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122)穿心街

 吴越尽说 2020-10-09

苏州百巷(122)穿心街




      穿心街是一条平行于通关坊南侧的巷子,东起锦帆路,西出人民路。名字虽然叫“街”,其实只是一条小巷,巷子里并没什么住户。穿心街里有座报国寺,可大有来头,一碗素面也很有名气 ,只在初一和十五供应。

      清末民初的时候,这条巷子被称为“城守弄”,因为有中军衙门在这里负责守卫苏城。由巷名“城守弄”再改作“穿心街”,缘由大致有几个说法。




      一种说法是“佛经贯通于心也”。另一种说法认为,当年报国寺与锦帆路章太炎住宅相近,寺内印光法师是佛学大师,那端章太炎是国学大师,国学与佛学同生,大师与大师相邻,一时传为佳话,街名“穿心街”含有“两心相通”之意。

      还有一种说法,说在乾隆十年,即1745年绘制的《姑苏城图》上,是将这条街写作“川心街”的,因为这里并列有大新街、小新街,所以称为“川新街”,“川流不息”的“川”,大小新街的“新”,后称“穿心街”或许是有谐音的原因了。




      1921年,原江苏巡抚程德全出资买下中军衙门,重建报国寺。为什么说是重建呢?原来,报国寺原本是在三元坊文庙西南的杨家巷,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初名“报国禅院”。元代,由湖道肃政廉访使捐赠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时禅风颇盛。

      明成化年间,该寺大规模扩建,有殿宇、客寮、斋堂、库房等数百间,占地47亩,成为一代巨刹,后来渐颓废。但在万历末,报国寺重兴达到最鼎盛期。清咸丰以后,报国寺又渐渐衰败。光绪末年,僧人楚泉发愿想要重新兴盛该寺,于是特地赴京请颁藏经。结果楚泉刚一离开,江苏巡抚程德全就听信幕僚说什么报国寺有寺无僧的谎话,而将全寺没收,改建了“植园”。等楚泉请经回苏一看,寺已易主,只能借地安放藏经,同时等待机缘。




      程德全罢官闲居之后,开始研习佛学,信仰佛教,对当初毁寺的事极度后悔,于是自己出了资,在穿心街重建报国寺,但规模就小得多了,仅有4亩地左右。程德全延请了楚泉担任住持。1930年2月,报国寺迎请高僧印光来寺掩关。印光法师居于报国寺后,声名远播,皈依者不下百万。穿心街上,可谓人接不暇,盛况空前。

      1950年后,寺庙一度被医院和工厂借用。1958年成为民居。直到1992年秋,苏州市佛教协会提议将其收回,创办佛教文化事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寺庙由市佛教协会筹资300余万元进行重修。

      修葺后的报国寺占地1300平方米,有山门、大殿、藏经楼、东西厢房、印公关房等主要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寺庙风格。 1997年辟为苏州佛教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个佛教博物馆,也是江苏省第一座宗教博物馆。




      今天,这条长125米,宽4米的巷子,几乎整条街的南侧,都被房地产大厦占据。而北侧,除了报国寺,还有一排沿街门店,营业门类也堪称五花八门。有家店面的门檐下,挂着竹丝鸟笼,清脆的鸟鸣在昏沉的夏日午后显得格外清亮……





主播:晓荷 梧桐

摄影:晓冬 微蓝

2019年7月2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