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脑

 医贰叁Doc 2022-10-05 发布于湖南

大脑半球有三个面(外侧面、内侧面、底面),三个缘(上缘、下缘、内侧缘),三个极(额极、颞极、枕极),三类白质纤维(投射纤维、联合纤维、联络纤维),五个脑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手术定位最重要的解剖标志为三个缘、三个极、外侧裂、纵裂、中央沟。

大脑半球表面

外侧面又称凸面,与其外侧的颅盖相对。

额顶枕的内侧面与大脑镰相对,颞叶内侧面与中脑外侧面相对。

半球底面与前中颅底、小脑幕相对。

图片

左侧大脑半球的分层解剖:(A)额下回由眶部Pars. Orb.、盖部Pars. Operc.、三角部Pars. Triang.构成;外侧裂向后走行末端向上进入缘上回Supramarg. Gyrus,角回Ang. Gyrus包绕颞上沟后端。(B)切除额下沟上方及中央前沟前方的额叶组织,额下沟与胼胝体Corp. Call.的下缘、侧脑室Lat. Vent.的额角顶壁位于同一水平,并显露扣带沟Cing. Sulcus。(C)牵拉盖部暴露岛叶,岛叶周边有环岛沟包绕,岛短回Insula Short Gyri位于前方,岛长回Insula Long Gyri位于后方。(D)放大观,岛叶脑回向上向后放射,Heschl’s回是最前方的颞横回,经外侧裂与中央后回下端相对。(E)岛叶深部半球中心区前上面观,豆状核Lent. Nucl.位于岛叶深部,与尾状核Caud. Nucl.以内囊前肢Ant. Limb分开,环沟Circ. Sulcus包绕岛叶。(F)切除缘上回,可见该脑回位于侧脑室房部Atrium表面;岛叶Insula和环沟Circ. Sulcus的后缘位于房部前缘浅面;室间孔For. Monro大致位于外侧裂上方约1cm的盖部与岛短回中部的深面。

图片

左侧大脑半球的分层解剖:(G)岛叶下缘位于颞上沟Sup. Temp. Sulcus深部,蓝色箭头指示位于岛叶中部深面的室间孔,白色箭头所指位置相当于大脑半球上缘的扣带沟升支上端。(H)内囊前肢Ant. Limb位于苍白球Glob. Pall.和壳核Putamen构成的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后肢Post. Limb位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内囊膝部位于室间孔For. Monro的外侧;脉络裂是脉络丛附着的部位,位于穹隆与丘脑Thalamus之间。(I)切除部分颞中回,颞角Temp. Horn和海马Hippocampus位于颞中回内侧,房部Atrium位于缘上回深面;黑色箭头为室间孔上方,白色箭头为扣带沟升支上端,黄色箭头为顶枕沟上端。(J)切除侧脑室房部和颞角连接处浅面的颞上回桥。(K)左侧半球后面观,胼胝体压部Splenium位于纵裂深部,顶枕沟Par. Occip. Sulcus与距状沟Calc. Sulcus在半球内侧面向压部后方汇聚呈Y形,顶枕沟Par. Occip. Sulcus划分楔前叶Precuneus和楔叶Cuneus,距状沟Calc. Sulcus划分楔叶Cuneus和舌回Lingula。(L)切除距状沟上方顶叶,距状隆起为房部内侧壁下部的隆起,覆盖距状沟表面。

图片

左侧大脑半球的分层解剖:(M)将脉络丛Chor. Plex.向前翻,距状隆起Calc. Avis覆盖在距状沟深部的表面。(N)切除大脑镰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扣带沟升支Cing. Sulcus Asc. Ramus在旁中央小叶后方到达大脑半球上缘。(O)切除中央前后回而保留颞上回,脉络膜裂Chor. Fiss. 位于丘脑Thalamus与穹隆Fornix之间的裂隙,下脉络膜点Inf. Chor. Point位于海马头Hippo. Head后方。(P)半球中心区横切面的上外侧观,中心区包括尾状核、豆状核、丘脑、内囊前肢Ant. Limb、后肢Post. Limb以及膝部Genu;屏状核Claustrum位于岛叶皮质与豆状核之间。(Q)切除颞上回,保留岛长回,扣带沟升支Asc. Ramus标志旁中央小叶的后界。(R)脉络膜裂的放大观,脉络膜裂Chor. Fiss. 从室间孔For. Morno一直延伸到海马头部Hippo. Head后方的下脉络膜点Inf. Chor. Point,其外侧缘由穹窿体Body Fornix、穹隆脚Crus Fornix、穹隆伞Fimbria Fornix构成。

