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子莫若父”的由来居然暗示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思明居士 2020-10-07

这话得从齐僖公说起, 齐僖公生有三个儿子,姜诸儿、公子纠,小白。管仲、召忽、鲍叔牙为当时非常有名的名士,如果齐国是一只大鼎,他们三人就是鼎的三只足,可以看出这三人在齐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知子莫若父”的由来居然暗示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管子·匡君大匡》记载:齐僖公令鲍叔牙当小白的太傅,鲍叔牙准备罢工不干了对管仲说:“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可以得到以下重要信息:

一、 知子莫若父,不是现在才有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知子莫若父”的由来居然暗示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二、 齐僖公鲍叔牙辅助小白就如此失望呢?因为嫡长子是姜诸儿、庶出次子为公子纠,小白属庶出老三,鲍叔牙认为最了解小白的是国君,最了解他的也是国君,认为他能力不行,才让他去辅佐小白。

名士无不以辅佐君王干一翻事业,千古留芳为荣,为何商鞅只要能够保住变法,死亦无所畏惧就是这个道理。小白既非嫡出,又非长子,排在老三去了。在鲍叔牙眼中怎么也轮不到老三做国君,觉得跟着小白混没前途,所以非常失落,打算不干了。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要想继承君位是否是嫡长子有多么的重要,排在老三的小白让名士鲍叔牙都感觉继位毫无希望,说明当时很难出现立贤为君的情况。

“知子莫若父”的由来居然暗示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三、 “知子莫若父”的故事还出现在《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春秋时期,越国宰相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楚国判了死刑,决定秋后处决,范蠡闻讯,急忙准备了千两黄金和一封书信,叫小儿子到楚国请他的结拜兄长——楚国宰相帮忙。

大儿子非要揽这差事儿,范蠡对他说:"如果派你去,你二弟必死无疑;只须小弟去了才能救活你二弟。"大儿子一听更不服气了:"同样有礼物,有书信,为什么我就办不成?"范蠡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去,临行嘱咐他无论事情能否办成,礼物千万不要带回来。

范蠡的长子到楚国后,急忙拜见了宰相,呈上了礼物和书信。第二天,宰相便以楚国将有天灾为借口,上奏楚王释放在押的死囚,以免除灾难。楚王听后便下旨大赦天下。范蠡的大儿子听说弟弟已经获释,心想:何必白白丢掉这千两黄金,便又回到宰相那里取回千两黄金。

“知子莫若父”的由来居然暗示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楚国宰相非常恼怒,于是又对楚王说:"大王大赦天下,本为消灾,岂料有人说我受了范蠡的贿赂,为了范蠡的儿子才提议大赦。如果放了他民愤难平。"楚王听了,就下令斩了范蠡的儿子,等到人头落地的时候,范蠡小儿子运的棺材正好赶到。

范蠡为何能料事如神呢?原来,他的长子是在贫困时期出生的。从小历尽艰辛,深知钱财得来不易,而小儿子却是他发达后出生的,向来挥金如土,对千两黄金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所以他知道大儿子一定办不成这件事。

可见挥金如土的小儿子只要把他放到恰当的事情上,也可以干得出漂亮的事情,故事告诉我们关键要人尽其才,清楚的知道让他干的事情是否符合他的特性。

“知子莫若父”的由来居然暗示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知子莫若父”还告诉我们父母要真的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就要从生活习惯,孩子的一言一行、和人

交往的模式,性格等多方位的观察和了解,方可得出正确的判断及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欢迎讨论!请帮忙动动手指关注、点赞就是对小编的最大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