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思明居士 2020-10-07

前言

今天介绍的一本书,名字《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是英国才女作家玛琳娜-柳薇卡创作的一部小说,一部著名的黑色喜剧杰作。听上去我们可能司空见惯的以为,认为这是冰冷的、有关拖拉机发展的历史书吧,其实它是一部黑色幽默小说。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这部独特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段苦难史,东西欧文化的冲突,在两姐妹明争暗斗的有趣故事中得以展现,当我们去诵读感受,会发现揭开伤痛的同时,伴随着笑声阵阵。

幽默与苦难

1.喜剧开头,虚实结合的渲染张本

一翻开这本书,就传出了笑声。84岁的老父亲要和36岁的金发碧眼结婚,这个消息一下子在两姐妹平静的生活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搞笑的是,老头明明是为了姑娘的美貌,说出来的却是欣赏她对尼采和叔本华的看法,明明吸引他的是肉体,老头谈的却是精神,说什么为了帮助乌克兰的可怜女人脱离苦海。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女儿一扯年龄差距,老头就暴跳如雷,斥之为庸俗,激动得要与整个世界为敌。但老头到底是为了什么,金发碧眼又看中了老头什么?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可笑的地方很多。为了阻止老父亲犯傻的婚姻,几年不联系的姐妹俩终于开始说话了,但为了母亲几千元的小遗产,两姐妹又怒目相向,恶语连连。老头穿上最好的外套,带上诗歌和英镑去见金发碧眼,眼神明亮,就像一个84岁的少年郎。

但女儿女婿只关心英镑。一阵手忙脚乱,英镑总算收回了,诗歌的下落却没有人知道。

如果故事看到这里,会以为作者写的是一部喜剧小说,且慢,精彩的好戏还在后头。

每一个笑声的背后,都隐藏着无尽的伤痛。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2.悲剧追寻,连环的情节娓娓道来

通过老父亲这场可笑的婚姻,两姐妹又联结了起来,回忆起了昔日的家庭。在妹妹娜杰日达看来,那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家庭,谈不上多快乐,也没有多悲哀,就是那种大家凑在一起,孩子慢慢长大,父母渐渐衰老的家庭。可大姐头薇拉却对妹妹的看法不屑一顾,她的心中藏着家庭的秘密,一个伤痛的过往。

而那个伤痛,属于整个乌克兰。当妹妹推开通往过去的大门,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苦难史。

那是一段怎样的苦涩历史呢?

在1932到1933年那场人为的饥荒中,整个乌克兰有七百万到一千万的人被饿死。农民吃掉了自己的牛、鸡和羊,然后是自己的猫和狗,然后是大老鼠和小耗子。再后来,没什么可吃的了,就开始吃草,甚至“邻村一个女人吃掉了自己的婴孩,疯了。”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当他们饿得睡不着时。他们常常会这样唱道: 有一座高高的山,山下是牧场; 那绿油油的牧场啊,物产富饶,人们犹如生活在天堂……

饥荒、战争、极权……一部多灾多难的乌克兰史缓缓展开,处处都是悲痛与伤痕。

隐喻与历史

1.拖拉机与乌克兰:一部拖拉机简史,就是乌克兰的苦难史。

贯穿全书的是老父亲写的一本书,也就是本书的书名——《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老头其实是名学者,虽然会闹个恋爱发个昏,但他的思想依旧自由地驰骋,放纵在全世界犁沟纵横的田野上。专注在他喜欢的那些拖拉机上面。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拖拉机的发展,对应着人的生存,名义上是技术革新,本质却是人与时代的嬗变。它不仅是科技的发展史,也象征着乌克兰的人类发展史。

拖拉机既是明指,也是隐喻。明指是说拖拉机在乌克兰近代史上地位非常重要,以史印证诗之真,以诗呈现史之悲。隐喻是指拖拉机象征着乌克兰的命运,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提升了土地的生产力,也因应用于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正如作者所说,“拖拉机的早期制造者们梦想把刀剑变为犁头,但随着本世纪的精神变得黑暗,我们发现,正相反,犁头将变成刀剑。”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苦难若隐若现,政治无处不在。84岁的老父亲可以天真地谈着恋爱,但嘴里时不时会蹦出“整个国家机器的体制只为保护强权,欺压弱小”“人们会因误会而丢掉性命”之类的台词,那是因为他经历过残酷。老父亲是从坟地里溜出来的人。

1941年夏天,德国进攻乌克兰,那时的他不愿意打仗,从军队里偷偷跑了出来,躲在城里的墓园里一个月,先是吃随身携带的食物,吃完了就吃蛆虫、蜗牛和青蛙,喝下雨后地上的积水。被德国人抓了以后,老父亲用玻璃剥了喉咙,没有死成,但德国人放了他。他捡回了一条命。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这是老父亲的故事,是个人的家族史,同时也是乌克兰的民族史。

2.薇拉和娜杰日达:两代人的成长路,交汇成乌克兰坎坷崎岖的发展历程。

书中的主人公是姐妹俩,薇拉和娜杰日达,她们名字的意思分别是信仰和希望。在我看来,她们分别代表着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也分别代表着两代人——战争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与和平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书中把她们称为战争宝宝与和平宝宝。

姐姐薇拉,书中又叫大姐头,现实主义者,战争年代成长的一代人。出生在1937年3月,时年57岁,与父母一起经历过屠杀,曾在集中营被德国人凌辱。长大成人后精明谨慎,有时显得耀武扬威。离婚后有两个女儿,做人非常务实。大姐头并不受家人待见。她和父亲相互仇恨,一直劝母亲和父亲离婚,父亲觉得大姐头是可怕的独裁者。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一直以来,姐姐像高高在上的女王,父亲则是被放逐的王位觊觎者。而在妹妹娜杰日达眼中,姐姐是个尖酸刻薄、喜怒无常、充满仇恨、扭曲变态的人。薇拉曾对妹妹说“这不是幸福不幸福的事,娜杰日达,这是钱的事”。幸福和钱,就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区别。大姐头既务实又冷酷,裹着厚厚的硬壳。

