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致盲主要原因原来是它 及时防治可降低发病率

 常笑健康 2020-10-12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黄斑水肿,严重者会引起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落等。

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中国大陆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5%~40%,病程>10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甚至可高达69.0%~90.0%,病程≥15年,发病率更是高达90%~9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亦是工作年龄(18-65岁)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他们的失明危险性较常人高25倍,其中8%有严重视力丧失,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发生其他眼部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跟着指南学防治

糖网病(DR)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糖尿病肾病等。

因此,《美国糖尿病指南ADA指南》首先肯定,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达标,可降低糖网病(DR)发生危险或延缓糖网病(DR)的进展,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毫无症状,因此医师必须重视且积极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并及时管理。

《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强调和总结两点

  • 早期筛查与随诊

  • 专业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与随诊

筛查方法:新版共识推荐了操作简单,直观高效的免散瞳眼底摄片筛查方式。

筛查时机:我国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1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散瞳眼科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则建议在确诊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于计划妊娠和妊娠早期进行全面眼科检查。

筛查频率:一次或多次眼科检查正常者,可考虑每2年检查一次,如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诊时间应每年1次。若视网膜病变进展或威胁视力,应视病情缩短随访间隔时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控可防,需早诊早治,研究结果证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定期随诊,早期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业治疗

1. 激光光凝治疗。对于高危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有临床意义的

黄斑水肿,和部分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可以降低其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激光光凝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随访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及时掌握激光光凝治疗的时机,以减少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时机:严重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改变,即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期。

2.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应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并且作为A级推荐。研究证实,这一治疗方法可以提高视力,减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的需求。

3.代谢紊乱的控制。大量证据显示纠正代谢紊乱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状态,降低血糖、血压及调节血脂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措施,也是显著延缓糖尿病的病程,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的重要举措。

4.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内科治疗。共识中特别提到了改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血流量的药物羟苯磺酸钙。羟苯磺酸钙能降低血液的高黏滞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能减轻或阻止视网膜微血管的渗漏,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临床证据显示其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

常笑健康温馨提示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随诊,对于及时掌握治疗时机具有重要意义。在最佳治疗时机给予合理正确的干预性治疗,避免错失良机,或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严重视力丧失危险。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 · 4 ·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年 1 月第 10 卷第 1 期 Chin J Diabetes Mellitus, January 2018.VOL11.NO.01.

【2】Pan CW, Wang S, Qian DJ,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and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mong adults with know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an urban community in China[J]. Ophthalmic Epidemiol, 2017,24(3):188-19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4): 241-247.

【4】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8, 10(2): 17-25.

【5】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Diabetes Care. 2017,40:412).

常笑健康出品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