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深度思考解决问题?

 新用户87852597 2020-10-09

这篇文章主要讲运用多元思维模型的有效思考,文章来自读成甲的《好好思考》,书题目很简单,但是内容却很具有启发性。最开始认识作者成甲是在混沌大学的演讲,听他的演讲感觉很颠覆认知,他的这本书,同样如此。多元思维模型是查理芒格特别推崇的一种思考方式,成甲还有幸和其一起用餐并做了深入学习。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都是如何思考解决的呢?你是低效的职员,你想如何让自己工作效率快速提升;你是找不到重点的读者,你想如何提升自己阅读技巧;你是歌唱的初学者,你想让歌声更加悦耳动听等。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大体会找身边有这方面经验的人甚至专家教,身边没有,那么在网上也可以找到有经验的老师。

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方式都来源于经验。在以往的社会,我们生存的范围很有限,所以经验指导我们足以度过一生。当时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地球脱离了地理位置的局限,现在都称为“地球村”。

同时,我们遇到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多样,很多问题不再是通过经验来解决的。

多元思维模型不是简单的从原来经验中解决问题,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各个学科的基础原理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全面的解决问题。

01

两种常见的思考方式

积累经验学习

首先说下多元思维模型的底层逻辑,我们可以从身边快速成长的人找到答案,大多数的快速成长的朋友,他们的快速成长来自于快速试错,总结经验,快速应用。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快速实验自己的方法的正确性,在根据结果复盘。之前,在美团的工作深有体会,分享和复盘是很重要的一环。

分享可以快速深刻记忆及锻炼逻辑思维,同时与大家产生火花,总结复盘出更多优质的经验。这种方式的一个前提是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同时相对试错的损失较小。它的原理是运用的PDCA: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任务--处理改进。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勇于尝试,干的越多积累经验越多,同时也要求你要善于总结,琢磨背后经验。

深度思考型学习

这种深度思考方法,大多运用层次较高,它的应用场景相对是环境变化,问题复杂,尝试的成本较高,需要更多的洞见问题的本质。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关系到的不是单一方面,同时一个决定所带来的的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这要求思考者需要观察了解整个的市场环境,甚至行业走向等。从而对公司产品、构架等做相应的调整,在做决策,最终行动。这个就运用了OODA方法:观察--调整--决策--行动。这种就要求你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一些跨学科的知识经验,洞悉问题的本质,从而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行动。

这种“观察”,肯定不是普通的看一看,同时作者也给出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它分三种方式:1.花更多的时间建立不同领域的“知识线人”。2.组织团队关注最前沿领域的变化。3.定期邀请跨领域的高人做思想交流。

02

思维模型的四种层次

思维模型的四种层次及案例:思维模型总共分四个层次。它们没有好坏之分,各有所长,使用的环境和条件不同的。

经验技巧:这大多来自小样本启发总结,例如:擒贼先擒王。

方法流程:这来自于大样本经验流程化,例如:SWOT方法、PEST方法等一些方法论。

学科原理:这来自于科学方法验证原理,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例如:数学、心理学、系统动力学等。

哲学视角:它来自于理性思辨思维,例如:熵增、演化思维、机械论思维等。

几种思维是逐渐深入的,大家适用的环境不同。

例如:1.作者之前去服装批发400的衣服砍价一半,200拿下,老板轻松就答应了。下一次女同学直接脚脖子砍价40,最终95拿下。有效砍价,从脖子砍(是有使用范围,比如买车就不行)。

经验技巧:从脚脖子砍。方法流程:谈判方法论。学科原理:锚定效应。哲学视角:找人性的弱点

03

如何在实际中提炼思维模型

一、读书

首先,我们回想一下,我们阅读通常是为了获得启发的快感,阅读的高潮一个接一个,读起来很爽,然而读完却忘记了。

同时你也会看到很多人会制定目标,我一个月要看40本书甚至更多,这诚然让很多人竖起大拇指。但是,读书真的是追求量亦或者是大脑的愉悦感。并不是,我要的不是快感而是改变。而改变的关键是把书中的思维模型作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2016年,成甲在“得到”app做《每天听本书》,一年半录制上百本,一周要录制两本,工作强度很大,阅读到写稿再到录制。他能如此高效就是运用的这三种方法。

