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尔衮进入北京,为何没有拒绝乘辇车入宫,最后还接受万岁称呼?

 大秦之歌 2020-10-08

每一个

喜欢大秦的人

你我一起做大秦之歌的正真朋友

文  ∣ 大秦之歌

作者简介

今日头条优质历史文化作者

 起点中文网小说签约作家

1644年4月23日山海关大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场决定中原王朝和辽东大清王朝命运的大战,谁取得战争的胜利,谁就能赢得天下。

最终,大清王朝取得了胜利,打开了通往关内中原地区的大门。

这次清军南下,终极目标就是征服中原,获得中原广袤肥沃的土地,占领中原汉族人统治的江山社稷,把大清的势力范围从关外扩展到中原。

因此,从南下的第一天起,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就明确下令,约束自己的战将们不能烧杀掠夺,必须争取民心。多尔衮自己不仅有这个认识,他身边的汉臣也都一一建议,提醒他在占领中原城池后,要注意安定民心,让中原汉族对关外满族人有一个良好认知。

多尔衮天纵聪明,当然知道如何安定民心,于是,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让老百姓从心里认可大清王朝。

首先,在山海关大战取得胜利之后,他让范文程写了一个檄文,向山海关城里的大明老百姓、官吏说明大清此次出师中原的目的,檄文写道:“义师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惟闯贼。吏归来,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师行以律,必不害汝。”

同时,他让吴三桂一边追击大顺军,一边设法安抚大明百姓,让人心惶惶的老百姓安定下来。他知道吴三桂是汉人,又是明朝旧官吏,也是刚刚投降大清被册封为平西王的大清官员,认为让他出面安抚大明官吏百姓效果会比自己亲自出面安抚好,大明的官吏百姓应该从心里能更容易接受吴三桂一些。所以他就让人以吴三桂的名义又写了一道檄文,让他在征讨“闯贼”的过程中,向沿途大明官吏百姓进行广泛宣传,打消民众对大清国的敌对情绪,号召大明官吏百姓都能像吴三桂一样,顺应潮流,投奔到大清国的旗帜下,一起开创一个崭新的王朝。

吴三桂的檄文这样写道:“平西王吴,为安抚残黎以救民生事。照得逆闯李自成容诛贼民,窥窃神器,滔天罪恶,馨竹难书。荷蒙大清朝垂念历世旧好,特命摄政王殿下大兴问罪之师,怀绥万帮,用跻和平之城,仁声所播,义无拂命。……为此示仰一带地方官生军民人等,务期仰体大清朝安民德意,速速投诚皈命,各安职业,共保身家,毋得执拗迷谬,自罹玉石俱焚之惨,未便。特谕。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榜。”

从这篇檄文落款的日期看,正是吴三桂薙发正式投降清军的时间,也是他被册封为平西王后,带领关宁铁骑追击大顺军的日子。

过去一方向另一方发动着战争,或者安抚民众,找一些文字功力强劲的知识分子写一遍讨逆檄文,基本是形成了一个套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多尔衮的安排文字高手写的这两篇檄文也确实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很多地方被清军占领,找不到大顺军的时候,这些地方的官吏、绅士、农民也是望风而逃,对于来自于北方的满族军队,大家骨子里认为他们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野兽,所以充满的害怕和惶恐,只有逃之夭夭。

但大家看了多尔衮、吴三桂发布的檄文之后,宣传效果很快显露出来,七上八下的心理终于渐渐冷静下来,有大胆之人,甚至主动接触清军。有以下两个例证可以证明。

其次,多尔衮安抚大明官吏百姓的办法就是赐袍封官、开仓济民、约束军队,以此来获得民心。

多尔衮率领大清军队走到抚宁时,原来的知县候益光等人就带领自己手底下一帮人早早来到城外五里外的地方,按照汉族官场上的礼仪,迎候多尔衮。

多尔衮见到候益光后,赐给他袍服,令他仍旧当抚宁县知县。还开仓赈济百姓。并发布告示,让百姓各安其业,让军队不许入城,一律在城外以西十里外宿营。

后来,多尔衮率领清军一路南下,到达昌黎、滦州、开平卫、丰润等地,各地官吏率老百姓均出来迎接,并举行投降仪式。多尔衮依旧给这些官吏赐给袍服,依旧下令开仓赈济,让官吏和百姓得到实惠。同时依旧下令军队不得入城骚扰百姓,严明军纪。

这些收买民心、安抚汉族官吏豪绅的举措,很快博得了大明后来变成大顺官吏绅士的好感,也让惶恐不安的老百姓松了一口气。这些安民宣传措施,为刚刚入关的大清进一步看到统治关内的希望,让多尔衮对吞并中原更加充满信心。

1644年4月30日,多尔衮率军达到蓟县。这天夜里五更时分,李自成命人放火烧了北京皇城和九门城楼,并带着大顺军逃出北京。多尔衮得到消息之后,知道北京城已经被李自成劫掠一空,大顺军不除,就会严重影响大清在中原的统治,于是命令吴三桂、阿济格、多铎率军继续追击大顺军,不要急着进入北京。

5月1日,多尔衮达到通州,第二天一大早,便动身前往北京。

北京城里一些明朝的官吏绅士在大顺军撤出之后,以为大明朝又要复辟了,所以大家自发组织起来,一方面熄灭了被李自成焚烧的大殿之火,一方面又为崇祯皇帝设立了牌位,准备发丧哭灵。他们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降了大清,只听人说吴三桂打败了李自成,夺回了太子,将要奉命太子回到北京即皇帝位,振兴大明天下。

5月2日一大早,北京城里这些明朝遗老遗少早早来到朝阳门前,设坛焚香,恭恭敬敬的迎接大明功臣吴三桂、明太子和大清义师。明朝锦衣卫官吏还为大明太子准备了銮仪法驾。一个个都毕恭毕敬的跪伏在朝阳门外的土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嘈杂的马蹄声从远处传了过来,越来越近,这些官员更加诚惶诚恐。等待多尔衮骑马走进,迎候的官吏豪绅们才看清楚,骑在马上的哪里大明的太子,而是穿着胡服扎着辫子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吴三桂和明太子的影子都没有,这一下让他们在场的每个人惊愕不已。但久历官场的他们身处乱世,对这种城头变化大王旗的事情司空见惯,所以在惊愕之后,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这天下看来已经是大清的了。

于是,众官员在镇定下来之后,立刻请多尔衮换乘大明皇帝的辇车进城。多尔衮起初看到这种规格的仪式,很自然的推辞了,并说自己是效法周公辅佐幼主,不能乘坐辇车。明朝的遗老遗少自然也答应,说周公也会坐在王位上代替君王管理国家大政,摄政王自己有这个资格乘坐辇车。

这样一说,多尔衮终于同意坐皇帝辇车进入北京,同时告诉这群大明故臣官吏,自己是来平定天下的,不能不听大家的意见。今后很多事情我还需要和你们大家一起商量。

入城之后,多尔衮从长安门进入皇宫,来到武英殿,下辇升坐,明朝大小官吏以及宦官七八千人向他行跪拜之礼,伏呼万岁。

从4月初开始起兵入关,到山海关大战,再到5月2日进入北京,多尔衮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大清国二代皇帝未能实现的入关梦想,稳稳坐在大明天子坐过的皇帝宝座上。这一切来的太快了。

大清从关外打进关内,磕磕碰碰几十年,只有这次是最真实的。

 ·END· 

大秦之歌在历史里徜徉

 公众号:daqinzhifeng1018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