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选编译】视束为杏仁核切除上界的显微解剖研究

 弋头儿 2022-12-03 发布于浙江
奥地利萨尔茨堡帕拉塞尔苏斯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的Peter A. Winkler等进行解剖学研究,目标描述OT的全程走行以及OT与其上、下方和内、外侧的解剖关系,确定OT作为杏仁核切除上界解剖标志的临床价值;结果发表在2022年4月的《Oper Neurosurg》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图片

Ref: Garcia-Oriola G, et al. 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 2022 Jul 1;23(1):e42-e48. doi: 10.1227/ons.0000000000000208. Epub 2022 Apr 29.

研究背景




颞叶内侧手术涉及切除杏仁核和海马,但杏仁核切除的上界一直存在争议。因其所在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与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PCA)、大脑脚、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视束和基底静脉等毗邻。视束(optic tract,OT)是紧邻纹状体苍白球区下方的解剖标志。既往研究主要从功能角度分析,很少有显微解剖研究,因此OT与其邻近神经血管结构确切的解剖位置仍不十分明确。奥地利萨尔茨堡帕拉塞尔苏斯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的Peter A. Winkler等进行解剖学研究,目标描述OT的全程走行以及OT与其上、下方和内、外侧的解剖关系,确定OT作为杏仁核切除上界解剖标志的临床价值;结果发表在2022年4月的《Oper Neurosurg》在线。


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10例用酒精固定和保存灰质与白质结构的人脑半球中,对OT进行显微解剖分离,显示其与尾状核和海马等结构的相对位置。从OT的视交叉起源仔细分离至外侧膝状体核(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显露OT的不同节段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研究结果



翻开颞叶岛盖后暴露MCA、岛叶下界沟、颞干、中脑和OT(图1)。
图片

图1. 岛叶下界沟、颞干、中脑和OT的解剖。A. 显露MCA的M1-M3段、颞干和OT(从视交叉后方的OT起源点至LGB)的外侧和上方结构及大脑脚、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B. 下外侧观:OT及其与脉络膜前动脉穿支的关系。C. 侧视图:蓝色表示颞干,白色表示视束后部与LGN相连处。D. 下视图:在切除OT的中间部分后,可见前上方的前穿质。AChAP,脉络膜前动脉穿支;APS,前穿质;FL,额叶;LGB,外侧膝状体;LGN,外侧膝状体核;MB,中脑;MCA,大脑中动脉;OC,视交叉;OT,视束;TS,颞干。


OT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段),最短,从最前方的视交叉延伸至钩回段的起始部。第二部分(中段,即钩回段)跨过整个钩回。第三部分(后段),最长,从下脉络膜点到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图2)。

图片
图2. 脑MRI。A. T1矢状位增强序列,白色星点表示OT。B. T1轴向增强序列,白色星点表示OT。C. T1矢状位平扫,白色箭头,OT前段;黄色箭头,OT中段;红色箭头,OT后段。OT,视束。

OT与钩回、尾状核、海马体和穹隆的位置关系:OT中段,在钩回上部走行,特别是杏仁核上方。后段(从下脉络膜点起)在尾状核尾部的内侧朝向后上方走行;其位于海马上方,其后侧部在接近LGN时则走行至外侧。此时,海马体呈内侧走行,通向胼胝体压部下方的胼胝体压部下回(图3)。

图片
图3. A. OT下方是海马头部,往后内侧延伸。尾状核(OT外侧)用黄色表示,海马头部用黑色表示,颞角用白色表示,红色显示杏仁核段。B. 钩回分为2个部分:前上为杏仁核,下后为海马头部。终纹起自海马头部上方的钩回,OT在钩回的上方。C. 显示OT外侧(尾状核尾部)和内侧(海马体部)的解剖位置关系。A,杏仁核;C,尾状核;CC,胼胝体;CS,侧副沟;f,海马伞;f,穹窿;FG,梭状回;HB,海马体部;HH,海马头部;OT,视束;PHG,海马旁回;PS,海马旁下托。

