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 | 黑土地:十一 •我的寻梦之旅

 香落尘外 2020-10-12

文:黑土地 / 图:堆糖

       十一期间,阳光明媚,秋风送爽,怀揣着久违激动的心情,和家人一起踏上了我的寻梦之旅,去寻找流失了四十年的儿时记忆和青春的梦想。

   我们都是“老三线”时军人的子女,60年代随父辈转业到了地方,在大山深处,那神秘的地方,度过了我们的快乐童年和青春年华。

  听父辈人讲,60年代国际形势严峻,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殃及我国,苏联又在边境陈兵百万。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实施了“大三线”工程,计划将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军事工业搬移到崇山峻岭之中,而鲁山千里伏牛山脉的良好地理位置,符合国家军工转移的要求。于是,国务院一声令下,就将伏牛山脉选为“战争及紧急状态指挥中心”,此时,我的父辈们也接到命令,从甘肃省某部队,转移到了地方,参加了全国的“大三线”建设,我们这代军工子女也随父辈走进了群山峻岭之中。

  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之下, 搬迁到伏牛山下的军工企业就有很多:江河机械厂、兴洲机械厂、红卫机械厂、花园机械厂,国营529储备库、红旗人民医院、地下指挥中心等等,统称为07号基地……我的父亲所在的兵工企业就是以生产步枪、机枪子弹为主的,年生产子弹一亿的河南省兴洲机械厂,在军工部的备案编号为9641。

      车子行驶在连绵的大山深处,此时此刻,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新。按照导航,我们很快就进入兴洲老厂的腹地,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当那座标着“兴洲大桥”的字样的桥跃入眼帘时,不由地想起青春年少的我们,一起骑自行车跨越那座大桥,去“中汤”(天然温泉)游玩时的情景,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那么真实。

       进入厂区,那棵满身飘扬着红彩带的古树似乎在迎接我们。沧桑的古树,我们记忆中的丰碑,经过数十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巍然矗立在那里。

      想当初,我们企业相当繁华,职工和家属有近6000人,热闹的情景可想而知。初建军工企业,父辈们发扬军人的作风和“人定胜天”的传统,建房,建厂,建学校,在那封闭的山沟沟里,硬生生建起一个容纳6000人吃、住、行的军工企业。从幼儿园到小学部,中学部,高中部;从百货大楼到菜店、粮店、副食店、医院;从冰糕坊、豆腐坊到职工食堂、职工单身宿舍、职工家属区、电影院、邮局,一切应有尽有。还有那特别神秘的一车间、二车间,一直到六车间。那里做什么,生产什么,父辈们从来不会告诉我们,只是到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年生产过亿的子弹基地。

  可以想象,近6000人的军工企业,在宁静的大山里,会构成多么热闹的景象。翠的山,绿的草,清的水,大人们上班,孩子们结伴玩耍,封闭但安全,家家门窗几乎没有上过锁。其实,最开心的还是每月十多场的电影,那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的“节日”。

       每当有电影的日子,我们放学都会结伴到山坡采山果,不同的季节揪不同的野果。摘酸枣,揪“毛牙”(毛草根的牙,甜甜的),采野葡萄,熟柿子……孩子们会带上这些“战利品”,到晚上看电影时当零食食用。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切都给我们童年带来无尽的快乐和甜蜜,那种幸福也永远定格在我们这些老军工子女的记忆中。

  

       我和家人一起走进百货商店时,木质的柜台还是过去的模样,特别是墙上书写的“毛主席语录”,不觉把人带进那个特殊的年代。据留厂老人们说,百货商店现在被一农民承包,产品还算齐全,价格也合理,就是想过去时,总会来这里看看,转转,寻找过去的记忆。听着老人的话,看着那充满沧桑感的四十年前的货架不改的初心,感动之情挥之不去。特别是墙壁上的字体,虽然模糊了,但它却见证了一个年代的变迁,一个军工时代的辉煌和衰败。

      我们过去看电影、演出的大礼堂、俱乐部目前已经成为大队的村部。回想在当时娱乐匮乏的年代,俱乐部可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开大会,演节目,看电影,让年少的我们乐不思蜀。还有老职工医院,因为临着大路边,现在也被改为了“尧山玫瑰瓷坊”,但是通往职工医院那条上坡小路,依稀还有当年的影子。

       家属区现在保留的不多了,过去的单身宿舍,也只剩下残墙断壁了。想当年单身宿舍,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在那里居住的大都是复员的年轻士兵和来任教的大学生,那里有欢声笑语、歌声和琴音、阳光的面容、青春的朝气,在那个年代是我们小孩子们仰慕的地方。现在楼房虽然残缺不全了,但它镌刻的却是满满的岁月痕迹。

      行走在魂牵梦绕的的大桥上,心潮更是澎湃。在过去,桥下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我们上学放学,总会趴在桥栏杆处,做一些纸花,从桥上洒落下去,纷飞的纸花飘落在河水中,随波而去……但过去的空心桥,现在由于上游河水枯竭,已经变成了实心桥了,它仍然是是山里人出山的必由之路。此刻,站立其中,依然感觉到它的坚固厚重,它的亲切美好。

       我们心中家属区那一排排绿瓦红砖的房子,目前所剩无几,即便是不多的几处,它们在碧水青山中,依然坚守着,依然俊丽着!

