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过后,你会用公筷吗?

 常笑健康 2020-10-12



生活中不起眼的习惯,在这场疫情中会被无限放大。

中华民族的严谨自律,给全世界争取了2个月的“窗口期”;
日本口罩文化的盛行,减少病毒传染的路径…….
不同的习惯,深藏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国内,围桌会食,热热闹闹,代表平等与和睦;国外,分餐而食,悠然自得,代表个性与自由。

早在2003年非典,钟南山院士就曾呼吁过使用公筷,却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强制的推行

因为这场轰轰烈烈的疫情,用餐习惯又走向了舆论的焦点。多地也发布餐饮服务指引,倡议分餐制。分餐分筷不分爱,疫情过后,你会用公筷吗?


分餐制是舶来品吗?


很多人对于分餐制的印象停留在西餐及日料中,其实细细探究,却似乎是历史开了个玩笑!


  • 欧美——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欧美文化的核心基督教起源于希伯来地区(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地区),古代希伯来人聚餐时围着餐桌进食,不但用手直接抓食物,而且还习惯于把手中的食物递给伙伴

至今,该区域的一些国家还保留这样的饮食习惯。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欧美开始抛弃原来的饮食习惯,制定新的餐饮规则,分餐制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这个时候,分餐制只是在上层社会流行,下层社会由于食物紧缺,仍然是合餐制(下面图反应18-19世纪祖孙三代人公用一个餐盆,用勺子舀汤喝的景象)。
 

分餐制在欧美全民流行的时间不会超过200年,目前只知道是开始于文艺复兴,有专家认为文艺复兴尊重个体的文化,促进了分餐制的形成。
 
不可否认,确实饮食习惯代表着文化,但是别忘了文艺复兴之前欧洲发生的那场惊天动地的瘟疫——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说不定,这场瘟疫才是欧洲开始分餐制的导火索。
 
一场史无前例的瘟疫,开启了欧洲分餐的新纪元。
 
  • 日本——二战之后奠定雏形


而在亚洲国家日本,分餐制历史就更没那么久远了。
 
江户川时代,日本还流行哼着小曲,吃着火锅的其乐融融场景呢。
 
 
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全盘的“欧美化”,分餐制也开始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但是真正奠定日本分餐制的雏形却是在二战之后,日本的小学开始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一律实行分餐制,公用餐具与个人餐具分开,学生餐具每天严格消毒,从小就开始培养了分餐习惯。
 
这一切得益于日本政府战后颁布的法律条例,巩固了日本分餐的习惯。
 
因此,分餐制在国外流行的时间不长,再细细追究我们自己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


在我国出现过又消失了


  • 古时有分餐制传统


鸿门宴,历史典故记载着当时实行的是一种分餐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五人便是一人一案 。 
 

分餐制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那个年代,氏族内食物是公有的,食物烹调好了以后,按人数平分,没有饭桌,各人拿到饭食后都是站着或坐着吃。
 
分餐制在周朝开始盛行,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得以确立,并且以“礼”的形式加以强化,有“天子九鼎七簋、诸侯七鼎六簋”等配享制度。所有食器的使用有严格规定,不能跨越。
 
随着饮食礼仪的逐渐形成,正式的进餐场合不仅有了非常考究的餐具,而且有了摆放餐具的食案,于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形式出现了。

  • 最终为何选择了围桌会食?


总的来说,分餐制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主流地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匮乏,二是长幼尊卑秩序,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合餐制的呢?

研究表示,中国人坐椅子围着桌边共进美食这一景象,出现时间不早于北宋。
 

为什么是宋朝呢?要从一把椅子说起。

椅子从西域传入,这大概是从唐朝开始的,当时叫做胡床和交床。高足家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的选择,更对文化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就是合餐制的物质基础。

其次是饮食文化的丰富。宋朝在经济上走向了大繁荣时期,饮食文化也大为丰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菜品。有些菜品适合分餐,而有些菜品确实不适合分餐,所以合餐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在宋代,茶楼酒肆、瓦舍勾栏等公共饮食空间出现,也促进饮食形式的商业化和多样化,现代意义上的共食方式才真正形成。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观念上的转变。虽然封建的尊卑制度依旧存在,但更多体现在座次等先后顺序上。在宋朝,“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始在民间生根发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再也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和和气气一同吃饭更为重要和舒心的了。  