图片

左侧大脑半球的分层解剖:(S)打开侧脑室体部的脉络膜裂Chor. Fiss.可暴露第三脑室;打开丘脑枕与穹隆脚之间的脉络膜裂Chor. Fiss.可暴露四叠体池Quad. Cistern。(T)切除岛叶显露构成脉络膜裂内缘的丘脑Thalamus,外侧膝状体Lat. Gen. Body位于丘脑下缘,视放射在颞角顶壁内向外行于海马上方,向后绕房部外侧缘到达距状沟;颞角前壁由杏仁核Amygdala构成,杏仁核与海马头部Hippo. Head之间由颞角隔开。(U)切除丘脑显露第三脑室3rd Vent.,在穹隆脚前方打开脉络膜裂可暴露松果体区Pineal和四叠体池;打开穹隆体部的脉络膜裂可显露第三脑室3rd Vent.;打开颞角的脉络膜裂可显露环池Ambient Cistern和大脑后动脉P.C.A;脉络膜后内侧动脉M.P.Ch.A位于四叠体池内;丘脑髓纹Str. Med. Thal.为中间帆下缘标志,中间帆内有大脑内静脉经过。(V)牵拉左半穹窿体,松果体Pineal与后连合Post. Comm.位于第三脑室后缘,穹隆柱Column Fornix与前连合Ant. Comm.位于第三脑室前缘。

外侧裂

外侧裂是半球外侧面最明显和最恒定的解剖标志,其容纳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并连接大脑表面至前部大脑底面与颅底的手术路径。

图片

前穿质与外侧裂:(A)前穿质Ant. Perf. Subst.构成外侧裂蝶部的顶,向前至嗅纹Olf. Striae,向后至视束Optic Tr.,内侧达纵裂,外侧达岛阈;钩回前段Uncus Ant. Seg.与前穿质相对,钩回后段Uncus Post. Seg.与大脑脚相对。(B)切除右颞极,岛阈位于前穿质Ant. Perf. Subst.的外侧,颞干Temp. Stem前方,前穿质有许多小孔,有许多穿支动静脉由此进入大脑半球内部;第三脑室造瘘处位于乳头体Mam. Body前方。(C)从岛阈至岛叶和额叶岛盖方向观察,显露长回Long Gyri与短回Short Gyri的下端,它们位于颞干Temp. Stem的外侧,额叶岛盖Front. Operc.的内侧。(D)从外侧裂岛盖部上下唇分别牵开后前面观,外侧裂位于岛阈Limen外侧,额盖Front. Operc.与颞盖Temp. Operc.之间;后穿质Post. Perf. Subst.位于大脑脚之间。(E)右侧大脑半球外侧观,额盖、顶盖未与颞盖接触,可见岛短回Short Gyri与岛长回Long Gyri下部。(F)牵开岛盖各唇,显露岛短回Short Gyri、岛长回Long Gyri与环岛沟Circ. Sulcus。

图片

前穿质与外侧裂:(G)切除颞叶保留视放射,岛叶下缘大致在外侧膝状体的浅面,视放射Optic Rad.经颞干至距状沟Circ. Sulcus。(H)额底与颞叶内侧的下内侧观,白点显示大脑脚的下行纤维,黑点为尾状核与豆状核Caud.-Lent. Nucl.的轮廓,黄色为海马头Head Hippo.的后部。(I)构成外侧裂底的颞叶上面的上面观,颞横回Trans. Temp. Gyrus最前端为听觉投射区Heschl’s Gyrus,构成颞叶上表面的后部,又称颞平面Planum Temp.;颞叶上表面前部为极平面Planum Polare,此处无脑回,其外侧缘由颞上回构成。(J)额顶盖下面观,视放射从外侧膝状体向外走行,经颞角顶壁Temp. Horn Roof和房部外侧到达枕叶内侧面的距状沟。

三角部尖端位于环岛沟前下部和基底节前界外侧,是打开外侧裂最安全起始点。

向上牵拉三角部尖端通常能最大限度开放外侧裂浅部,在大脑凸面提供最宽的外侧裂暴露。

前穿质

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穿支动脉经前穿质到达基底节、丘脑前部以及内囊形成大量小孔。

前穿质以内外侧嗅纹为前界,颞干为后外侧界,外侧为岛阈,后内侧为视束。

岛叶

岛阈位于外侧裂蝶部与岛盖部连接处。

岛叶与额颞顶岛盖被环岛沟分开。

岛叶覆盖在大脑半球核心部分的表面,核心部分包括最外囊、外囊、内囊、屏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尾状核和丘脑。