三种方法: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侧重点从点、面、体上逐层递进。

①查字典法

像《新华字典》,我从来都是拿来查的,很少有人会想着背下来,也不会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一本书当做一本“字典”,只需要遇到问题时,在书中查找思维模型即可。这种方式速度更快,但是记忆不牢固。

另一个与查字典法配套加速掌握思维模型的“不读书法”,一旦遇到对自己有启发思维模型即可就合书,停止阅读思考。思考准备:1.拿出纸和笔,2.向自己提问。

例如:为什么这点给自己启发?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如何运用到生活当中?

②关键词法—寻找更系统的思维模型

查字典法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思维模型单点突破。“点状”吸收书中的思维模型,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需要整体化理解作者的思想,不需要逐字逐句阅读,而是阅读先了解整体讨论的问题是什么,用到什么,如何分析等,通过关键词找出来,组织成解释问题的知识结构。

具体分三步:

分析确定作者解决的核心问题

寻找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是什么关系,以什么样的逻辑解决问题,有哪些有效的策略

③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看到思维方式和策略的局限性

加上第三个,就形成了体。书中提出的思想、观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的。

我们阅读大多是读作者写出来看得见的知识,而忽略了作者所处时代、环境、心理等背景,很难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甚至误读其思想。

这就有一个重要的例子:王健林的小目标一个亿,就是一种误解,他当时采访,说着这个是有个前提,它是有一个学生说他要做首富,他要做世界最大的公司,所以他才说了从能做一个亿开始,再谈你逐渐放大自己舞台。

其实,我们之所以要“知人论世”深究一个思想,其核心本质是理解思维模型的产生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适用边界。

同时,任何思维模型都是解决某类问题众多思想的某个支流。每个思想支流,都有自己适应的前提条件和环境。

最好的办法是看清楚整条思想大河中的各个流派,就应当追溯思想的起源,连接不同思想的脉络,最终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思想地图。

二、工作

在工作中快速进步的关键:找到别人的优势策略,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思维模型。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即能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符号形式加以表述的;另一种是未被表述的隐性知识,如我们在做事情中积累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

如何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思维模型?核心方法就是通过做笔记的方式把工作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思维模型。

工作中需要把优秀同事的智慧转化为文字,反复阅读思考。具体方法是做会议纪要或者工作笔记。

猎豹创始人傅盛曾提到,在公司做会议纪要对他的成长帮助很大。他在周鸿祎的3721公司工作时,第一次跟着周总开会被安排做会议纪要。那天,周总讲了两个多小时。而当天傅盛整理会议纪要要忙到凌晨三点钟。

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不仅因为会议内容分散,而且他不像其他人一样简单罗列演讲内容。而是针对内容发散思考:周总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又从这个话题跳转到新话题,它背后的逻辑?真正的表达是什么?这种反复推敲和打磨,逐步梳理出周鸿祎没有直接说出来的逻辑。整理后,重点标注,大家一目了然。

在日常,作者总结出了“五星笔记法”,用笔记挖掘隐性知识。

首先明确日常做笔记目的:不是记录下别人的想法或者观点,而是借鉴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改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

1.预判核心内容。一本书的主题和工作会议的主题往往我们提前知道的。因此,我们要想如果我是作者或者演讲者,我会如何讨论这个主题。等到讲时就很容易比较大家的思路差别所在。

2.记录讲解的逻辑。推理的逻辑往往比具体结论更重要。因此,在做笔记的时候不仅留心他说什么,还要关注他讲述的逻辑,讲的时候,尝试画出关键词间的逻辑图,了解对方的思考过程。

3.记录疑问、启发。对于对方演讲有什么疑问吗?他讲的有的局限性?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有就要快速写下来,后面花时间加工分析。

4.总结相应模型。这个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策略为什么有效?它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把新启发和过去的相联系起来,用新原理解释旧道理。

5.如何运用实际中。实际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生活中实际问题可以应用?马上应用自己日程计划中,改变自己的生活。

