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hoton】前穿质的穿支动脉及相关解剖

 新用户0125i6lE 2021-12-12

—— 帅刀掉渣 · 胡业帅博士整理

前穿质及穿行动脉是一个略复杂的解剖结构,临床较多提及的,以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导致的高血压脑出血较常见。那么它的血管是如何穿行的?咨询了几位同行,大都模棱两可,其实文献中早已有所描述,整理出来,好文共赏之。
(本文仅整理前穿质的穿行动脉,来自Prof. Rhoton AL Jr

先给张鞍区解剖的图片,有个大体印象(回返动脉:Rec.A.)

前穿动脉
前穿动脉是指经前穿质入脑的一组动脉血管。不同来源的前穿动脉与其供血的、位于脑深部的重要传导束及核团的相互关系值得特别关注。这些动脉与颈内动脉、MCA和ACA的动脉瘤,以及起源于脑深部的肿瘤密切相关。
前穿质(下图)是埋于外侧裂深方的菱形区,前界为内、外侧嗅纹,后界为视束和颞叶,外侧达岛阈,内侧在视交叉上方达半球间裂。

前穿质的大致解剖(非本文重点叙述)

位于前穿质下方并向其发出分支的血管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脉络膜前动脉(AChA)。
每条主干动脉发出的穿动脉进入前穿质某一特定的内外区和前后区。沿内外侧方向穿入的分支与沿嗅束向后的一条直线相关,这条直线经过前穿质最大的前后径,将前穿质分为内侧区和外侧区,并横断经过大脑脚附近的视束。内侧区经视交叉上方达半球间裂,外侧区进入外侧裂达岛阈;每组动脉穿入的部位在前后方向上的关系,分为前、中和后区,贯穿由半球间裂至岛阈的全部前穿质。
前穿质的分区如下:

前穿质位于额叶和颞叶之间。前方以内、外侧嗅纹为界,后方以颞叶和视束为界。前穿质被嗅束向后的延长线进一步分为内侧及外侧区。内侧区经视神经及视交叉上方延伸至半球间裂,外侧区向外侧裂内延伸至岛阈。前穿质也可分为三个横向的带状区域,即前、中、后区。它们从半球间裂延伸至岛阈,并且大致对应于前穿质的前1/3、中 1/3和后1/3区域。每条动脉穿过这些区域的位置已在图中标出。内、外侧嗅纹向前方延续为嗅束。Ant.,前;Interhem., 半球间;Fiss.,裂;Front.,额部的;N.,神经;Olf.,嗅;Post.,后;Temp.,颞部的;Tr.,束。


1、ICA的C4 脉络膜段
(注:Prof. Rhoton 将ICA分为4段,C4段为床突上段,即穿出海绵窦之后的ICA段,又细分为眼动脉段C4-Op、后交通段C4-Co、脉络膜段C4-Ch)

Prof. Rhoton关于ICA床突上段的亚分段

(左:外侧面观;右:前后观)

进入前穿质的C4段分支起自脉络膜段,所有大脑半球的脉络膜段均发出分支逬入前穿质,这些分支的起始位置更靠近分叉,而不是AChA的起点。起源于分叉的血管分支比分叉以下发出的分支更粗大。一般情况下,这些C4段分支向后上走行达前穿质的后部并靠近视束。近半数的分支穿过前穿质的内侧区,另一半穿过其外侧区。大多进入后区或中区,极少数进入前区。
穿行部位:前穿质内侧区的中间带和后带。

C4脉络膜段前穿支的起源、穿行部位


2、脉络膜前动脉(AChA)
90%大脑半球的AChA发出分支到前穿质。多数分支向后、向上和向内侧走行,或直接向后向上达前穿质。靠近AChA 起点处发出的血管分支比起点远端发岀的分支略为粗大。这些分支进入前穿质的后内侧部分,靠近视束和沿嗅束区分前穿质内外侧区的分隔线。近2/3的分支进入内侧区,1/3进入外侧区。大多进入前穿质的后区及其邻近的中区。
穿行部位:前穿质内、外侧区交界区的中间带和后带。

