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养眼:传世珐琅彩集萃

 新用户99808155 2020-10-10

  珐琅器最早进入中国并不是瓷胎而是金属胎的,中国人把这种金属胎珐琅器称为“洋瓷”,大约在康熙晚期(五十九年),文献上才出现了“珐琅磁器”的说法。所以一般学者以为大约康熙五十二年后才出现珐琅彩瓷器,当无大误。图为上博收藏的乾隆珐琅彩人物图瓶。

  珐琅彩绘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欧洲,清康熙年间随着禁海的开放传入中国。珐琅彩瓷器的创烧,源于康熙皇帝对画珐琅的喜爱。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在外国技师的帮助下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同时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创烧出了“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继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都采用了最成熟的工艺。是清代皇 室自用瓷器中最 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因此一直有着“一件珐琅彩,十件官瓷器”之说。

  珐琅彩瓷器于康熙晚期创烧成功。康熙皇帝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科学,大量外国的艺术珍品得以进入中国,康熙帝立即被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的珐琅器所深深吸引,它与康熙皇帝所推崇的富贵华丽、清新博大的皇 家装饰效果相吻合,而且比当时宫廷中使用的斗彩、五彩瓷器更具表现力。因此,康熙皇帝遂命宫中巧匠尝试烧制,并试图将其移植到他钟爱的瓷器上。由于珐琅彩瓷借鉴铜胎画珐琅的工艺技法,在瓷胎上用各种不同的珐琅彩釉进行绘制,与施彩于铜胎上相差甚远。在瓷胎上绘制珐琅彩难度极大,装窑后也难以掌握烧成时间,以至于珐琅彩瓷的研制工作进展迟缓。康熙皇帝遂又要求法国传教士回国邀请最 优 秀的画珐琅艺人进入清宫,经过长达近30年的试烧,珐琅彩瓷创烧成功,当时称为“瓷胎画珐琅”,也了却了康熙皇帝长达几十年的夙愿。康熙帝将其个人审美喜好与中国传统的图案纹样融入到瓷胎画珐琅的装饰之中,开创了珐琅彩中国化的先河。

  珐琅器的铜胎主要有两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铜胎是锻打铜胎。其工艺是先用陶泥塑出其型,分体翻制出各部位陶范(如瓶体是分两半,壶体另分盖、嘴、把等部分),以陶范再翻铸成低熔点合金铅锡凹凸套模。古人是将熟铜,锤打成相应厚的铜叶子,近代人是采用熟铜板烧红退火,将其夹在铅锡合金凸凹模具中,冲压出来。再将分体的冲压件烧焊为一体,打磨焊缝成胎形。故我们称为锻打铜胎。另一种铜胎是錾胎,铜胎由铸造烧焊成型的,而后胎内烫松香胶固定,减地起线法錾刻图案花纹,再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珐琅无大器”,由于生产的目的纯粹为供帝王玩赏,一般器形高度不超过三十厘米,但身材娇小的珐琅彩瓷单件拍卖价动辄过亿,往往超越历代国宝大器,成为称霸全球瓷坛的“拍卖之 王”!

  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传入中国。深得清代皇 室青睐。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得到淋 漓 尽 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 家身份的高 贵与荣华。

  据了解,清代的珐琅彩瓷器是有钱难买到,现代珐琅彩瓷器则身价不菲,动辄就要上万元,这令不少瓷器收藏人士感觉有些难以理解和接受。“玩收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个人喜好出发,避免盲目跟风。”收藏爱好者马先生认为,收藏现代珐琅彩瓷器是见仁见智的行为,关键在于藏家自身喜好:“工艺精湛的作品,无论新旧都将具有投资升值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