岛叶接近屏状核与壳核的范围。

脑沟与脑回

外侧凸面

额叶

额叶外侧面后方以中央沟为界,上方为纵裂上缘,下缘分为前部和后部,前部为眉缘,后部为外侧裂缘。

额叶由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组成,额下回又进一步分为眶部、三角部、盖部。

Broca区/运动语言区位于盖部及邻近的三角部。

图片

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关系:(A)右侧大脑侧面观,额下回Int. Front. Sulcus由眶部Pars Orb.、三角部Pars Triang.、盖部Pars Operc.构成。(B)切除额下回、颞上回及缘上回暴露岛叶,并标记深部结构或内侧面的投影;绿点为室间孔For. Morno,红点为中间块Massa Int.,白色为终板Lam. Term.,黄色为松果体Pineal,卵圆形黑点为胼胝体Corp. Call.的外缘;白色箭头为扣带沟升支(旁中央小叶后缘),红色箭头为顶枕沟,黄色箭头为距状沟。(C)红点表示内侧面扣带沟Cing. Sulcus、顶枕沟Par. Occip. Sulcus、距状沟Calc. Sulcus在外侧面的投影;黄点为尾状核外缘。(D)内侧面,黄点标志中央沟Cent. Sulcus,黑点为环岛沟Circ. Sulcus的轮廓,绿点为外侧裂点Sylvian point(大脑中动脉最后一支在此处转向外侧)。

顶叶

顶叶外侧面以中央沟为前界,半球间裂为上界,外侧裂延长线为下外侧界,顶枕沟上缘至枕前切迹连线为后界。

顶叶主要由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组成,顶下小叶分为缘上回与角回。

枕叶

枕叶外侧面无明确脑沟分界。

枕叶分为枕上回与枕下回。

颞叶

颞叶外侧面在外侧裂及其延长线下方,枕前切迹至顶枕沟连线前方。

颞叶主要有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组成。

内侧面

大脑半球内侧面由内到外分为三层:

最内层胼胝体,中间层扣带回,外层从前向后为额上回内侧面、旁中央小叶、楔前叶、楔叶、舌回。

图片

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及纤维解剖:(A)切除除下矢状窦Inf. Sag. Sinus外的大脑镰,额叶内侧面主要由扣带回Cing. Gyrus和额上回Sup. Front. Gyrus组成;扣带沟升支Asc. Ramus穿过旁中央小叶的后方;旁中央小叶后面的内侧表面由楔前叶Precuneus、楔叶Cuneus、舌骨Lingula和扣带沟后部组成。(B)另一大脑半球内侧面,终板旁回Paraterm. Gyrus和嗅旁回Paraolf. Gyrus位于胼胝体嘴部Rostrum的下方;楔前叶位于扣带沟升支Asc. Ramus、顶枕沟Par. Occip. Sulcus和顶下沟之间;楔叶Cuneus位于顶枕沟Par. Occip. Sulcus和距状沟Calc. Sulcus之间;舌回Lingula位于距状沟Calc. Sulcus下方。(C)另一大脑半球内侧面,内侧面由终板旁回Paratem. Gyrus、嗅旁回Paraolf. Gyrus、额上回Sup. Front. Gyrus、扣带回Cing. Gyrus、旁中央小叶Paracent. Lobule、楔前叶Precuneus、楔叶Cuneus、舌回Lingula和海马旁回Parahippo. Gyrus组成;扣带回Cing. Gyrus在胼胝体压部变窄形成峡部Isthmus,连接海马旁回Parahippo. Gyrus。(D)切面穿过右侧半球和丘脑的内侧面,前方穿过尾状核头部内侧Caud. Nucl. ,后方穿过丘脑枕部Pulvinar;胼胝体膝部Genu围绕侧脑室额角Front. Horn,胼胝体体部Body构成侧脑室Lat. Vent. Body体部的顶壁,胼胝体压部Splenium临近侧脑室房部Atrium,扣带回深面包绕胼胝体外缘。(E)切除扣带和扣带回灰质,显露向外侧放射的胼胝体纤维。经胼胝体膝部的纤维形成小钳For. Minor和额角前壁,经胼胝体压部的纤维形成大钳For. Major,穹隆脚在房部前壁包绕丘脑枕。(F)切除脑干暴露钩回,由前段Ant. Seg.和后段Post. Seg.组成;切除脑干还可显露齿状回Dent. Gyrus和海马旁回Parahippo. Gyrus;切除穹隆脚和胼胝体压部可显露沿丘脑枕走行的尾状核尾部Caud. Tail。