OT第二部分(即中段)的解剖位置关系:①在其上外侧为尾状核上束;②OT内上方为内囊最深纤维,在尾状核上束的上方呈头尾走向;③前连合在前述结构的前面,向两侧呈横向延伸。钩束(UF)和下额枕束(IFOF)在尾状核上纤维的上方和外侧。④在OT下内侧方向可见杏仁核的内侧部分、海马头部、下脉络膜点、AChA及其穿支(图4)。


图片

图4. OT的外侧、内侧和上方区解剖结构。A. 在内侧,从前至后为前连合、尾状核上束和内囊深部;尾状核尾部上束纤维和内囊纤维朝向脑干走行。B. 从前方看OT上方和内侧的解剖关系。C. 红色指内囊,蓝色指尾状核上束,橙色指尾状核尾部的分叉,绿色指杏仁核。D. 侧位,分离OT和其紧邻的上部结构(尾状核束和纹状体苍白球区)。ACA,大脑前动脉;C,尾状核;IC,内囊;ICA,颈内动脉;MCA,大脑中动脉;OC,视交叉;OT,视束;SFC,尾状核上束;U,钩回。

从内侧观,切除内囊后可见OT钩回段的内侧部分,后方达海马旁下托。从该投影方向观察,可见上述的OT上下方的解剖结构,OT可作为杏仁核切除的上界。
从前方进入OT下方区可见颈动脉分叉(即ACA起源处)以及发自ICA的AChA。位于钩回内侧面的AChA进入脉络膜裂,供应颞角的脉络膜丛,发出朝向齿状回和齿状回前带(Giacomini)的分支。AChA在其ICA起源附近发出穿支向上穿过OT。在OT外侧,可见在颞干内侧的钩回外侧部以及岛阈水平之前的MCA-M1段,MCA在岛阈水平处延伸形成M2段。在OT的第三部分(即后段),可见终纹(靠近下脉络膜点)和颞叶内侧中后三分之一区的结构(图5)。

图片
图5. 左侧颞叶OT/MCA/U/AChA/IChP等结构。A. 内侧观:OT与ICA、ACA和钩段部位。B. 下视图:OT为黑色。C. 在OT前段的上方分隔海马头部的钩回切迹(暗),下方分隔海马旁回。D. 钩回从下脉络膜点延伸到AChA的起源。ACA,大脑前动脉;AChA,脉络膜前动脉;AChAP,脉络膜前动脉穿支;HH,海马头;ICA,颈内动脉;IChP,下脉络膜点;MCA,大脑中动脉;OT,视束;PCA,大脑后动脉;PG,海马旁回;U,钩回;UN,钩回切迹。

迄今为止,尚未就杏仁核切除上界达成共识,与其它解剖标志相比,OT的优势在于解剖变异较少。OT起源于鞍上池的视交叉,穿过环池向后外侧走行,直至丘脑LGN水平;OT沿着颞叶内侧的海马旁回(包含初级嗅觉皮质)走行,正好位于钩回的内侧和上方。该解剖学研究阐明OT上方(纹状体苍白球区和尾状核上束)、下方(海马头部、杏仁核、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穿支、终纹和基底静脉)、内侧(内囊和中脑)和外侧(颞干钩束和下额枕束、前穿质和尾状核上束)的相关解剖结构。将OT作为杏仁核切除上界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陷发生的概率,尤其是在选择性杏仁核切除时,对OT的最小化操作以及对AChA穿支及OT周围相关解剖结构的保留有重要意义(图6)。

图片
图6. 显微外科切除左侧颞叶内侧肿瘤的照片。A. 低级别胶质瘤切除术中行左颞极和钩回切除。B. 中脑、脉络膜前动脉、基底静脉分支和OT作为切除的上界。AChA,脉络膜前动脉;BTV,基底静脉分支;F,额叶;MB,中脑;OT,视束;SF,外侧裂;T,小脑幕。

研究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该研究充分阐述OT周围的解剖关系,可以指导神经外科医生更好地进行颞叶内侧癫痫的显微外科手术,将OT作为杏仁核切除的上界解剖标志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安全切除颞叶内侧或涉及此区的病灶。

组稿

图片

李信晓 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编译

图片

李磊 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审校

图片

花玮 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终审

图片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