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今年的国庆和中秋是来弥补春节的遗憾,几经波折,《姜子牙》终于在国庆假期顺利上映,4天票房突破10亿。 从电影院出来,听到孩子在身边说道,妈妈,这部没有《哪吒》好看,故事好无聊。但妈妈心里知道,表面上,它是在描述姜尚封神的故事,实际上,电影里呈现更多的是中年人的职场失意和对于信仰的挣扎。 《姜子牙》是一部成人电影,它没有像《哪吒》那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燃血剧情,相反,它有点丧,有点暗黑,有点反高潮。 传说中的姜子牙,意气风发,是白胡子里都藏在睿智的老者;而电影中的姜子牙,眉目落寞,面带风霜,就像一个颓废的中年男人。 经过现实的捶打,职场的失意,身边人的不理解,旁人的冷嘲热讽,有人将他定位为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社畜。 01 什么是中年危机? 美国心理学家奥特·贾克斯1965年在《国际心理学杂志》指出,产生中年危机的年龄范围多数在40~50岁,在男性个体中较为常见。 人到中年,往往因面临衰老、压力、婚姻、事业、子女等各种问题,生理上躯体会发生改变,心理上产生心力交瘁,难以应对的低潮情绪。 他们在这段时间通常会感受到“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在心理上产生衰老感、虚无感、分裂感、无力感、停滞感等压力感受和恐慌、焦虑、抑郁、自卑、迷茫等情绪体验,降低自我认同。(鲁石,2019) 姜子牙的境遇,像职场上的中年人 职场上的中年人,经过大半辈子的努力打拼而谋得一官半职,但却容易被老板鸡蛋里挑骨头,站错队,说错一句话,分分钟被淘汰。 在天尊为首的总公司里,为了宣传公司”正义,守护三界安稳“的价值观,不惜为消灭以九尾狐为首的狐妖而不分昼夜的工作,就在姜子牙即将走向终点,迎接升职的光明道路时,却意外发现与公司灌输的价值观相违背的事实。 而总公司极力否认这个事实,还强迫姜子牙忽略它,抛弃它,就像强迫伊斯兰教的教徒吃猪肉,天哪,天都要崩溃了吧! 姜子牙的觉醒,多少中年人能做到 在被总公司冻结期间,姜子牙不服,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于是他踏上寻找真相的过程,这不,他发现了老板私底下不得见光的勾当。 揭露还是隐瞒?被生活压迫太久的人就会说,隐瞒吧,毕竟那是供给生活粮食的财主,随波逐流当无名之辈算了,饭碗面前一切都是浮云。成年人的难堪,大多因为缺钱。 可姜子牙偏不,他选择对抗与自己信仰敌对的总公司,斩断天尊的权威,哪怕需要断送自己升职为神的机会。结尾一句”用你自己的方式,成为神“令人称赞。 02 现在的中年人太难了 去神化的姜子牙成功的度过了自己的中年危机,成为自己的神。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姜子牙”却仍在中年危机的漩涡中无限循环。 今年1月,马云一句“未来每年将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登上热搜,这不就是变相告诉那些“怂、油、懒”的中年人这是裁员计划吗? 脱口秀中的呼兰形象的描述“中年危机”鬼屋中的情形:一走进去灯火通明,全是格子间,所有鬼都掐着人中在加班。键盘声,QQ信息声,钉钉会议声…… 接着小孩到处窜:爸爸我要上好学校;丈母娘窜出来:你还不买学区房。各种房贷车贷的业务员窜出来:你一定要身体健康啊!「否则贷款没人还啦」…… 跳楼机般的危机感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年人的日常情绪,久而久之,消极情绪便会以不及迅雷之势充斥着他们的内心,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2020年1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表明,四十八岁是人一生中最不幸福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段,人的幸福度最低、自杀率、抑郁感、婚外情发生的概率极高。 2008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一项关于全球80个国家约200万人抑郁状态与年龄关系的研究表明,中年人无论男女,抑郁症发病率极高,这是一种全球性,不因国别或生活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研究还发现,美国女性在40岁左右往往感到最不幸福,而美国男性在50岁左右易得抑郁症。 乔纳森·劳赫(Jonathan Rauch)在《你的幸福曲线》中提出,人的幸福感遵循U型曲线模型,即青年到中年期间幸福感逐渐下降,四五十岁时处于最低谷,然后再次上升。