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落难时写的一首词,惊动了朝廷,但那不过是他的一时牢骚而已

 江山携手 2020-10-09
三更时分,苏轼从外面饮酒回来,发现门栓上锁,书童睡梦正香,鼾声如雷,敲门数次都没回应,只得拄着手杖,站在门外听着江水向东流去之声。此时的苏轼感慨万千,不由的咏出一首传唱至今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面对现实中的处境,不免长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心中顿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宋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由于对现实处境的不满,情不自禁地产生出辞官归隐的念头。虽说这首词只是苏轼的一时牢骚而已,但却惊动了朝廷。

苏轼文采出众,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一生大多在被贬的路上或在被贬的任上,空有一身政治抱负施展不出,心中偶有不平之气难免,但苏轼大多还是积极乐观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于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最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对于贬谪,在苏轼看来,这些不过是小事,在挫折面前,不改其度。正因为胸怀开朗,在贬谪期间,苏轼的艺术事业达到了巅峰,在这一时期,苏轼作了很多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样样都是精品,其中《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流传甚广,影响了很多人。他的书法作品《寒食帖》更被公认为“天下第三行书”,通篇作品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庭坚称此书法“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风头直追书圣王羲之。
苏轼被贬期间,不但艺术事业成就巨大,还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假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也无愁。”由于苏轼看到王安石的《咏菊》中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认为王安石“江郎才尽”,纯粹乱道,于是就在其后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在苏轼看来,黄花即菊花,既使老来焦干枯烂,也不会落瓣。但在被贬黄州期间,时当重九,连日大风,好不容易等到风停,苏轼约上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却发现菊花棚下,满地菊花花瓣,枝头更无一朵。当时苏轼就呆立当场,黄州菊花正如王安石诗中所写“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发现并不是王安石乱道,而是自己少见多怪,不懂装懂罢了。
从此让苏轼明白了,“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