AChA穿支起源、穿行部位

3、大脑中动脉(MCA)
进入前穿质的MCA分支称为豆纹动脉,起自M1段、M2段或早期分支。它们起自所有分叉之前的M1段,一半起自分叉之后的M1段。豆纹动脉分为内侧、中间和外侧3组。内侧组的出现率占50%,走行相对较直,恰位于C4分支的外侧进入前穿质。90%的内侧豆纹动脉进入前穿质的外侧区,只有10%进入内侧区,主要进入前穿质的中、后区。内侧豆纹动脉缺如者,其前穿质血管分布区由来自C4、ACA和AChA的分支以及中间豆纹动脉供血。
中间豆纹动脉在内侧、外侧豆纹动脉之间进入前穿质,发生率在90%以上,分布区几乎涵盖了前穿质的外侧区,约90%进入前穿质的中、后区,位于内、外侧豆纹动脉之间、C4分支的外侧和回返动脉的后方。
外侧豆纹动脉几乎见于所有大脑半球。主要起自M1段的外侧部,但也可起自早期分支或M2段。呈“S”形走行,进入前穿质的后外侧部。所有的外侧豆纹动脉在岛阈附近。进入前穿质的外侧区,而且几乎都进入外侧区的后区。
穿行部位:前穿质外侧区(再细分为内、中、外部)的中间带和后带。

豆纹动脉内侧组前穿支的起源、穿行部位

豆纹动脉中间组前穿支的源、穿行部位


豆纹动脉外侧组前穿支的源、穿行部位

4、大脑前动脉(ACA)
进入前穿质的ACA分支有两个起源。第一,A1段发出分支直接进入前穿质;第二,A1段和A2段近端发出的回返动脉,发出的分支分布于前穿质的大部区域。A1段几乎都发岀穿支到前穿质, 90%起自A1段的近侧半,向后和向上走行进入前穿质。更靠内侧发出的分支向外侧走行进入前穿质。多在视交叉和视束附近进入前穿质的内侧区,其余进入外侧区。多数进入前穿质的中、后区,主要在回返动脉分支的后方、颈内动脉和AChA分支的前内侧、 MCA分支的内侧。
穿行部位:前穿质内侧区的中间带和后带(更靠前内)。

ACA前穿支的源、穿行部位


5、回返动脉
回返动脉隶属于ACA的一个分支,因其特殊性,特单独列出来分析。
回返动脉是进入前穿质最大、最长的血管分支,几乎所有出现的回返动脉,都发出分支到前穿质。回返动脉的分支分布于前穿质的内外侧区,但在前后方向上的分布范围非常局限,回返动脉的分布区包括视交叉上方狭长的内侧区和最远达岛阈内侧的外侧区, 前后方向的分布较丰富的内外方向局限的多,仅限于前穿质的前半部分。与起自A1段与A2段连接处的分支相比,由A1段靠外侧发岀的回返动脉的分支更倾向于进入前穿质的中、后区:由于其内外侧方向上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回返动脉覆盖了几乎所有进人前穿质的各组血管的供血区。
穿行部位:从内侧半球间裂到外侧岛阈的全程,前穿质的前半部。

回返动脉源、穿行部位



总  结
颈内动脉和AChA的分支进入前穿质中央部的后半。MCA分支进入前穿质外侧半的中后部。A1段发岀分支进入视神经和视交叉上方的前穿质内侧半。回返动脉发岀的分支进入前穿质全部内、外侧区的前2/3。各组穿支在前穿质水平形成的血管吻合和重叠较少,因而在针对此区的各种手术入路中应予以保护。颈内动脉、AChA、ACA和MCA对脑实质和前穿质的供血具有相关性,某一动脉的供血范围增加或减少将导致其他动脉供血区的减少或増加。
直接位于前穿质上方的脑深部结构包括侧脑室额角、尾状核前部、壳核和内囊。前穿动脉经前穿质上方穿过尾状核、壳核和内囊,向后供应大部分这些结构及其邻近的苍白球和丘脑。C4段的分支穿过前穿质供应内囊膝部及其邻近的苍白球、内囊后肢和丘脑。AChA的分支进入前穿质供应苍白球内侧的两个部分、内囊后肢的下部和丘脑前核、腹外侧核。外侧和中间豆纹动脉穿经壳核,弯向内侧和后方,供应由前到后几乎全部的内囊上部及尾状核头和体部。内侧豆纹动脉的供血区在外侧和中间豆纹动脉供血区的内侧和下方,包括苍白球外侧部,内囊前肢上部和尾状核头的前上部。
汇总图:前穿质动脉的穿行部位
A1段分支的供血区在豆纹动脉供血区前内侧部的下方,包括视交叉周围区、前连合、下丘脑前部、内囊膝部和苍白球前部。其供血范围一般不超过毗邻的内囊后肢以及丘脑的前部。回返动脉供应尾状核头前下部的大部分、壳核以及附近的内囊前肢。
C4段及其所有发出分支到前穿质的动脉都可以在以翼点为中心的小额颞骨窗经硬膜下得以显露。相关的前穿质动脉瘤均可通过蝶骨嵴打开外侧裂进行显露。



附几张相关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