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老子的智慧来读解《重过圣女祠》,就是跟别人的不一样

 心慧文化 2020-10-09
读解古诗词,千万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每看到一个词,就去揣摩这个词的喻意,比如看到沦谪就猜想这是诗人暗喻自己,看到梦雨就想到巫山云雨,看到玉郞就猜想是诗人自喻或者是比作某某,这纯粹就是拿先入之见去套诗中的词句。如果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理解古诗词,恐怕是越走越偏了。

只有用老子的智慧,彻底抛开自我,抛开一切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摘掉一切有色眼镜,就当自己只是一个独立空灵的思想,再来看李商隐的这首诗,才能得到与证人的心灵相通,才能真正读懂这首诗的含义。


同时,还要运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在总体上把握整个句子乃至整首诗的含意;更要抛开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这些相关内容,真正做到读其文而知其人,而不是知其人再读其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李商隐重过圣女祠时的真实思想。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

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

忆向天阶问紫芝。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得归迟,就是得迟归,直译就是得到很迟的回归,意译就是迟迟得不到回归。

(圣女祠)白色的石头门上滋长着碧绿的苔藓,(圣女)从最高的上清仙界被贬谪沦落,又迟迟得不到回归。


从圣女祠的石门上长满了苔藓,表示圣女祠已经建成了很长时间了,而圣女祠到现在都还在,表示圣女也还在圣女祠里,也表示圣女还没有回归仙界。

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的心目中,圣女是最高的上清仙界的仙女,由于某种原因被贬谪才沦落到凡间的,到如今都还在圣女祠。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一春的春作为数量词,类似于一年、一季,一春也就是一个春天、整个春季的意思。

梦雨,如梦如幻的雨,就是指春天里濛濛的细雨。

灵风,圣女祠是一座庙宇,庙宇里供的是神灵,灵风就是指庙宇的风。

整个春天的濛濛细雨常飘落在瓦片上,整天的风都没能把旗子吹得全部展开。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神仙的地方总有云雾缭绕,此时的圣女祠在濛濛雨丝中,似乎是仙境一样。庙宇上的风也不是很大,所以并没有把旗子吹得迎风招展,若是风很大的话,就会吹得尘土飞扬,那就不是灵风而是妖风了。在诗人眼里,正是这样的圣女祠,才是有神灵的。而且,圣女祠的微风细雨,也表示神灵是温雅慈爱的,非常符合圣女的身份。


诗人在写作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白石岩扉碧藓滋”,应该是诗人的眼中所见,所以是实写;“上清沦谪得归迟”无疑就是诗人的想像,所以是虚写;“一春梦雨常飘瓦”,这一句诗应该有虚有实,因为诗人只是路过圣女祠,并不是整个春天都在这里,也许诗人看到的圣女祠正在飘着雨丝,但并不代表整个春天都在下着小雨;“尽日灵风不满旗”也应该有虚有实,因为细雨中的旗子是湿湿的,而“灵风不满旗”的意境似乎是旗子在微风中轻轻荡漾的样子。也许诗人看到的是微风中的旗子,而在想像中的圣女祠飘着细雨。诗人之所以要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无疑是为了烘托圣女祠是有神灵的。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萼绿华出自南梁陶弘景《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之中,辄六过来耳。云本姓杨,赠权诗一篇,并致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神女语权:“君慎勿泄我,泄我则彼此获罪。”访问此人,云是九疑山中得道女罗郁也。百度上还有资料引《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可见,萼绿华是一位能够来到人间,还会赠送仙物仙药的漂亮仙女。

杜兰香,根据《搜神记》: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传。传年十七,望见其车在门外,婢通言:“阿母所生,遗授配君,可不敬从?”传,先名改硕,硕呼女前,视,可十六七,说事邈然久远。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松支。钿车青牛上,饮食皆备。作诗曰:“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至其年八月旦,复来,作诗曰:“逍遥云汉间,呼吸发九嶷。流汝不稽路,弱水何不之。”出薯蓣子三枚,大如鸡子,云:“食此,令君不畏风波,辟寒温。”硕食二枚,欲留一,不肯,令硕食尽。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且小乖,大岁东方卯,当还求君。”兰香降时,硕问祷祀何如。香曰:“消魔自可愈疾,淫祀无益。”香以药为消魔。