图片

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及纤维解剖:(G)切除钩回后段但保留前段,可见丘纹静脉Thal. Str. V.、尾状核前静脉Ant. Caud. V.、尾状核后静脉Post. Caud. V.、房外侧静脉Lat. Atr. V.、脑室下静脉Inf. Vent. V.行经脑室壁。(H)切除脑室室管膜,显露室管膜下的纤维。尾状核尾部Caud. Tail位于丘脑枕Pulvinar下方;终纹Str. Term.位于尾状核与丘脑之间;胼胝体毯Tapetum形成侧脑室房部以及颞角顶壁和外侧壁。(I)切除尾状核,显露连接内囊的纤维。内囊前支有连接尾状核和豆状核的桥状灰质Transcap. Gray。(J)放大观,终纹Str. Term.围绕丘脑后缘连接杏仁核,内囊前后肢和豆状核后部Retrolent. Part.、下部Sublent. Part纤维可显露。(K)视放射与听放射的豆状核下部Retrolent. Part. Optic & Aud. Part经侧脑室颞角外侧,以毯部Tapetum与颞角分开。

额叶

额叶内侧面由额上回内侧面、旁中央小叶前部及扣带回前部组成。

顶叶

顶叶内侧面由楔前叶、旁中央小叶后部及扣带回后部组成。

枕叶

枕叶内侧面由楔叶和舌回组成。

距状沟和顶枕沟交叉后方的距状沟上下唇均有视觉皮层,交叉前方仅下唇含有视觉皮层。

颞叶

颞叶内侧面主要由海马旁回和钩回的圆形内侧面构成。

该内侧面从下而上分别为下托区、齿状回、穹隆伞部组成。

图片

大脑半球的逐层解剖:(A)经胼胝体嘴部和额角前部的冠切面:侧脑室额角前壁及临近的顶壁由胼胝体膝部Genu构成,底壁由胼胝体嘴部Rostrum构成,外侧壁由尾状核Caud. Nucl.构成;直回Gyrus Rectus位于嗅束Olf. Tr.内侧。(B)切面至额角中部:顶壁由胼胝体体部Body构成,外侧壁由尾状核Caud. Nucl.构成,底壁由胼胝体嘴部Rostrum构成,内侧壁由透明隔Sept. Pell.构成;内囊前肢Ant. Limb位于尾状核Caud. Nucl.与豆状核Lent. Nucl.之间。(C)终板及前联合所在平面:穹窿柱Col. Fornix围绕室间孔For. Monro的前上缘,经终板Lam. Term.后方向下达乳头体。(D)终板及前联合所在平面放大观:终板已打开,内囊前肢将尾状核Caud. Nucl.、包含苍白球Glob. Pall.与壳核Putamen的豆状核分开;基底核Nucl. Basalis位于前联合Ant. Comm.下方;钩回前段Ant. Seg位于颈内动脉外侧。(E)进一步放大:嗅神经向后位于视神经上方;丘脑与穹隆体Body Fornix之间的脉络膜裂Chor. Fiss起自室间孔For. Morno后缘,其上方有脉络丛Chor. Plex。动眼神经CN III位于颈内动脉后方。(F)视交叉切面与海马前部:杏仁核Amygdala向上连接苍白球Glob. Pall,苍白球与杏仁核结合部包绕视束Optic Tr.外侧。钩回前段位于颈内动脉Car. A.外侧。屏状核Claustrum位于岛叶皮质Insula与豆状核Putamen之间。

图片

大脑半球的逐层解剖:(G)豆状核与杏仁核放大观:最外囊Extreme Cap.分隔屏状核和岛叶皮质,外囊Ext. Cap.分隔屏状核和豆状核,外髓板Lat. Med. Lamina位于壳核Putamen与苍白球外侧部Glob. Pall. Outer Seg.之间,内髓板Med. Med. Lamina将苍白球分为内侧部和外侧部。(H)右侧大脑半球视交叉切面向后移至大脑脚后方,经视束末端至内外侧膝状体水平。下脉络点Inf. Chor. Point为脉络裂和颞角内脉络丛附着的最大点。(I)切除右侧丘脑,尾状核尾在海马上方行经侧脑室颞角顶壁。(J)左侧轴切面经大脑脚中部,冠切面经丘脑:丘脑构成脑室体的底壁;颞角位于豆状核Lent. Nucl.下方;钩回后段Post. Seg面对大脑脚。(K)切除右侧丘脑全部及左侧丘脑内侧,显露脚池Crural Cist.、环池Ambient Cist.、四叠体池Quad Cist.:中脑构成环池内侧壁,海马旁回和齿状回构成环池外侧壁;脚池位于钩回后段与大脑脚之间。(L)放大观:穹隆体Body位于侧脑室体部下内侧壁,穹隆脚Crus构成房部前壁,伞部Fimbria位于颞角底部。杏仁核Amygdala构成钩回前段大部。后连合Post. Comm.、导水管Aqueduct、乳头体Mam. Body被暴露于第三脑室壁。

