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扎针会疼吗? 可以完全无痛,也可以非常疼。疼不疼,主要与三方面有关:医生的手法、患者的状态和针刺部位。一般新手操作偏硬容易疼,主张重刺激的医生针刺容易疼;患者紧张时容易疼;手足赤白肉际处、手足心处及面部针刺容易疼。 2.针刺会耗气吗? 会。不只是针刺会耗气,走路、吃饭、说话,甚至呼吸,都会耗气。人体的气,本来就是要消耗的,否则何必有气?所以关键不是耗,而是有节制的用。针刺在短时间内,调动一身之气对病患局部施行治疗,是一种高效的用气方法。不过,不建议为“提高疗效”而持续多处重刺激,得不偿失。 3.针刺效果能持续多久? 对部分急性损伤,或气机紊乱,针刺拨乱反正即可,无所谓疗效持续。对常见的慢性病,一般疗效短可维持两三天,长则五六天。 4.扎针需要练气功吗? 可以练,非必须。如果练功旨在强身健体,则与针刺本身关系不大;如果是借以提高疗效,则须谨慎。针刺治疗过程中,过分强调医生的作用,容易陷入一个困境,即医生与患者并肩对病邪作战,甚至是医生独力与患者及病邪作战。如此处境,容易对医生自身不利。 5.初学者可以给自己扎针吗? 可以。初学者经过基本的指力练习后,可以选择安全部位,如手足三里附近自行针刺练习。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可以在本书中重点讲解的部位,选穴、取穴,并施行治疗。不过须始终牢记:安全第一。 6.晕针是怎么回事? 晕针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患者太紧张,二是医生手太重。当然,患者体质虚弱、疲劳、饥饿等状况,更可能诱发。晕的发生,根源在气血不能荣养。太紧张时,患者的精神过分集中在针刺处。神之所止,气之所聚。过分的聚集,会阻碍气机运行,上荣头脑就会有困难。如果再加患者之气原本不足,问题就更容易发生。手法太重,理同。 7.扎针要看脉,但脉诊很难学呀? 脉诊的基础知识,理解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体验,找感觉。脉诊体验,离不开数量积累。一个月内看过30人的脉象,无论如何,手下都会有一些感觉了。数量到100,体验就会更丰富。 8.学针灸,下不去手怎么办? 针刺实践,首先需要解决进针疼痛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是练习指力。按手法章所讲,每天练习半小时,一个月左右,指力基本可达小成。此时进针,痛感多已不明显。 9.针灸治疗主要靠穴,经脉没有那么重要吧? 学针灸,尤其是专业的针灸医生,不能满足于寻找对应点,特效穴。面对人体出现的问题,如果失去对全局的把握,剩下的就只是一次次简单的对症处理。 用战争作比喻,寸口脉诊把握周身气机,就是通观天下大势;按诊法察应结,就是实地考察地形地势;断病位病性,就是对敌我形势的对比研究,进而确定整体作战计划。
离开战略布局,散兵游勇,可以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可以在群殴中拔得头筹,但在战争中,很难有所建树。选经的重要,不言而喻。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复兴之路上,我们一起呐喊与见证!很多人都在转发,你要不要+1
本文来源:天下无疾,作者/王蓄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