另外,根据《晋书文苑列传(曹毗)》:时桂阳张硕为神女杜兰香所降,毗因以二篇诗嘲之,并续兰香歌诗十篇,甚有文彩。只可惜曹毗所作《神女杜兰香传》,如今只剩下几个片段:“神女姓杜,字兰香,自云家昔在青草湖。风溺,大小尽没。香时年三岁,西王母接养之于昆仑山,于今千岁矣。”“兰香降张硕家,辄赍瓦榼,酒气芳馨。”“香戒张硕曰:不宜露头宿。”《艺文类聚》中也有《杜兰香别传》,其内容跟《搜神记》几乎一模一样,估计是抄袭之作。

杜光庭也曾作《墉城集仙录》:杜兰香者,有渔父于湘江之岸见啼声,四顾无人,唯一二岁女子,渔父怜而举之。十余岁,天姿奇伟,灵颜姝莹,天人也。忽有青童自空下,集其家,携女去,归升天。谓渔父曰:“我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其后降于洞庭包山张硕家。另据《太平御览》中也有《杜兰香别传》,但观其内容,应该是后人根据《搜神记》等前人之作编写而成。


根据上述记载,杜兰香也是一位能够来到人间,还能与凡人产生爱情的漂亮仙女,只是到了该走的时候还是走了。

萼绿华来无定所,表示仙女下降人间是居无定所的,在那里都可能出现,可以出现在张硕家,当然也可以出现在圣女祠。

杜兰香去未移时,表示仙女回归仙界的时间是没有改变的,时间到了就得回去,对于圣女祠的圣女也一样,只要时间到了终究要回归仙界的。

这两句诗表示,神仙是可以到人间来的,圣女的神灵现在就在庙宇中。但以后,圣女还是要回归仙界的。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玉郎:根据百度百科和古诗文网引道家经书《金根经》: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格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所掌也。《登真隐诀》上也有提到: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辈官位甚多。可见,玉朗是仙界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

紫芝,紫色的灵芝,神话传说中的仙草。

忆,根据《释名》:意也,恒在意中也。《玉篇》:意不定;往来念也。《康熙字典》引《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念也,思也,记也。后引申为记忆、回忆。

玉郎会此通仙籍,凡间的仙女在回归仙界的时候,玉郎就会在神仙名册上记上仙女的名字,只要在玉郎的仙籍上有了名字,就表示已经正式成为仙界的神仙了。

忆向天阶问紫芝,寻思着向天阶的(玉帝)问有没有紫芝仙草,表示仙女在回归仙界之后,就可以吃到紫芝而正式名列仙班了。

这两句诗当然只是诗人的想像,在诗人的想像中,仙女回归仙界之后,首先是由玉郎在仙籍上记上名字,然后还可以参见玉帝吃到紫芝等等。

那么,这首诗到底想说明一个什么意思呢?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要理解一首古诗词,千万不要看到一个词就猜想这个词的喻意,而是首先要原汁原味的把握整首诗词的字面意思,只有在总体上掌握了字面意思之后,再来挖掘诗人的内心思想。


综合全诗,可以看出诗人的思路是很清晰连贯的。

一,圣女被贬谪到人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二,圣女的神灵就在圣女祠中。

三,圣女总有一天要回归仙界的。

四,回归仙界之后,就可以享受到仙界的待遇了。

可见,在这首诗中,通篇讲的都是仙女圣女的事,并没有提到诗人自己,更没有提到别人,这就相当于诗人只是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这位圣女不知道有了什么过失,被贬谪人间很多年,然后被谪期满之后,还是要回归仙界的,回归了仙界就又能恢复原来的仙籍了。这就跟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安慰董永的话:“你好比杨柳遭霜打,但等春来又发青。”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咬紧牙关熬过了眼前最困难的时光,等到时机一到,总有机会时来运转。

这个道理,对于仙女圣女是一样的,对于诗人和读者是一样的,对于任何人也都是一样的,这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真正的内心思想。

诗人李商隐共有三篇有关圣女祠的诗,而每一篇的主题思想都各不相同。《圣女祠·五言排律》是羡慕圣女而哀叹自己,《圣女祠·七言律诗》是很希望能得到圣女的帮助,《重过圣女祠》则是自己安慰自己要坚持熬下去,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