图片

大脑半球的逐层解剖:(M)右侧颞叶交叉切面经钩回后段:第三脑室底壁后部由中脑构成。(N)钩回后段内侧部放大观:钩回后段被钩回切迹Uncal Notch分为上部Upper Part和下部Lower Part。下脉络点Inf. Chor. Point是脉络膜前动脉进入颞角的部位。(O)右侧颞叶交叉切面至颞角中部水平:环池内侧为中脑,外侧为海马旁回Parahippo. Gyrus和齿状回Dent. Gyrus。(P)右侧放大观:侧副沟深嵌入大脑半球内并形成一隆起,侧副隆起Coll. Emin.位于海马外侧颞角底部。

图片

颞叶与钩回的内侧面:(A)钩回Uncus为海马旁回前端向内侧的凸起,分为前段Ant. Seg.和后段Post. Seg.。侧裂谷Vallecula为大脑中动脉穿出颈动脉池进入侧裂池的部位。侧副沟Coll. Sulcus沿海马旁回Parahippo. Gyrus外侧缘走行,鼻沟Rhinal Sulcus沿钩回外侧缘走行。齿状回Dent. Gyrus在其前缘与钩回后段上部相结合。(B)放大观:钩回后段Post. Seg.被钩回切迹Uncal Notch分为上部和下部,下部由海马旁回组成,上部主要由海马头部组成。(C)蝶鞍与小脑幕缘方向观察颞叶内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与钩回前段相对,大脑后动脉沿钩回后段内侧走行。脉络膜前动脉A.Ch.A与脑室下静脉Inf.Vent.V经下脉络膜点进入脉络裂,此处恰好位于海马头部及钩回后段的后方。(D)切除海马旁回内侧和钩回后段下部以显露齿状回和脉络裂:齿状回Dent. Gyrus与钩回后段上半后缘、海马头部内侧相连接。(E)切除海马旁回保留齿状回:部分杏仁核被钩回前段包裹,构成颞角的前壁。(F)图E下面观,切除齿状回外侧的海马旁回,暴露颞角顶壁Temp. Horn Roof,顶壁由胼胝体毯部构成,毯部为胼胝体发出的一薄层纤维,将视放射与颞角脑室壁分开。

基底面

额叶

额叶基底面位于筛板、眶顶和蝶骨小翼上,嗅球及嗅束将眶面分为内侧直回和外侧眶回。

额下入路至鞍上的过程中,额底显露的范围位于额角、尾状核、豆状核的下方。

图片

额叶眶面:(A)嗅束Olf. Sulcus在前穿质前缘分为内侧嗅纹Med. Olf. Str.与外侧嗅纹Lat. Olf. Str.,直回Gyrus Rectus外侧的眶回被H形的脑沟分为前、后、内侧与外侧眶回。(B)另一个大脑标本,外侧眶回的最外侧与额下回眶部向连续。(C)绿色标记显示侧脑室额角Front. Horn及颞角Temp. Horn在半球深面的投影位置;室间孔For. Monro用黄色标记点显示,其位于乳头体前方。(D)切除右额叶下半以显露侧脑室额角:尾状核Caud. Nucl. 构成额角外侧壁,胼胝体嘴部构成额角底壁。豆状核Lent. Nucl.与尾状核Caud. Nucl.在内侧融合形成基底核Nucl. Basalis和隔核Nucl. Accumb.,基底核在前联合下方的核团内侧,隔核位于基底核前方。杏仁核位于豆状核下方,向上连接豆状核。(E)右侧大脑半球纤维解剖显示胼胝体膝部、嘴部与眶面的关系。

颞叶与枕叶

颞叶和枕叶的基底面被侧副沟、颞枕沟与鼻沟由内向外划分为海马旁回、颞枕回与颞下回的底面。

侧副沟是最恒定的脑沟之一,始于枕极附近,向前延伸,平行且位于距状沟外侧。

后方分开舌回与颞枕回,前方分开海马旁回和颞枕回。

枕叶基底面对应小脑幕,由舌回下部、颞枕回后部以及枕外侧回组成。

大脑核心区域

大脑核心区域位于岛叶和中线之间,主要结构包括内囊、外囊、最外囊、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丘脑和穹隆。

图片

大脑半球的核心:(A)上面观:大脑半球核心外侧为岛叶表面,内侧为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环岛沟Circ. Sulcus深方的窄条白质为大脑峡部Isthmus。峡部连接核心区域和大脑半球余部,传导一切与运动与感觉有关的纤维。颞横回Trans. Temp. Gyri位于岛叶后缘与外侧的颞平面Planum. Temp上,最前方为Heschl’s回。颞叶上表面缺少脑回的前部为极平面Planum Polare。侧裂点Sylvian Point为大脑中动脉最后一个岛叶分支发出发出并转向外侧的部位。(B)颞横回Trans. Temp. Gyri的尖端位于房部Atrium、环岛沟Circ. Sulcus后部及峡部后部Post. Isthmus外侧。中脑位于小脑幕切迹中央,丘脑位于中脑正上方。(C)岛叶、环岛沟、峡部上面观:环岛沟Circ. Sulcus完全沿岛叶Insula边缘走行,位于构成大脑峡部白质的表面。(D)向下牵拉左侧颞叶上面以暴露环岛沟下部以及环岛沟深部的峡部:环岛沟下缘切开薄层的峡部可显露颞角,但同时会损伤视放射、听放射以及内囊豆状核下部。在下峡部Lower Isthmus前部切开较短切口可避免损伤上述结构。(E)核心区域外侧面观。(F)切除所有核心区域结构,开放位于丘脑与穹隆之间的自然裂隙——脉络裂,穹隆体部Body Fornix、脚部Crus及伞部Fimbria构成脉络裂的外界。