(马竞,2016) 35岁-65岁是人们幸福度最低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很多人面对中年危机充满了恐惧和焦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03 中年危机是一段新的旅程 尽管中年危机令人痛苦,但它却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汉德森盯着他自己农场里洒满阳光的松树,享受着芬芳的空气,心里却想着:那红彤彤的海棠花,那深绿的松树和翠绿的草坪,那令人陶醉的香气,此情此景,真是愁煞我了。它们使我哀愁得快要发狂了” 《雨王汉德森》主人公汉德森在中年时继承的一大笔财产却不能让他感受到喜悦,甚至内心产生无尽烦恼。 二战归来后,他陷入焦虑的情绪,一方面,他做出的叛逆行为:海滩上用弹弓打玻璃瓶引起骚乱;在祖先的庄园养猪无视犹太人的宗教禁忌等使他内心的焦虑迅速蔓延。另一方面,死亡话题又使他感到恐慌,觉得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正是在中年这个自我审视的阶段,人们需要在痛苦的人生思索中,渐渐经历一番柳暗花明,慢慢调整对生活和成就的预期,不再好高骛远、期待过高,而是正确、合理地看待自身的能力和梦想。 经历中年危机的汉德森不甘如此堕落。 为了寻求生存的真谛,他决定来一场未知的非洲旅行。他从瓦利利部族国王达孚身上明白世间万物均与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要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与狮子的反复接触让他直面并克服死亡带来的恐惧感。 在非洲的一场寻找精神觉醒的旅程让原本濒临崩溃的汉德森得以鼓起勇气以全新的面貌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04 如何度过中年危机?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不会像姜子牙一样,在中年时仍面临着天下大义的抉择,但与之对等的是,当遭遇需要内心对不争现实做出无奈妥协的时刻,我们还能做出像姜子牙一样的选择吗? 当然可以,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有价值的人生,就是等待危机出现,又不断解决危机的过程。面对中年危机带来的心理危机,直面它,克服它,打败它,有何可惧? 我们可以这样做: (1) 重新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体力上的退化是一定的,我们总不能要求自己40岁还能像20岁那样日夜颠倒,奋不顾身的打拼,当身体发出休息的警告信号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给疲惫的身体自我疗愈的时刻很重要。 对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不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在经历社会打磨后内心依然强大而无需心理疗愈。 (2) 保持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是群居动物,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离不开集体。人际关系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年人不仅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还要照顾好家庭中的亲人关系。 不仅如此,实时更新自己的交际圈,多接触年轻血液,与时俱进,避免因固步自封而导致孤独。 (3) 学会奉献自己,宽容他人 不吝于奉献,不苦于宽容。懂得奉献的人不执着于物质利益,学会宽容的人不纠结于苛责他人与自责。愉快乐观的人往往是善于奉献懂得宽容的人。 (4) 培养幽默感 适度的幽默感能有效抵抗生活工作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学会幽默,不时的自嘲一番,防止心理危机也不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所幸,《姜子牙》电影大热将中年人正面临的中年危机推上大众眼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中年旅程都是独一无二的。 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巨大的工作压力更是让中年人难以接受。因此,大众对中年危机的认识也应提上日程,对中年群体的特定关怀意义重大。 为您推荐 心理学家指出,长期焦虑会让我们的生活失序,陷入慌乱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调试自己内心地指针,找到自己的节奏感。 一份【焦虑测试量表】可以帮助您准确反映自身内心的主观感受,了解自己真实的心理状况,及时预防和改善。扫码即可填写。 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