三、超一流

前面讲了读书和工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的方法,但是找到并不够,需要将思维模型内化掌握。一个很实用的方法:“超一流学习法”。

所谓“超一流”,是在生活中提炼和运用思维模型的三个核心环节。

第一个环节:“超”,是指遇到问题时要先从超级人脉找答案,提炼思维模型。

第二个环节:“一”,是指对提炼的思维模型举一反三,多维实践,理解“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第三个环节:“流”,是指要把掌握的思维模型训练成行云流水如闪电般的直觉反应。

“超”:“超级人脉”到“思维模型”

这里主要是如何找到超级人脉。读书和观察别人的经验固然可以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但是真正有效且直接的方式是直接求教于有能力的高手。拥有掌握专业知识的“智囊团”比自己拥有知识更重要。

寻找超级人脉的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主动模式就是主动找超级人脉,你可以容易就能托朋友介绍或者网上付费查找等等。主动找到,都需要面临更基础的问题:超级人脉为什么要和你合作?

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简单说就是小王做的不如你,但是你有更重要有价值的事情要忙,你就把这件事委托给小王做,对于你和小王来说都是好事。这要求我们有一项可以引起超级人脉兴趣的,最终和他产生链接。

所谓“被动模式”,就是指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圈子中天然植入很多“超级节点”。关键是加入高质量的环境关系网。环境不决定努力程度,但环境会成倍地放大你的努力的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讲,加入好的群体、接近超级人脉,比你自己努力更加重要。因为在这样环境下获得更高质量的人脉、更好的思维方式、更多有效的策略,提炼更有效的模型思维,加速自己成长。

一:“多维记忆”到“举一反三”

如何牢牢记住这些思维模型?需要举一反三,即记得牢,要从多个维度复习一个思维模型;理解深,要把一个思维模型用在多个场景。

多维记忆,拓展学习维度就是要把思维模型放在具体情境中,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变着法的应用实践。后面抽出时间有意识的回顾前面运用思维模型的经历。这样效率会大大提高。

实际运用中有三种促进多维记忆的方法:情境学习、交替学习和回顾测试。

情境学习,是指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尽可能在不同的场景下学习。比如,有时在办公室读书,去图书馆读书,在咖啡馆读书。这是初级的技巧,更有效的方法是提前构建需要唤醒记忆知识的场景。个人觉得类似宫殿记忆法,你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交替学习,是指我们要交替学习的内容。长期专注一件事的效率会在某一个阶段到达顶峰,同时也会渐渐减弱,变得低效率,这就需要转换学习其他。适度混乱、交错多样,反而有助于创新与高效。

回顾测试,它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我们要定期回顾学过的知识。另外,我们也要避免机械、单调地回顾。这时,我们要带着测试目的进行回顾,要比单纯地再看一遍强的多。

我们记住了思维模型,不一定就理解思维模型,要把思维模型至少变换三种不同的场景来应用。

流:“实践练习”到“行云流水”

把复杂的问题自动化处理。举例:新司机在开车时大多需要周围安静,全神贯注的看路、换挡、刹车、踩油门和注意后视镜等。而一个老司机,开车广播,偶尔和他人聊天,都完全可以应付。

我们拿一个杯子到指定位置,很简单,然而当我们是孩子时候,却需要熟练练习。首先锁定杯子,协调胳膊带动手去握住杯子,同时握力要适度,拿到指定位置。

其实专家分析问题效率高,是因为他们熟练内化很多知识,把复杂问题自动化处理。例如:老程序员,会有自己以前封装的一些复杂功能插件,需要时就直接输入调用就可以了。

直觉反应的核心:模式识别。专家看问题,由于丰富经验,往往一眼看出背后的“模式”,能够观察问题的整体特征,并且聚焦有异常的部分,支持自己的判断。《教父》中经典的台词:“花半分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专家看似半秒钟可以轻而易举判断,却是通过长期努力、大量训练,把经验内化,最终产生模式识别的能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系统就越复杂。