图片

大脑半球核心区的逐层解剖:(A)上面观:核心区指位于岛叶、外侧侧脑室、第三脑室之间的部分脑组织,中央前回位于侧脑室体部后部Body和胼胝体压部外侧,已切除的中央后回与颞横回Trans. Temp. Gyri最前部(即Heschl’s Gyrus)相对。(B)室间孔水平轴切面:房部外侧壁与颞角顶壁通过切开环岛沟走行的脑白质而切除。(C)切除岛叶外侧面后部:脉络丛附着于脉络裂表面,从室间孔达位于海马头部后方的下脉络点Inf. Chor. Point。(D)切除岛叶皮质前部以完全显露豆状核:视放射与听放射行经内囊的豆状核下后部。(E)丘脑下缘及钩回上部放大观:钩回前部包括杏仁核Amygdala,与颈内动脉Car. A.及大脑中动脉M. C. A.相对;钩回后部包括海马头部Hippo. Head。外侧膝状体Lat. Gen. Body位于脉络裂Chor. Fiss.与海马体部Hippo. Body上方。下脉络点Inf. Chor. Point为脉络裂最下端,海马头部后方。(F)切除丘脑,将穹隆伞部牵向外侧,暴露伞部内侧的海马旁回Parahippo. Gyrus,大脑后动脉P. C. A.行经脚池和环池。切除距状沟上唇显露由舌回Lingula构成的下唇,距状沟深部在房部内壁形成一个明显隆起为距状隆起Calc. Avis。

图片

大脑半球核心区的逐层解剖:(G)切除脉络丛显露丘脑与穹隆之间的脉络裂,尾状核Caud. Nucl.与豆状核Lent. Nucl.形成一个核团,行于大脑中动脉与侧裂干顶壁上方,侧裂干顶壁由前穿质和额叶眶面后部构成。杏仁核Amygdala位于大脑中动脉后下方。(H)经下脉络点与杏仁核的矢状切面:海马头部Hippo. Head连接钩回后段Post. Seg.。大脑中动脉行经钩回前段Ant. Seg.上方,大脑后动脉和基底静脉Basal V.行经钩回后段内侧。(I)大部分丘脑被切除以显露脉络裂外缘的穹隆:尾状核、豆状核、基底核和隔核形成一个巨大灰质团块,位于额叶眶面后部和前穿质的上方。(J)经颞叶、钩回的轴切面:杏仁核占据钩回前段,海马头部Hippo. Head占钩回后段上部,穹隆伞部Fimbria起自海马表面。侧副沟于海马旁回外侧行于半球基底面,沟深部向上隆起为侧副隆起Coll. Emin.。(K)轴切面经左侧半球外侧裂、外侧膝状体、杏仁核与环岛沟。(L)经视束交叉切面,经丘脑下缘,视束Optic Tr.行于丘脑下缘外侧至外侧膝状体Lat. Gen. Body。(M)切除视束、岛叶及环岛沟,显露颞角和位于中脑与海马旁回之间的脑池:钩回前段Ant. Seg.面对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尖端对应动眼神经CN III;钩回后段Post. Seg.面对大脑脚、脚池、大脑后动脉及基底静脉Basal V.。

白质

大脑白质覆盖在表层灰质下,位于皮层灰质和基底节灰质之间,包裹脑室。

胼胝体上方水平切面上,每一侧半球皮层下白质形成一个半卵圆形的团块,称半卵圆中心。

白质内含3中纤维:

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大脑半球内不同皮层区域。

联合纤维穿越中线连接两侧大脑半球。

投射纤维沿神经轴方向上行或下行,连接皮层及尾部大脑和脊髓。

图片

白质纤维逐层解剖:(A)左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Precent. Gyrus位于盖部Pars Operc.后方,中央后回Postcent. Gyrus位于缘上回Suramarg. Gyrus前方。(B)切除额颞顶叶以显露岛叶:放射冠Corona. Rad.和某些加入内囊Int. Cap.的纤维位于岛叶上方,岛叶表面由岛长回Long Gyri与岛短回Short Gyri构成,上纵束Sup. Long. Fas.绕经岛叶和豆状核外缘,视放射的豆状核后部位于岛叶后方及上纵束的深方。(C)切除屏状核和外囊后部暴露壳核Putamen,钩束Uncin. Fas.连接额叶和颞叶,视放射Optic Rad.的豆状核后部暴露于豆状核后方,上纵束Sup. Long. Fas.经视放射的浅面和外囊Ext. Cap.、最外囊的深面。(D)暴露侧脑室额角、体部、房部和颞角,切除壳核Putamen浅层的外囊纤维,内囊Int. Cap.行经豆状核内侧,豆状核外侧部分为壳核。

图片

白质纤维逐层解剖:(E)切除豆状核Lent. Nucl.后部与丘脑之间的内囊纤维,内囊前肢下行于尾状核Caud. Nucl.头与豆状核Lent. Nucl.之间,内囊后肢走行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海马头部Hippo. Head位于颞角底壁,杏仁核Amygdala构成颞角前壁。(F)放大观:距状隆起Calc. Avis.表面部分室管膜被切除,可见脉络丛Chor. Plex.附着于脉络裂。(G)切除豆状核,暴露内囊:内囊前肢较后肢颜色略深,前肢有连接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灰质桥。视束Optic Tr.向后走行达外侧膝状体Lat. Gen. Body;内囊纤维下降形成大脑脚,位于视束内侧。(H)G图前面观:壳核Putamen和苍白球Glob. Pall位于内囊Int. Cap外侧,尾状核位于内囊内侧,内囊前肢在尾状核头与豆状核之间下降。

联络纤维

短弓状纤维连接邻近的脑回,长弓状纤维连接相隔较远的的脑回。

钩束

钩束是钩状的纤维束,围绕外侧裂干连接额叶和颞叶。

扣带

扣带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沿扣带回的弯曲构成大部分扣带回白质,连接胼胝体下区和嗅旁区—扣带回—胼胝体后部、扣带回峡部和海马旁回。

上纵束

上纵束为最大的纤维束,位于豆状核和岛叶的上外缘,连接额叶—顶枕叶—颞叶。

投射纤维

投射纤维沿神经轴上下穿行,在丘脑以上水平呈放射状排列(即放射冠),放射冠向尾端延续为内囊,内囊纤维集中形成大脑脚。

内囊的不同节段:

内囊前肢主要连接前部和内侧丘脑、桥脑核团与额叶之间的纤维组成;

内囊膝部除皮质丘脑的纤维外还包含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除连接丘脑皮质的纤维外,还包含皮质脊髓束,支配上肢的纤维更靠近膝部。

内囊后肢的豆状核下部包含内侧膝状体至颞横回及颞上回的听放射纤维,外侧膝状体至距状沟的视放射纤维。

视放射纤维分为三组:

前组纤维/Mayer’s襻:

经颞角顶壁钩绕房部外侧和下方及枕角至距状沟下唇,负责上半部视野。

中组纤维:

额角顶壁向外并转向后沿房部与枕角的外侧壁走行,负责黄斑视野。

后组纤维:

直接向后沿房部和枕角外侧壁止于距状沟上唇,负责下半部视野。

联合纤维

联合纤维连接左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包括胼胝体、前联合。

胼胝体

胼胝体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纵裂底部和侧脑室顶壁,分为嘴部、膝部、体部、压部、毯部。

前联合

前联合为一小束在穹隆柱前方跨越中线的纤维,连接两侧嗅结构和颞叶脑回。

穹隆

穹隆是海马结构的主要传出通路,同时包含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

穹隆在侧脑室壁内围绕丘脑形成C形结构,从海马至乳头体分为伞部、穹隆脚、体部、穹隆柱。

脉络裂外缘为穹隆内侧,裂隙位于丘脑与穹隆之间,分为体部(穹隆体部与丘脑之间)、房部(穹隆脚与丘脑枕之间)、颞部(穹隆伞与丘脑终纹之间)。

脉络裂为累及侧脑室体部、第三脑室和颞叶手术的最重要解剖标志:

