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坛虎痴戚饭牛

 芸斋窗下 2020-10-11

      谜语又叫灯虎、灯谜。在古代,每到灯节,人们就把谜语写在彩灯上,让观灯的人边走边猜,以增加观灯乐趣,增添节日氛围,猜谜作为观灯的一种伴生产物,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形式。在近代文坛上,素有“江南才子”之称的戚饭牛特别喜欢制谜猜谜,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因此有“文坛虎痴”之称。

戚饭牛(1877—1938),名牧,字和卿,属牛,取“宁戚饭牛”的典故自号饭牛,又号蓑笠神化、牧牛童等,浙江余姚人。15岁那年,父亲到江苏苏州作官,他也就随全家寓居苏州,一住就是40多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苏州沦于日寇的魔爪,他才避难沪上,居住新闸路斯文里。

戚牧兴趣广泛,早年师事杨古酝,与杨了公、陈蝶仙、奚燕子、吴眉公等同隶丽吟社,又与苏州评弹名家魏钰卿义结金兰,他教魏诗文,魏教他评弹,两人取长补短,互为师友。1909年,他在苏州参加了柳亚子先生主持的“南社”,又与奚燕子等人名列“国魂(报)九才子”。1916年,苏州报人马飞黄创办《吴语》报,特聘文坛名流戚牧为编辑,我外公仇昆厂、姨公胡觉民、金南屏与他共事,报馆设在高师巷6号,大家每天聚在一起,交流心得,纵谈时事。他以牛翁、饭牛、老牛等笔名报道本埠新闻,介绍苏州人物、清代仪制等。在社会生活中,他也显得非常活跃,曾任圣约翰大学教授,与奚燕子、汪野鹤合辑《销魂语》,与何东樵合办小报《海报》。

戚牧自小起就对灯虎这门传统民间艺术十分迷恋。他在《说文虎》一文中回忆道:“忆得一年陆凤石(润庠)丁忧返里,陆宅在阊门崇真宫桥下塘,弟百顺先生出乃兄之佳着,悬灯征射。予夜夜不待日沉,早已侧立门前,如衙官之听鼓,乞儿之索饭。追想当年情景,宛在眼前。”当年的他,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揭破”过数则被大家望而生畏的“灯虎”,其中一则灯虎印象最为深,那是以“柔橹”为面的灯谜,打一吴地方言,谜底为“推扳弗起”。

嗣后,戚牧对谜语越发有了兴致,甚至到了执“谜”不悟的地步。他自己说:“是时吾适丁弱冠,打虎之高兴,不减梁山泊里李忠也。”清末,谜事特兴,苏州城内每逢灯节,大街小巷简直到了谜灯似海人流如潮的地步,特别是苏州四大家族潘、彭、韩、吴,家家元宵至十八日,为粉饰太平,必在门下张一巨灯,彩绢面上书有谜语,任人射打,凡中则酬以笺封笔墨。爱好灯谜的戚牧乐此不疲,每日流连于四家门口,猜了个不亦乐乎。

戚牧在多年的猜谜中得到了锻炼,对猜谜、制谜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开始步入创作灯谜之路。1906年,苏州人张玉森编辑了《百二十家谜语》十卷(未刊本),年轻的戚牧就是其中的一家,名为《饭牛廋词》,收谜25则。戚氏的谜作,浑然天成,不事雕琢,谜面、谜底扣合妥帖,25则谜语中,就有谚语、食物、用物、童歌等11种谜目,如以“从来富贵之家,妻小断难守节”为面,射童歌“牡丹娘子要嫁人”,别解意会,恰到好处。“余响遏行云”为面,射词目二,分别为“声声慢”、“透碧霄”,运典巧妙,在猜射中需要了解“薛谭学歌”的典故,从而得到“学无止境”的启迪。

民国初年,戚牧加入了上海“萍社”,这是一个民间的灯谜团体,结识了吴籍沪上名医吴莲洲和吴门曹叔衡,因此又加入了“大中虎社”,应邀任《文虎》半月刊特约撰作者,时好友陈蝶仙、奚燕子等皆是此刊物的特约撰作者,文坛名流程瞻庐、朱枫隐、范烟桥、徐卓呆、杨剑花也是《文虎》的中坚,人才称盛。

戚牧是民国通俗小说家、诗人,在写作吟咏之余,他还喜爱诗钟,并且很有捷才。一天他和诗人杨了公同去浴室沐浴,进入官座(相当于现在的包厢),了公说:“官座两字可作嵌字格诗钟。”话音刚落,戚牧就脱口而出:“何逊官梅诗兴动,孔融座客酒狂多。”杨了公钦服不已。他在主编《国魂报》时,以“饭牛”为题,征集诗钟,应征作品中有人戏作一联:“丽则人才皆饭桶,国魂主笔是牛皮。”戚牧看了,知是友朋中人有意开的玩笑,也就付之一笑。

戚牧1938年卒于申江,享年六十有二,代表作有《饭牛翁小丛书》五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