内化的核心方法。其实,要把一个新的认知掌握到直觉程度,核心两条:一是用“熟悉”理解“陌生”,二是用“重复”提升“速度”。

用“熟悉”理解“陌生”。把陌生的事物通过类比身边及生活常见的事物。例如:最近我看了日本的崛起,日本明治维新是很大的一个转折点,然后...。这么讲不生动,也很陌生。我就可以这么说把日本比作一个孩子,他是一个能够快速学习其他优秀的人,同时运用到实际,懂得留与舍,最终很快成为一个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这样是不是更加容易理解。

灵活运用熟悉的事物理解陌生事物,通过学习高手的心理表征,我们内化新知识的速度会大幅提升。

用“重复”提升“速度”。很好理解,本质就是通过大量重复联系,把反应速度一步步提升到直觉程度实现的。例如:习武之人刚开始要联系招式,练久了招式越来越熟练,最后的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

把知识逐渐内化为直觉。我们要通过不断联系,回顾训练,熟能生巧,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像练习肌肉的身体反应一样。“结硬寨,打呆仗”,长期看反而是最好的效果。

04

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

前面讲的是如何高效的找到思维模型,但是并不能减少问题的数量。同时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单一的思维模型不足以全面的解决问题,只有多元思维模型才更容易探究问题本质,解决问题。同时一个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在其他领域已经解决多年。

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就是具备跨学科、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形成全局性思维,理解问题的本质。

全局的理解能力就是多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层次。对应到多元思维模型体系就是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思维广度*思维深度。

假如一个人的知识面特别广,他就可以调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库解决问题,弥补深度的不足。要么就是思维深度足够深,遇到问题洞察本质,触类旁通的解决问题,弥补思维广度的局限。

这让我想起了《引爆点》里面所说的传播员、内行和推销员。

最近看了高瓴资本的张磊与他的朋友做一次《价值》的对谈直播。其中陆奇就是一个具有相当思维深度的人,甚至说感情什么都可以用物理数学展现出来。海底捞的张勇让我印象深刻,应该是对人性的理解,他的海底捞就是很好的诠释。

当问及他会找什么人作为合伙人,他说了三点,首先得爱海底捞,其次得懂人性,最后是业务足够专业。

但是张磊是做投资,随时面对的各行各业需要投资的公司,如何给他们联结最好的资源,最终让他投资的公司做成一个事情。他就是一个拥有知识面足够有广度的联结者,他及团队需要懂各个行业,综合分析所投资公司的潜力,最终联结最好的资源,帮助这个公司做成。

查理芒格:要想成为理性的思想者,需要培养跨学科的大脑。我们需要大量阅读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等,并融汇贯通。

只有把重要学科的知识都涉猎,我们才可能建立普遍性的全局理解力。在众多学科中有四类学科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理解物质世界的基础学科,如:物理、数学、化学等。物理:物质本身变化规律。数学:精确的描述这个世界。化学: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后变化的规律。

理解群体系统规律的学科,如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我们需要思考群体中的表现出的“进化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

理解复杂系统规律的学科,如复杂性科学、人工智能、哲学等。未来生活将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掌握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极其重要。

理解精神世界的人文学科,如心理学、美学、宗教和历史等。我们要掌握构建精神世界的思维方式。

说到这里,还不是这部分最重要的,重点是如何搭建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它的核心一句话总结:用基础问题作为起点,借助思维方式打通跨领域的知识,运用结构化思维,寻找相似性最终串联出跨界知识。

05

总结

上面思维模型就告一段落,后面还有搭建思维模型知识体系的例证以及运用多元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后面再写一篇详细的。这篇主要讲我们之前思维模式引出多元思维模型,再说明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从读书、工作以及生活中如何提炼思维模型以及实际运用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不可能直接用单一思维模型,单一思维模型具有局限性,需要运用多元思维模型,引出全面思维模式的多元思维模型。它运用起来需要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最终说明了如何搭建多元思维体系。梳理下来可能更加清晰些。

多元思维模型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我们既然已经懂得这种思考,那么就要快速实践,多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积累思维模型,灵活快速运用,提升思考深度。多元思维模型一定会让我们思考更加深刻同时快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各种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