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寒养生,做好“四防”,身心健康!

 养生杂志 2020-10-10
小寒养生,做好“四防”,身心健康!

今日小寒。

俗语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也就是说小寒标志着正式开启冬季模式,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来了,即将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而“冷在三九”,应该如何健康度过小寒呢?

小寒“四防“,有益身心

(1)防寒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

首先是头部保暖,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如果户外天气寒冷,早晨外出记得带帽。

其次,要注重肩颈、脚部等易受凉部位的保暖。

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要保暖,睡前要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

天气寒冷,则颈椎病、关节痛,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出现,此类人群更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对于老人来说,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防病

民谚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小寒也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可以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

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增强身体御寒能力,但运动要注意适度,最好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准备活动必须要做。

(3)防生冷

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根据中医“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从饮食养生角度讲,小寒时节应多吃温性食物以补益身体,少吃生冷,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饮食上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以减轻脾胃负担,千万不可大鱼大肉,不忌生冷食物。

(4)防“上火”

冬季受到使用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容易“上火”,情绪也易发生变化。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小寒时节还应注意情绪调节,防治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即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女性。

多晒太阳,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尽量让自己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调养脾胃常做两个“小动作”

小寒养生除了防寒保暖,饮食适宜,还需要调养脾胃,此时节最宜做以下两个健脾小动作,该手法出自梁代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第五》:

动作一,昼夜干浴

在晨起和睡前以双手互相摩擦令掌心发热,从上至下按摩身体,有防病的功效;建议以轻柔力道拍打、揉捏,如皮肤干涩可使用橄榄油或其他按摩油辅助。

动作二,晨起漱津

口微微合上,以舌抵上颚,或舌在口腔内轻轻转动,等到唾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这一动作有强健脾胃的功效。


点击下面的标题,阅读更多养生知识:

名老中医一家三代都血管好、寿命长,方法很简单,只有两个字!

得过脑梗和肾癌,如今98岁健康长寿!他的康复饮食,值得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