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诗词写作的基本程序

 醉月诗苑 2020-10-12



诗词写作是一个把思想和情感化为文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程序的,了解这个程序,对我们写诗有很大定帮助。

具体说来,我觉得诗词写作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程序:在生活中寻求灵感、在创作前确定角度、在创作时调整情感、在冷却后调整定格。

在生活中寻求灵感。诗歌来自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的根。我们写诗要走进生活,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发出时代的声音。

现在很多人讲自己的诗放在唐诗中能够以假乱真,我想即使是这样你的诗也是次品,不是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去炒古人剩饭,诗的境界肯定不高。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的第十一首就批评了这种现象: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诗词创作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深切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

写诗要善于从生活中找灵感,用诗的眼睛寻找生活诗意,用诗的语言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就会多一点诗意,人生就会多一点美好。当我们把诗融入了生活,我们的生活也就有了灵魂。

哲学家说,人的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肉体存在,一种是精神存在,能够长久不息的是精神存在。精神存在也有两种形态,一个是思想,另一个是文化。诗作为文学的桂冠,表达的是思想,表现的是文化。

我们用诗词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留下了,实际上是延续了我们的生命存在。这也是我们学诗写诗的一个人生意义。

在创作前确定角度。这主要是立意的问题,从什么角度写,能不能在平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闪光点,这考验诗人的才气。

我们经常讲“诗的美感就在于它的形象性,而不是直截了当地把情感说出来”,但是有一种情况,我们直接把情感或者一些理性的话直接讲出来反而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议论性的话,但是,把议论放在形象中去表达的,就给了议论以形象,而不是单纯议论,这样对人的情感影响就会更加直接,写诗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一点。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就是这样的。我的一首拙作:

南山溪畔观鱼

曳尾托簧山,随波弄柳鬟。

荷擎沾雨露,鱼跃动溪湾。

来去本无意,沉浮自有闲。

回看俗尘远,幽谷水潺潺。

“来去本无意,沉浮自有闲”,纯粹是议论性的话,但是用来写鱼,就化抽象为具体,同时还较好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也是角度的问题。当然,诗词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新奇、视角独特,也要讲缘分。追求新奇,但不是说生拉硬套、毫无原则,还要注意合情合理,夸张不能过,修饰有遵循。

在创作时调整情感。就是一首诗在写作之初与写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性。有时,我们写一首诗,刚写的时候,心情可能不是太好,调子起得比较灰暗,但是,突然接个电话,得到一个喜讯,马上又开心起来了,诗词的色调随之鲜亮了,这个是允许的。

诗本来就是情感的表达,有什么情感,就有什么样的诗句。根据我的经验,对于短诗建议保持情感不变,但对于长诗,最好在情感上有所起伏,这个时候就要求作者根据需求去合理把握,写这样的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不管情感如何变化,写诗一定要注重抒发真情实感,不能虚情假意。有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事情触动了你,让你觉得不吐为快,就拿起笔写出来。我们常讲写诗需要“灵感”,灵感是什么?是你思想的火花与你写诗的欲望碰撞产生的火花。

所以,如果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突然有些事情、有些场景,让你很有感觉、很有感触,哪怕可能就一两句话,也要写下来,因为这种感情是真实的。有时间可以慢慢扩充。现在很多杂志发表的新诗一句话、两句话都有,只要是真实的情感,基本上都是可以的。

总体看,内容反映情感,但是,有时候情感也可以迁就内容,大家灵活把握。

在冷却后调整定格。俗话说,写文章要“三分作,七分改”,郑板桥有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般诗刚写完后,自己都会觉得很满意。这个时候是“当局者迷”,一定要放上一放。

鲁迅先生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写完一首诗,我们千万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一定要放几天,或者找别人看看,然后再改。

贾岛有两句诗写了三年:“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实际上是改了三年,这两句来之不易,很是艰辛,贾岛感慨地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当然,从艺术的角度讲,那两句三年写成的句子,还不如感慨的那两句。总之,好诗不厌千回改,改着改着,水平自然就会逐渐提高。

作者简介:朱思丞,男,江苏邳州市人,80后,目前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培训部导师、东部红叶诗社常务副社长、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镇江市公安文学协会会长,兼任《东部红叶》《漱玉》《多景诗词》等多家诗词报刊名誉主编、副主编。诗文作品散见海内外百余种报刊,入选多种文学版本,《中华诗词》《红叶》《江海诗词》《中华军旅诗词》等报刊曾推出个人专栏,在《东南学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国防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80余篇,2015年参加《中华诗词》“青春诗会”,获首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谭克平杯”青年诗词奖、连续三届当代军旅诗词奖等多种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