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性·空心·无为

 莘力丹 2020-10-11

—— 宗 性 ——

朴石自生,道育德养。时来光去,枯依寂旧!

宗性·空心·无为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讲理。

究其孔德之容,石惟与道是从,自亘古同来及今,其名不曾稍去,常临以阅众甫,以此名可石也。

石不能言最是可人,因不能言故不讲理。道石可道,非常石道,道不大好懂,大多讲起来枯燥又啰嗦,很难有耐心之人可完整地听读,如此这班的大道理,大都要求恭敬备至,而一恭敬易就紧张,杂念即生多起来。

石静近枯,罗万象尽藏,随自然同在,其性本具至高无上之平等,在在不在,无无可无。令观者顿生觉悟之心,何必讲理,谁能缚我?

宗性·空心·无为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观理

一任山风花自落,莫观院雪月曾圆。逸飞闲云泉流心,哪管浅烟林谁意。石本洒洒落落,逃遁秩序,不费深思看陈理。

生死怎有无、远近何大小、爱嫌痴美丑、亲疏非善恶?枯石懒观理,不需修忘机,苍苔伴常绿,云片几朵栖,今后只等闲,太古何年去?未逃世事,只避世机。无住无念,性之便,意之适,不在于外,何理之有。

网外非藩物,萧散是本心。不受法度不管理,无所羁绊尽逍遥,何必观理,谁能烦我?

宗性·空心·无为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理。

石之清寂不闻世事乱浑浊,虽无奈也入庭园庙堂,却仍乐道守志而隐逸行为。石存三界内,常在五行中,从未思跳脱,亦无理应闻,何必颖水滨,洗耳常费心。

儒家穷尽千百篇章,终日格物悟求致理。然枯石不动,更不屑闻理,自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说”致虚极,守静笃”,石然也!

宗性·空心·无为

石道,天道,人道也!

石不讲、不观、不闻,道泽君否?

甘清寂,安和静,无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本来无心无位,何必闻理,谁能扰我?

宗性·空心·无为
宗性·空心·无为

—— 空 心 ——

无对无错无心趣,无形无影无名迹。

石不认同。

默然常德不离,厚实居处不华。一念不起,万念不生。顽石不修行,无情绪束缚,无心头烦恼。无需时时持临在,不用刻刻认觉知,不忧入陷无识乱,世间纷扰只做壁观闲看。

世时乃开悟之敌,界空方当下之友。令时间失去意义,从不念过去,更不想未来,只安于此刻。

无思无意,无苦无喜。无需认同外界,不求外界认同。本怀慈悲舍,不做认同想。

宗性·空心·无为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回答。

夜月风清,影山水鸣,不见神秀,没来惠能,顽石顽固,一任我行。懒习东山渐修,惰学无尘顿教。精神总矍铄,悬解知圆照。管他菩提树如何,理他明镜台怎样,来去尘我一体心,若分有无均着相。

石本见性,任而门外门里。石生真如,随意契入契出。笑观世人寻彻悟,乐看尘缘觅渡船。中有人痴仰慕清静地,中无石自回首彼岸花。起心皆是欲,动念即生颠。无岸无需渡,弃桨弃虚舟。

石无善恶因,境界自性除。不落堕红尘,哪需炼开悟。本无相像,石不回答!

宗性·空心·无为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宣化。

明日即去修什么?污泥不去苦什么?石本自洁,隐而不匿,入而不染,何须更净。有相无相人困噩,拿起放下何须偈。正知正念均无果,无花亦无叶。除尘除垢已迟心,无医亦无治。世世沉浮,转转往复,起起落落。不忘江湖,怎弃争斗,曹溪阳山,余一深躬矣。

石笑痴嗔,屹重静枯,未识苦累,不知善美。石自心本有,何将心外求,一切忘道法,舍父不逃走。耸耸峰顶立,沉沉流底行。不企见地,不舍本来,持瞬移妙,慎终如始。以此反自观,岂受外境染。

不叨教大众,任你住静观,常坐常卧立,根器天才醒。醒自净、净生静、静复境、境归敬、敬入径,去吧,回吧,心自等你,石不宣化!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认同、不回答、不宣化,可醒君否?

山高水长,日新月殇

枯坐枯石,云烟记忘。

宗性·空心·无为

—— 虚 为 ——

石本寂冷同天地,何来登堂入世心。

无奈时人多喜语,自由两望顿相失。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曾为!

悟石玄德无为,朴厚安守己心。道之有无曰去,释之空色曰回,儒之格致曰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尽皆不如石之虚极静定,早过生死之线无来无去,而作无上虚实观。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即生如来。三家有心有法痴追忘,唯石无心无法孤和缘。言无尽意无穷,不如石之幽寂。任他”千水流远流,万山深更深”。

“天趣”自生,石突破人序而现天序,撕破美丑之表象,直达自然的真实意境。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坦险而益固,石之磨砺本来。

“肉眼已无天眼在,好看万象又更新”,法由我出方可信手拈来,一枝枯槁向晴昊,半片寞石出岫云,何等的古拙至朴,怎样的气浑神秀。石不惜时,石不改色。虚枉识破,何需言语,石不曾为。

宗性·空心·无为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思为。

虚寂秘生者,块然天地间,无根无生长,静寞忘灭源。一拳怪丑,千里云烟。翠峦移手上,庭院观心田。石本无意,神游变幻自向妙处得之。悠然语对,亘古在即,冷然长生,枯寒见润,豁然醒悟!一石一人万千叙说,一人一石默同生息!

“造物者无尽藏,烦万象为敷衍”,石不能言以喻禅,禅门无相取孤寒。怎一个“足下野云花自开,虚无影象松萧老,皆是有恨无情物,不如顽石忘岁殊”。渺寂岑寒本来相,尘埃怎惹无动心。一石如是,石不思为。

宗性·空心·无为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须为。

石寓万象,万象寄石。“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甘处众人恶,踞不动心弦。石本无心斋,故何来心为。石从未执著,自不曾着相。石不思己相、外相、大千相,不需佛陀苦劝,不用《金刚经》洗。菩萨宣讲该要远离执著面对枯石一无是处。人修人学,解脱途坚,束缚莫大,障碍无穷,皆出于执著,即是沉迷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大魔即是执著。

心为心缘,外在一切有为法,本是梦幻泡影,具如露亦如电,放大千境,空空无物,应如是观。心向物依,内在一切顿失所患。无我亦无心,无心亦无身。心无居处,石不须为。

宗性·空心·无为

石,不曾为、不思为、不须为,心归君否?

未入深山已清凉,无需觅水听瀑潢。

进意出神如隔世,突然猛虎啸月岗。

宗性·空心·无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