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一年高考季

 柳七公子 2020-10-10


柳七公子,另用笔名柳如眉,70后女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涯煮酒论史大V。她笔下的历史文字麻辣优美,格调亦庄亦谐,诗词鉴赏文笔清淅婉约有小资情调。

已出版作品《萧何的奋斗笔记》《待我相思放下,许你浪迹天涯》《最美流年遇见最美古诗词》。



又到一年高考季。

麦收时节,沉甸甸的麦穗,摇曳着丰收的汗水和喜悦。

六月,人间的艳阳天。这个特殊季节,还有一年一度的莘莘学子们,他们一直行走在求学的道路上。走廊的墙壁上,教学大楼的门楣上,到处是大红的标语。励志、前进,告诫他们不能有一丝松懈。

从小学、初中、高中,路漫漫,辛苦求索十年,他们终于可以从书山题海中,跋涉而出,抬头望望浩淼的天空,深深吸一口气,告诉世界,我来了。

是的,他们走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关口,他们要在高考这个关口上大浪淘沙。

因为高考,是他们人生的分水岭。同窗多年,他们将要在这里奔赴不同的人生征程。

         在古代,书生们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书生们毕生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也是人生无限的荣光。

科举制从大隋杨坚时代开皇初年开始试行,在长安周边县区搞试点,到杨广时代大业年间全国推行,一直到光绪一年,公元1905年,大清国举行最后一场进士考试后,正式寿终正寝,前后历经一千三百多年。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都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武则天还别出心裁创办了武举。为国家遴选了无数优秀的人才。

从古至今,其实都是一句话,读书点亮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古代的学子十年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十年寒窗 ,只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步入仕途,求官求职求荣华富贵。我们看戏曲看电视,那些能进京赶考的都是经达了大浪淘沙的佼佼者,那是去参加皇帝主考的会试和殿试,一般人没那资格。

古代的考试等级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

童生即才步入学堂的小孩童,指没参加秀才考试的读书人,参加县试的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不论年纪大小统称童生,所以这种考试也称童子试,被录取后为生员,俗称秀才。

这些秀才再参加乡试,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在省里考,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第二为亚元。


只有取得了秀才资格,才能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即可以参加更高一级别的会试、殿试。

会试一般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负责全国教育考试的礼部举行,被录取的有贡生资格,第一名为会元。只有取得贡试资格的才可以参加殿试。

殿试不用赘述了,自然是皇帝亲自主考。分三甲录取,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真要细化来说,其中细节更为纷繁复杂。

所以,想昨日看今朝,此起彼伏了吧?现在上学考试,总在叫苦喊累,但古代考生比现代考生不知道难多少。

想一想,落魄公子中状元,中间要经过多少坎坷磨难,要埋头孤灯下,读多少圣贤书,才可以迈进最高殿堂。所以,能从小秀才从落魄书生混成状元、榜眼、探花者,都可以称得上是励志青年,他们一定付出了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在学海中泛舟,自古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谈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种多收,不种不收。乌龟最终爬到了金字塔的顶端,是因为它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力。

当然,并非所有的学子都会搭乘科考的独木舟,却依然名垂青史或学有所建树。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条条道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古代,科考难,但是国家正规取仕的唯一途径,不走常规路,更难。

因为科考毕竟是多少代多少人趟过的路了,千百年来按部就班就是这样为国家遴选人才,整个体制已经定型。

象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十二白同志就是有个性,就没有走常规路,一辈子走在自荐路上。因为他也想求功名,想入仕途,想建功立业一展雄才为国家出力。


他的自荐一直没成功,蹉跎了岁月。后来不得已才走了玉真公主的门路,混进中央政府机关。他高高兴兴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的千古名句,开开心心去长安,做了李隆基的御用文人。但他入京后,只是为李隆基写写歌功颂德的诗文,并没得到重用,后来开罪了高力士,被李隆基赐金放还。

孟郊,在求学路上蹉跎半生,46岁才中进士。金榜题名时,欢喜得要发狂。才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柳永,大家都知道的,和李十二白一样,年轻时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不拿科考当回事。

几经波折,好不容易爬进殿试的门槛儿,却又因那一曲《鹤冲天》断了仕途的路,你说说什么不好,非要说要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藐视皇帝,藐视皇帝家的功名,那就不要好了,皇帝御笔一挥,终结了他的官路。他只能自嘲奉旨填词浪迹天涯,混迹于烟花柳巷,风流一生,死了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古代那些著名的文人墨客官人,十有八九是走常规路,从而步入仕途,实现了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

比如苏家三父子,唐宋八大家名额占了仨。苏洵年轻时浪荡无为,27岁高龄才开始发奋读书。两个儿子苏轼苏辙21岁高中进士,名动京师。

王维、贺知章状元出身,王昌龄、杜牧进士出身,岑参,贞观宰相岑文本的重孙子,进士出身。高适,唐代那些著名诗人里官做得最大的诗人,官至淮南节度使。

杜甫生不逢时,生于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生官路坎坷,举士不中。

孟浩然一生没有迈进仕途门槛,但不说明他不想入仕,他和王维是铁哥们,王维曾给他弄了一个面圣的机会,奈何老孟同志见到李隆基大驾光临,吓得躲到了床底下,后来皇帝大人考他诗文,他很不应景地写了些不合适宜的诗,而浪费了那千年一逢的机会。一生只能做最伟大的田园诗人。

从各种实践来看,走常规路而成功的可能性要优于走非常规路。

高考,从1952年实行,文革1966年被废除,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这是科举制被废除以后,我们国家现代选才的唯一合理公平的考试制度。高考制度虽然存在着弊端,但实行40年来,并没有更为公平合理先进的考试制度可以代替。

浮世喧嚣,物质欲充斥着人们日趋功利的心灵,好多人都说读书无用,但不读书更无用。有人说,学历不过一张纸,大学里吃着父母月供,无聊地浪费青春不过为了混那一纸的证明。

但从来没有哪一家企业或者用人单位,不给求职者划出门槛,比如要求学历专科、本科以上等等。如果你没有那一纸的证明,人家连门槛都不让进。任凭你学富五车,也只能望门兴叹。


有人说,看人家富二代官二代,没有那一张纸照样可以接管家族企业,做董事长做CEO。对,只能说人各有命,但大多数的学子还是普通人,还要走普通人要走的路。

大宋皇帝赵恒那首著名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只要好好读书,金钱会有的,美女会有的,功名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虽然这首诗有它的阶级局限性,可是也阐明一个道理,爱读书胜于不读书。

有文化,即使,咱从独木桥上被挤下来,一辈子在桥下涉水而行,就算一生划船,也是最好的舵手;一辈子种地,也种得比别人家的好,多懂得知识也比不学无术的要强。

所以,永远都不要和李十二白那样,太有个性,剑走偏锋,毕竟我泱泱大中华几千年只出了一个李十二白。咱平民草根也攀不上玉真公主那样的伯乐。

官二代富二代虽然有爹可拼,可毕竟13亿人口里,官二代、富二代只是凤毛麟角,个例不能取代全部,少数群体,不代表大众,所以还是踏踏实实走常规路,用心读书,好好学习。

呵呵,今年俺家无考生,压力全无,只是在看别人家的考生,所以才不紧张,发这些感慨。祝福所有家有考生的家长放平心态,为自己的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也祝考生们,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发挥才智,梦想成真,愿金榜题名,祝福深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