      目前最漂亮的地方,还算是我们过去的学校,现在仍然被使用着,被改为赵村第六小学。学校只有小学部,据现在学校的老师说,这个四层教学楼,是在原来两层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层。由此可见,当时军工人建造的楼房是多么的坚实牢固!学校的宿舍,是过去的两层教学楼改装的,里外墙粉刷一新,墙壁上写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愿山里的孩子们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之后我们又绕道学校后面,通往老师们居住的家属区的那个台阶,岁月模糊了痕迹,但磨灭不了心中的那份记忆,似乎看到了我们心中的老师们,上下班途经的身影。

       我们顺着过去的柏油路向深处走去,原来的一车间,是我父亲工作的车间,那里是加工包装子弹运输的木工车间,现在被盖成了一栋栋的楼房,目前是一个军事训练基地。据当地人说,这些房子是一位老军工的子女出资建造的。也许,这就是军工人后代的情怀,其中浓缩的情感、思念、眷恋,只有我们这些经历过的子弟理解明白!

       我们原来的办公楼,一个军工指挥管理的核心地带,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水极佳的宝地,目前被一商家看中,改成了休闲度假宾馆,现在正在施工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人们进山旅游休闲的绝好去所。 

       时间飞快,不觉月色高悬,那天也有幸,在广场上看了场露天电影,一种久违的感觉激荡在心中。

       第二天,我们起来早早进山,在山中找寻儿时的快乐。野山枣,让我心中涌出甘甜;鸡冠花,山里最好养的花,不由想起我家院落前种的五颜六色的鸡冠花;酸草莓,蜜一样的感受;野蘑菇,过去山里到处可见,现在也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并且成为山里百姓的经济收入的重点。最喜人的还是山里的柿子,记得小时候一毛钱就能买一棵柿子树,树上的柿子全归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哄柿,懒柿,做柿饼,柿子醋都可以,只要你愿意。红红的柿子,藏着满满的记忆。登到山顶,有很大的电网发射塔,信号覆盖山里的角角落落。所以,这里信号也很好,手机微信都能使用。

下午时分,仍然晴空万里,我们顺山路而下,到处都是被承包的果园,还有硕大的一个玫瑰花培育基地,据说也是老军工子女合资建设的,只是遗憾过了花期。我们居住的“玫瑰花园一号院”的王老板说,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也成了各种的鸟儿憩息之地,每年四季都会吸引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他还让我们看了许多本地候鸟的照片,让我们惊艳的同时,也祝福大山环境越来越好。

 只要有信念,就能改变一切。过去老军工人,用他们的信念,创造了一个时代,现在,有党的扶贫政策,老百姓也在用他们的信念,让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让这宁静的大山变成了玫瑰花的海洋,让老百姓用努力,用信心装点着未来的生活,实现美好的梦想。

      夕阳西下,举目眺望,这里的

河——还是那条河!

山——还是那座山!

天——还是那个天!

石——还是那些石!

那里的故事,还是我们心里存放的那些故事!

       是的,每个人的一生有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梦境,老军工人一路走过岁月中的那份坚强,那份奉献,都会与这山,这水,这记忆,这风景,永存在我们这些军工子女的心里,并永远扎根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满怀一份深爱,再次踏上那片山水,为更美的山光水色赞叹的同时,心中永存的仍然是抹不去的“老三线”记忆印迹。看着这山山水水,有时难免心中会隐隐发痛……会怀念那里的生活,会寻觅当年三线厂的历史痕迹,会想到那曾经的机器轰鸣声,还有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属区……,也许一切都会寥存无几,或会被夷为平地,但是,数丈高的新生树木,翠绿巍然的大山,清澈见底的河滩月光,还有我们魂牵梦绕的记忆,依然会深埋在老三线每位子女的心里,“毕竟大河东流去”,可是,老三线厂火热生活的烙印和那份记忆,却永远是“青山遮不住”般的清晰见底!

     看过,思过,爱过,遗憾过,但更多的还是美好和感动。一切正都如这涓涓流水,永远缠着水,绕着山,浓缩成这份情,温暖于心! 

     两天的寻梦旅程即将结束,准备返程时,天空下起了小雨,顷刻间,空气变得更加的清晰,让人迷恋,让人沉醉,迷恋它的过往,沉醉在过往时的美好回忆……

     大山,我曾经生活的地方,我的故乡,萦绕了我半个世纪。虽然过去的繁华已逝去,虽然老辈的奉献成过往,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不惑之年,虽然眼前映入的有残壁,但是,繁华之后终归平静,低落之后终将奋起,那些美好的记忆,也永远永远地定格在我们每个爱军工人子女的心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