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3万+ 这次我们一家三口带着Roger的姥姥、姥爷,去东莞收房,去广州长隆看动物,顺便(?)以一天五顿的毅力胡吃海塞了十天。国庆长假快过完了,胖虽然只能胖在自己身上,但馋不能我一个人馋。 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不完全笔记,在这片美食的沃土,挂一漏万不是一个形容词,是一种真切的遗憾和对下一次的期待。 一、顺德篇 第一站其实不是顺德,但必须隆重地放在C位介绍。这几年,顺德已经成为中国美食界的奥林匹亚山,上面威严地供奉着一众食神。对于我们家来说,这是第一次朝圣。朝圣的感想是:额滴神啊,果然太神了。 1. 阿多私房菜 Roger妈慧眼如炬地提前订到了这家,事后证明这是印象最深刻的、入股最不亏的一家餐厅。阿多不在繁华地带,需要开车穿过一片乡镇狭窄街道,然后单门独院地找到它。 他们家主打农家菜风格,每个大圆桌中间都有一个炭火炉灶,先用来烧热水,把餐具放锅里煮一遍消毒。然后,这个灶就用来做他们家的招牌菜:桑拿鱼或者桑拿鸡。 我们点了半只桑拿鸡。所谓桑拿鸡,就是跟蒸汽海鲜的做法差不多。炉灶里放上红彤彤的炭火,上面架上蒸锅。锅里放上半锅熬好的鸡汤,架上蒸东西用的篦子,篦子上铺上桑叶,桑叶上铺满切成小块的带皮文昌鸡或者清远鸡。只用盖上锅盖蒸五分钟,打开后热气腾腾,用桑叶报上被鸡汤蒸汽浸润的鸡肉,又嫩又爽脆,还带着黄澄澄的一块皮,蘸上特制的蘸水,好吃得让Roger说,骆宾王为什么咏鹅呢?应该咏鸡啊!
阿多家的煎面也非常好吃。其实很多地方都有类似食物,也都很好吃。上海有著名的两面黄,把面条放进油锅里,汆到两面都金黄酥脆,捞出来浇上虾仁或者蟹粉,鲜得掉眉毛。我老家信阳也喜欢做蒸面(就是类似于扁豆焖面的食物),在家里做的时候,故意煎出一面锅巴,上面的面条就是干干松软的,下面带一些焦脆,非常好。阿多的煎面也是类似路数,面条煎成打卷儿的两面焦脆,放在浅圆铁锅里,拌上热腾腾的咸香菜丝胡萝卜丝,一大口咬下去,会挺不住赶紧继续再来一大口。
因为点了桑拿鸡,就没有点桑拿鱼,而是点了同样好评度很高的无骨鱼蒸胜瓜。这道菜又见刀工又见火候。现从水池里捞上来的桂花鱼(我看应该就是鳜鱼)剔去鱼骨切成薄片,和丝瓜段儿一起蒸,端上来时翠绿的丝瓜之间,是满盘雪片一样的鱼片,古人说”冰鲤斫银鲙“真是恰当啊。为什么说考验火候呢?每一片桂花鱼吃到嘴里,都是又鲜又脆,而不是已经松散的鱼羹了。
阿多家的甜品也做得好。木瓜椰汁糕是拿一整只熟透的木瓜,掏去中心的瓤儿,填上椰汁做的奶冻,然后切成块儿,每一块都是一瓣鲜红的木瓜,托着一块雪白的椰奶冻,又甜又凉,很好吃。他们家的姜撞奶值得大书特书。在顺德,几乎我和Roger每顿都要么吃双皮奶要么喝水牛奶(Roger妈乳糖不耐受,只能干看着)。姜撞奶跟双皮奶略不同,是用姜汁、白糖与煮过的顺德特有的水牛奶不断搅拌摇晃,发生化学反应,凝结成布丁状。阿多家的姜撞奶姜味很足(但不到辣口的程度),也不过于甜,奶香四溢简直太好吃了。
2. 新祈胜村 这家是专门做鱼生、虾生出名的。去顺德,鱼生是一大绕不过去的美食高峰,但大家对它的心情是复杂的。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吃淡水鱼,尽量不要多吃,不要给小孩吃。除此之外,虽然我也是日料的爱好者,但顺德鱼生的独有魅力实在无法抵御。 鱼生是把鱼肉切成又细又薄的小条,然后堆堆地铺满一盘。旁边是一大圆盘分成很多小格的料,有香油、酱油、切得极细的姜丝、葱丝、蒜片、芝麻、花生碎,当然,最原教旨主义的顺德鱼生就用两种调料:香油和一点盐。夹一大筷子鱼生到盘子里,丰俭由人地道上调料,拌得五彩缤纷的一大坨,直接放进嘴里,那种感觉谁吃谁知道。
