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与希腊(1)」东西方文明不同的根性

 我的书摘0898 2020-10-10

在反全球化、狭隘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形势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更加剧了这一变局的复杂性与严峻性。面对困局与乱局,人类应该各自独善其身,还是结成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深刻命题。

对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潘岳撰写了长文《战国与希腊》,以大量史实追溯东西方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剖析两者的根本分歧,探寻双方跨越障碍相互理解的可能,为人类社会从文明的高度实现互融互鉴,走向和谐共生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战国与希腊(1)」东西方文明不同的根性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世界的精神家园

统一还是分立?东西方的不同选择

今天,东方和西方又一次站在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

现代文明中蕴含着古典文明的精神基因。欧美和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文明;伊朗与波斯文明;俄罗斯和东正教文明;以色列和犹太文明;东亚国家与中华文明。种种关系连着种种基因,演化成种种道路。

现代欧美文明认为自己的政治秩序,是融合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精髓为一体。其中,古希腊文明是源中之源。而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则建立在中华文明的遗产之上。中华文明的稳固形态确立于秦汉,演变之关键处在战国。

从公元前五世纪到三世纪,战国与古希腊面临着相似的历史境地。都陷入了内部极度战乱;战乱中都出现了统一运动;统一运动的积极力量都不是核心圈国家,而是军事强大的边缘国家;大批知识分子为统一运动上下奔走,提出了大量哲学、政治、道德命题。

而统一运动的结果不同。希腊形成了亚历山大帝国,仅七年即分裂,其后三大继承者王国内斗100年,被罗马逐一兼并。战国形成了大一统秦王朝,虽14年后崩溃,但很快就再次兴起了大一统汉王朝。秦汉制度被历代王朝所继承,整整延续2000余年。

相似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不同结果,这因为不同的文明根性。

「战国与希腊(1)」东西方文明不同的根性

出土于云梦等地的秦简中记载着大量东方哲学思想

竹简里的中华文明密码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出土了书满秦法的“睡虎地秦简”。在一堆法家书简中竟发现一篇充满儒家精神的官吏培训教材《为吏之道》:“宽俗忠信,悔过勿重,和平勿怨,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谏勿塞”。这并非孤例。王家台秦简、岳麓秦简、北大秦简也有类似文字,说明秦朝后期已不完全排斥儒家。

不仅秦国,其他六国也一样。通常认为专属秦国的法家制度和精耕农业,实际是魏国发明的;通常认为自由散漫的楚国,实行“县制”比秦国还早;通常认为商业发达的齐国,其《管子》中也含有与秦相似的“保甲连坐”元素。

可见,儒法交织,刑德同用,是战国晚期的整体潮流。各国政治观念的底线就是“一天下”。谁也不甘于小区域的分治,都要去争夺完整的天下。不是争要不要统一,而是争由谁来统一。对整体“天下”的执著,是历代中国政治家群体最为独特之处。

思想家们也是如此。人们只注重百家争鸣的“争”,却往往忽视了它的“融”。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不为孔孟独享,“道”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诸子百家思想融合的宗旨就是建立“统一秩序”。儒家强调“定于一”的礼乐道德秩序,法家强调“车同轨、书同文”的权力法律秩序,墨家强调“尚同”与“执一”的社会层级秩序。极端强调自由的道家也如此,老子的“小国寡民”之上还有“天下”与“天下王”;庄子也强调“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战国成为思想制度的熔炉。秦国的法家贡献了大一统的基层政权;鲁国的儒家贡献了大一统的道德秩序;楚国的道家贡献了自由精神;齐国将道家与法家结合,产生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和以市场调节财富的“管子之学”;魏韩贡献了纵横外交的战略学;赵燕贡献了骑兵步兵合体的军事制度,如此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汉朝。

大一统,不是秦兼并了天下,而是天下消化了秦。

「战国与希腊(1)」东西方文明不同的根性

潘岳,男,汉族,1960年4月生,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中共十七大、十九大代表,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