但这么一个裹着硬壳的大姐头,却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那是在德拉钦西集中营,薇拉因为偷香烟被警卫发现了,母亲苦苦哀求,可警卫仍然要把她们送进改造区,那个黑暗的深处。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一件可怕的事情,最好忘掉它,最好压根不知道它曾经发生过。那些人类心灵深处的黑暗,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娜杰日达这代人无法想象的,也对此一无所知。薇拉怀着这些锁在心中的可怕秘密,成为了大姐头。

妹妹娜杰日达,就是书中的“我”,理想主义者,和平年代成长的一代人。1947年出生,时年47岁。和姐姐之间10岁的差距,给了她完全不同的宽松的生活环境,经历了“甲壳虫乐队、反越战示威、1968年的学生暴动,以及女权主义的诞生”,有着出色体贴的丈夫和善良健康的女儿。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作为大学讲师,她自认为在努力为大众谋幸福,但在姐姐薇拉看来,她只是自我感觉良好,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永远都长不大,总是想当然地占有一切。

这样一个怀揣着天真的妹妹,却是在对过去一无所知的状态下长大的。她不知道姐姐一直劝父母离婚,不知道全家人曾经历过惨痛的过去,不知道战争、苦难与屈辱。她只是出于本能想要对家族和民族历史进行追根溯源,试图推开通往过去的大门。

于是,娜杰日达看到了父亲的衰老,看到了姐姐的眼泪,看到了世界的另外一面。她从书本生活走入真实天地,从小世界走向了大世界,走进了家族和民族的那段苦难史。

薇拉和娜杰日达,作者精心设置了这种“姐妹+不和”类型的文学形象,以战争宝宝薇拉隐喻战争对人性造成的伤害与影响,以和平宝宝娜杰日隐喻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亦有烦恼与困惑;战前战后两代人的成长路,交汇成乌克兰的发展史。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冲突与和解

(1)外部冲突与和解

全书最大的外部冲突,是两个国家的冲突,即乌克兰和英国。

作者玛琳娜·柳薇卡是英籍乌克兰裔,她出生于二战结束时德国基尔难民营,父母是乌克兰人,她本人在英国长大成人。特殊的移民身份,使她的写作始终关注移民的心态、遭遇和处境。乌克兰曾经是“欧洲粮仓”。

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却因此被剥削和被残暴,再后来乌克兰政治专制、经济腐败、教育落后、生活不堪。俄苏带给它的是掠夺和残杀,西方觊觎的则是它能够“出口”的美女。对于乌克兰人民来说非常残酷。

英国则像一个乌托邦,它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教育进步、生活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良好,是乌克兰人向往的国度。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老头一家人以前从乌克兰逃亡来了英国,而金发碧眼即使嫁给84岁的老头,也要努力来到英国。虽然两人的婚姻是场闹剧,最终分开了,但在小说的结尾,她乌克兰的丈夫带着金发碧眼母子,沿着当年老头他们一家人,从乌克兰逃亡到英国的路线,从英国返回乌克兰去了。

从乌克兰逃亡到英国,又从英国回到乌克兰,从冲突到和解,划下了一个圆。

(2)内部冲突与和解

全书的内部冲突主要是家庭的内部冲突,既有父亲和女儿的冲突,又有姐姐和妹妹的冲突。

老父亲的黄昏恋,虽然书里说起来很幽默,但其实提出来的问题是多方位的:鳏寡老人养老的问题;家庭成员关系的问题;战争遗留的复杂人际关系问题;性别差异问题等等。老头经历过战争,老年丧偶之后,他是孤独的老人,是需要人关心、陪伴的。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姐妹的冲突前文已经表述过,最后两人的和解也非常动人。在接触中,妹妹逐渐发现姐姐不仅仅是个硬壳,真正的姐姐是个不同的人,某个她才开始了解的人。而姐姐也终于卸下心防,在妹妹面前回忆过去,放声大哭。

开始时两人为了争母亲的遗产发生争执,后来妹妹主动对姐姐说,那个可以给你,那是妈妈给你的。而妹妹的心里说,因为你是我的姐姐。再看看这个家庭的第三代,也就是姐妹俩的女儿们,她们勇敢地发声说:我们不在乎钱,我们不在乎谁拿那钱。我们想我们大家在一起,像个平常的家庭——我们在一起。

我们在一起,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和解。

知名记者熊培云曾经这样评价这本书:“玛琳娜·柳薇卡出生于“二战”难民营,透过她对生活与历史的精心编织,读者所能看到的不只是隔着时空的乌克兰民族的具体苦难,更有极权体制下普通人逆境求生的细枝末节。在一个地动山摇、草菅人命的时代,活下来便是胜利。”

是的,在风起云涌的年代。活下来便是一个人的上上之策。苦难是当时每个人的羁绊,但是这并没有打破,属于我们内心的善良和一抹纯真。我们仍然可以微笑的,去直视摇摇晃晃的生活。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有感:用幽默直面荒诞,在苦难时代放声大笑

作者玛琳娜-柳薇卡

结语

这部书的特别之处,不仅仅是在于它足够幽默,或者在于它足够沉重,而是作者的幽默背后,有着深沉的力量,在苦难中放声大笑。

其实当我们回头时,会感慨原来贯彻我们内心的,那种源自苦难的人生,也能滋生出无穷无尽的诗意,散发出丰富的幽默感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