所以,合餐制是“平等”、“和睦”的文化象征,更代表深入中华民族骨髓“和为贵”的思想。


分餐制VS合餐制


俗话说,病从口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唾液是最主要的疾病传播途径之一。

比如大名鼎鼎的幽门螺杆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元凶,是人类患上胃癌的头号杀手。它非常容易通过唾液、食物和餐具进行传播,感染者如果跟别人合餐,很可能不知不觉间就把健康人传染了。

由于我国的合餐习惯,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约有56%的人群感染。

合餐的时候,人人都把筷子伸向菜肴里面,我为你夹、你为我夹。殊不知有多少的细菌病毒就是在这筷与筷的碰撞中,悠然自在的传播出去。

现在生活越来越讲究“精细”,规定自己所吃食物数量和品种,知道摄入了多少的热量,这样对于体型的控制和营养的摄入都有很大的帮助。

很显然,合餐给不了这么多“精细”,更多的是“人在餐桌,身不由己”的无奈。这种无奈往往伴随着体重的失衡还有粮食的浪费。

虽然大家知道合餐的弊端,可是吃饭本来不就是个享乐的事嘛!约上三五好友,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在这么快乐的氛围中分餐,不是麻烦嘛!


事实上,2003年“非典”疫情时,许多餐厅推出分餐制,然而不久之后,分餐制便不见了踪影。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分餐难执行的原因:一来习惯难改,二来讲究团圆和热闹的氛围不适合分餐。更有不少人因为“面子”不想分餐,怕亲人朋友间觉得“生分”。

从餐饮行业角度而言,分餐势必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中餐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菜品外形居首,而分餐无意间会破坏一些菜品的完整性。

因此,分餐制在推广中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但是这场疫情让我们更加注重健康卫生,饮食习惯的改变迫在眉睫。


怎么劝家人分餐呢?


分餐制有利有弊,采取怎样的形式,既保留传统文化不破坏饭桌的情感交流,又能不造成过多麻烦让大家乐意接受,将是国家在推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常见的分餐制形式主要有下面三种:

第一种,围桌分餐制:厨师在上菜前分餐或服务员在上菜时分餐。大家不坐在一起,情感的交流会受影响。因此,我们还是可以围着圆桌坐下去,但是坐下后采取分餐。实际上,我们现在接待重要的外宾,大部分都是采取这种分餐制。

第二种,非纯粹的分餐制——公筷制。公筷制虽然没有那么纯粹,但是菜品的完整形态得以保留。为防止桌子上放两双筷子容易搞混,公筷可以设计得特别一点,容易辨认。

第三种,自助餐式分餐制。这个可作为一种特殊场合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活动要求等,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于家庭、朋友聚会,小编更乐意接受第二种方案,既可以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又可以保留菜品的完整形态。

3月16日,山东省发布的全国第一个分餐制省级地方标准明确指出:“分餐公筷”适用于大众餐饮消费的、“分餐位上”适用于各类宴请和宴会的、 “分餐自取”适合于各类快餐经营的。第一个分餐制省级地方标准也证实了小编的看法。

公筷制是最容易接受的分餐形式,能否成功实行却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提高分餐意识,加强法规的监管,让公筷成为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长长久久的实行下去。

写在最后
 

分餐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欧美开启分餐纪元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已经开始正式的分餐——一人一案。可惜,随着高足家具的出现及饮食形式的多样化,代表“平等”、“和睦”的合餐制成为了主流。

但是,唾液是最主要的疾病传播途径之一,合餐制不利于健康的弊端也暴露无遗。这场疫情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分餐。

当我们现在用力倡导分餐制时,会遇到传统观念的挑战,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合餐制在客观上是促进了中国烹调术的进步的,比如一道菜完完整整上桌,色香味形俱佳,如果分得零七八碎,不大容易让人接受

其实,这也没什么要紧的,丢掉一些传统的东西,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创造新的东西。 

分餐制真不是矫情!“分”是为了更好的“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