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奋起立命:从“内化”到“内构”

 鸿鹄东南飞 2020-10-13

昨天上午跟一位朋友聊起,近些年李泽厚先生思想上的一些微妙变化,例如把“理性内化”改为“理性内构”等等。到了晚上,在手机上读到一篇题为《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科普文章,该文洋洋洒洒地将地球与当今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理论范围——直径930亿光年逐个层级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宇宙而言,人类实在太过渺小,人生的意义根本微不足道。”因为涉及一个地球人都需要面对的哲学课题,于是我有了把一些想法笔录下来的冲动(可能仍是“读书笔记”)。

首先说说“理性”吧。什么是“理性”,什么是“人类理性”?要给理性这个我们经常用到的概念下一个准确定义,真心不容易,不同的学者和学派给出的定义可以找到资料佐证的就有十几种之多。李泽厚先生给理性下的定义是这样的:
“何谓'理性’?理性乃是在以制造-使用工具的群体生产、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日常生活中,最先以肢体动作、手势语言而后以发声语言,最后形成以概念为基本单位的'思维’,将适应于生存-生活而在实践活动中可重复、可模仿、可修改变易的秩序(order)、形式(form)保存下来,不断在使用中巩固、更新、发展,并使其自身可以延伸、开拓,此之谓理性。”
“理性内化”和“理性内构”都属于李先生积淀理论的范畴,说得大一点,就是指人类整体在几百万年使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带来的人类自身文化-心理方面的积累、沉淀。就“积淀”二字,李先生曾经有很充分、完整的论述:“积淀”二字具有沉积、巩固、融解、同化、溶化、渗入、浓缩、集中、积累、转化等涵义。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说,积淀是指把社会的、理性的、历史的东西累积、沉淀为一种个体的、感性的、直观的东西,它是通过“自然的人化”的过程来实现的。”总而言之,积淀是指所有由理性转化为感性,由社会转化为个体,由历史转化为心理的人性建构过程。


我个人理解,“内化”有变化、融化,消化,消解的意思,一般用于描述单向的流变较多;而“内构”一定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还有建造、建构、重构的意思,且一定是情境化、过程性的。举一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夫妻相。据说美国有研究指出,人的外貌特征与自己的性格是有对应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外貌就会有什么样的个性。男女双方如果外貌、性格相似,就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婚后,夫妻一起生活的时间越长,长得就越像对方。生理方面的原因是双方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一致。时间久了,潜移默化,夫妻二人相同的面部肌肉得到锻炼,笑容和表情逐渐趋同,让原本有明显差异的外貌看起来也有了相似之处。进一步,饮食、生活习性相同,还会让两人患同一种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让外人产生这对夫妻相濡以沫的感觉,这样一来,连情感也共鸣了。试想,人类整体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又何尝不是一种“夫妻相”呢?确实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就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了。


近年,李泽厚先生在论著、文章中涉及认识论已经比较少了,或者换句话说,他重视伦理学超过了认识论。为什么呢?沿用李先生的说法,是认识论将由各门具体科学学科的实证研究所替代。我也深也为然,因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寻求,当属于伦理学的学科领域。
确乎,人类对外在的物质世界,对宇宙的了解,远比对我们自身的了解要多得多。相较于理论物理这样的高端学科,医学和心理学还是非常幼稚。假设理论物理是大学,医学就是学前班,心理学就是幼儿园小班,总之差得很远很远。人不同于机器,也异于一般意义上的生物、动物,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远远没有被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心灵哲学等所揭示,就我们脖子上面的这颗支配着一切的小脑袋,人类想要一窥其中的奥秘,还需要好多好多年或者若干又若干代人的科学探究。生活中经常把人的头脑、思想、精神称作“小宇宙”,我觉得是非常贴切的,有那么一点与大宇宙万物同构(协同共在)的味道。
在李先生90大寿接受专访的文章中,他透露了对自己身后事的一个特别安排:已经联系某机构,捐了8万美金,每年还要交几百美元会员费,他计划去世后把大脑冰冻起来,保存得越长越好,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待到脑科学发达到可以进行研究的时候,看能否从他的大脑里发现中国文化的残迹,以此证明自己的积淀理论。如果能证明文化对大脑(人)的影响,他认为比他所有的书加起来(对人类)的贡献都要大。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有言简意宏的四句名言,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李泽厚先生的注释是:“立心”者,建立心理本体也;“立命”者,关乎人类命运也;“继绝学”者,承续中外传统也;“开太平”者,为人性建设,内圣外王。“开万世之太平”,而情感本体之必需也。
奋起立命,李泽厚已经做到了并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接下来该轮到你、我、他和她了!人类存在和个体生命的意义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科学的人生观,人生的终极意义很多时候只能是一个宗教问题,一个美学问题。任何主义、理想,任何权威、伟大,任何纪律、规则,都不能代替你的生活本身。人生的意义需要你自己去探寻!
忽然,远处传来汪峰歌曲《怒放的生命》的旋律,很喜欢歌词给人的那种力量感——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

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奢望。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

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巅,

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

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

                                                                       2020年10月12日

                                                                       于广州番禺南浦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