侧脑室体部,脉络裂可作为第三脑室的途径。

颞部,颞叶切除时根据此结构将外侧可切除的结构与内侧需保留的结构分开。

透明隔

透明隔伸展于胼胝体前部和穹隆体部之间,包括成对的两层,在中线上分隔侧脑室额角与体部。

核心区灰质

半球核心区时半球深部四个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与丘脑。

讨论

图片

颅缝与皮层表面之间的关系:(A)左侧大脑半球(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鳞状缝被保留):脑膜中动脉前支Mid. Men. A. Ant. Br.和后支Mid. Men. A. Post. Br.沿硬膜走行;翼点Pterion位于蝶骨嵴外侧缘,临近冠状缝、鳞状缝和蝶额缝的交界处。(B)切除硬膜但保留骨缝:冠状缝在中央沟前经过额上中下回后部;颞上线前部覆盖额下沟,向后行至中央前后回中下三分之一连接处转向下经缘上回、角回及颞叶后部;鳞状缝位于外侧裂前部下方,向后下经颞叶中部。(C)切除颅缝:中央前回下端位于额下回盖部后方,中央后回下端位于缘上回前方。(D)右侧大脑半球:脑回桥(黄色箭头)连接中央前后回。(E)绿色标记点标注冠状缝、鳞状缝与人字缝:翼点位于冠状缝与鳞状缝连接处;黄色箭头为鼻根至枕外隆突中点处;红色箭头为中点向后2cm处,为中央沟最上端。

手术铺巾之前头皮画出几个重要解剖标志很有帮助,通常有冠状缝、矢状缝、中央沟、外侧裂、翼点、枕外隆突和关键孔。

确定鼻根、枕外隆突和颧额点(颧弓上缘与眶缘交界点上方2.5cm的眶缘处)。

画出矢状缝,并标出矢状线中点与3/4点;

画出外侧裂线(矢状连线3/4点与颧额点连线)及翼点。

画出中央沟/Rolandic沟(正中矢状线中点后方2cm处与颧弓上缘中点连线处)。

关键孔位于额颧点上方,约为翼点前方3cm。

浅表皮层帮助推测深部结构位置:

颞角位于颞中回深部。

房部位于缘上回深部。

额角位于额下回深部。

胼胝体压部和侧脑室体部后部位于中央前后回深方。

明确深部标志如室间孔与浅部的解剖关系有助于脑深部手术入路:

室间孔在颅底方向大约位于翼点上方2cm(冠状缝中下1/3后方),在脑表面位于额下回盖部中部深面,岛叶水平位于第二岛短回中部深面。

松果体位于颞中回后部水平。

丘脑位于室间孔与松果体之间。

对于深部病变且未造成到达皮层表面的病理通道时,最好选择额上回、额中回、顶上小叶、顶内沟或颞叶外侧面与基底面下部。

外侧裂经常用于到达四叠体池以前的基底池内及周边结构的通路。

纵裂前入路可用于到达第三脑室前部、额角底部和前交通动脉区域;

纵裂后入路用于到达四叠体池、松果体区、大脑大静脉复合体的理想入路。

额基底入路可到达筛板、眶顶、视神经、视交叉池、终板池以及侧裂内侧部。

颞部前下入路可达整个小脑幕切迹外缘的病变,向后可及环池与四叠体池交界处。

颞叶切除术和杏仁核海马切除术

颞叶切除过程中可选择通过颞中下回或颞下回、枕颞回基底面内侧进入颞角。

图片

颞叶切除术经脉络裂入路内侧离断海马:(A)头皮切口如右上插图,沿颞上线Sup. Temp. Line留下颞肌筋膜桥。(B)抬起颞叶,暴露钩回前后段,前段Ant. Seg.内含大部分杏仁核,与颈内动脉相对;后段Post. Seg.内含有海马头部,与大脑后动脉及大脑脚相对,钩回尖端Apex位于动眼神经和后交通动脉外侧。(C)切开侧副沟暴露颞角:侧副沟外侧的颞下回和颞枕回被切除,内侧离断通过切开伞部与脉络丛之间的脉络裂完成。(D)脉络丛通过伞带附着于穹隆,其切断后即可抬起脉络丛和丘脑,打开脉络裂可见进入脉络丛的脉络膜前动脉A.Ch.A分支和环池Ambient Cist.。(E)海马和邻近的海马旁回被切除:位于钩回前段上缘的部分杏仁核未被切除,避免损伤视束。(F)切除基底静脉和大脑后动脉显露颞角顶壁Temp. Horn Roof和外侧膝状体Lat. Gen. Body:脑室下静脉Inf. Vent. V.引流大脑半球核心区的部分血液,向内侧经由毯部构成的颞角顶壁,至基底静脉。

图片

左颞叶切除:(G)左颞叶切除显露范围包括额颞叶。(H)可保留更多新皮层的一种入路是通过切开位于颞下回和枕颞回Occip. Temp. Gyrus之间的颞枕沟Occip. Temp. Sulcus进行。(I)显露左侧颞角、海马体部和头部:脉络丛通过伞带附着于海马表面伞部Fimbria,分离伞带即可打开脉络裂。(J)完成左颞叶切除: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小脑幕缘Tent. Edge位于暴露的内侧,一支大的桥静脉Bridg. V.经外侧裂于颞叶下方注入小脑幕窦。从内侧切断海马后,切除延伸至杏仁核后方的海马头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