速,一季度公司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87.16%,净利润增速进一步提升。何山表示:“康龙化成可看作发展稍晚的药明康德,也是在临床前业务中建立优势,并在逐渐往临床业务及CMO扩展。考虑到康龙体量较小,未来几年它可能会有更高的业绩增长”。

此外,走向全球并分享国际市场大蛋糕,也是行业内公司快速发展的方式,泰格医药便是其中的代表。“泰格医药是国内临床CRO的王者,并在数统领域享有国际声誉。考虑到临床试验是医药研发中支出最大的环节,而中国药企的外包率尚低,我们认为中国临床CRO业务本身具有极大潜力。在逐步以并购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后,我们相信泰格是能成为世界前十的CRO公司”何山这样解释。

类似的公司还有昭衍新药,其聚焦在安评领域,这是产业链中景气度最高的领域。目前,国内的动物房(实验动物基地建设)产能供不应求,在手订单甚至排到一年以后,确定性极强。除此之外,公司海外扩展战略清晰,也在努力拓展海外市场,而一旦在欧美建立声誉,昭衍新药可能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因此,何山认为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CXO头部公司优势明显:具有平台化优势和一站式服务能力的龙头公司优势逐步显现,拥有大业务体量的同时仍能保持收入和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等;同时,部分特色型细分领域龙头也保持了高速增长,比如药石科技、昭衍新药、美迪西、诺康达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