一般顺德鱼生都是一鱼多吃。主干的鱼肉做成鱼生,鱼皮切成丝,和香菜一起凉拌,非常地爽口。鱼骨用椒盐炸一下,是很好的下酒菜。然后,把鱼头和剩下的鱼肉放进生滚白粥里煮一下,每人来一碗,又鲜美又饱腹。 这次在新祈胜村还尝试了他家特色的罗氏虾生。来广东之前,不知道有罗氏虾,来了这边发现每家都在做。看着挺大个儿,有点儿像小号儿的波士顿龙虾仔,但一查,其实也是淡水虾。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一份。 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把罗氏虾剥好,雪白的虾肉带着一节尾巴的硬壳,一条一条铺在冰盘上端上来,用酱油加芥末蘸着吃。调料不如鱼生那样独特丰富,但仗着虾肉鲜甜紧实,吃起来有点像日料的牡丹虾刺身,也是很不错啦。
在他们家额外点了几道特色菜。招牌盐焗鹅掌翼不错。很大的狮头鹅掌,拿滚烫的粗粒海盐作为导热源焗出来,金黄油美,还带有淡淡的盐味。还点了一个用鸡蛋焗出来的沙蚕,其实很肥美,但因为比较重口,就不赘述了。
总之,这家餐厅作为我们在顺德唯一一顿午餐选择,有点吃得不太尽兴。 3. 味可道 好不容易来趟顺德,吃得不太尽兴怎么办?继续吃。 我们搜了一下附近,发现有一家叫“味可道”的餐厅点心非常不错,就开车去了那里。稍稍等了等位,上二楼,找一张方桌坐下,把功夫茶沏好,开始点各种点心。服务员看我们只有两大一小(Roger姥姥和姥爷在东莞),就善意地全了一下:“点心差不多了。再点就没法吃菜了。”Roger妈灿烂地笑道:“我们刚吃完午饭,就是过来吃点心的。”服务员大姐当时就是活体的伸着大拇哥表示“佩服佩服”的表情包。 我们为什么选这家呢?因为当时搜到了这家有一款“黑珍珠水牛奶蛋挞”。我这么说吧。从这一天以后,敏敏同学至少提到了十次这个蛋挞,每次提到时,都是一脸幸福,就差说梦话的时候念叨它了。这个蛋挞很嫩,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不常喝水牛奶的原因,总觉得它有一种甜腻的异香。蛋挞上还放了一层珍珠奶茶里的那种黑珍珠,所以完全符合美食节目的经典评价——珍珠弹牙,蛋挞入口即化。
这家的其他点心也不错。桂花糕做得像一块翡翠,碧绿透亮还有一层一层的奶霜夹在中间。炸鲜奶的外皮很脆,鲜奶瓤儿很香甜。乳鸽不能错过,外皮松脆还不干,肉又嫩又有嚼头。
4. 马姐牛杂 顺德不止美食很多,有一处叫清晖园的古迹也很值得一逛。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私人园林,后来被清朝龙家买下来,屡经修缮扩建。里面是很清雅的灰色园林建筑,布局很不俗,但细部的装饰和亚热带植物,又显露出岭南风格。 逛完清晖园出来,发现一条街都是好吃的小吃,以牛杂居多。所以在据说登上过《寻味顺德》纪录片的马姐牛杂,买了一小份牛杂,和一碗双皮奶。牛杂很入味,筋道但不塞牙。双皮奶是顺德本色,总之是很惬意的一次小发现。
二.、东莞篇 以前不知道东莞有哪些美食,这次发现这里的客家菜和农家饭都很好吃。 1. 客家园 这家是连锁,在深圳和东莞都有。客家菜我也没什么研究了,但特色菜都吃得很满意。客家菜吃土猪比较多,有两道菜都非常好吃。一个是几乎每家客家菜餐厅都能点到的土猪汤,汤一点都不油腻,但有着浓郁的肉香。另一道菜更值得提一下,叫古法焖全猪。我因为之前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对顺德的均安蒸猪念念不忘,但可惜这次去顺德没有吃成,所以看见这道菜特别有亲切感,赶紧点了一份。后来发现显然不是一整头猪端上来那么夸张,但是猪身上各个部分都有几块,放在陶质煲仔里焖熟,很有小时候吃的猪肉味。
爽口白鳝令人叫绝,豉汁味道刚刚好,绝不像北方做河鲜那样大油大盐喧宾夺主,通体都是鲜味,最妙的是鱼肉脆到怀疑是在吃脆骨了。 2. 好旺来农庄 这是一家货真价实的农家乐,极其值得推荐。 开车到一片乡村,然后从山坡下一个拱门开进去,崎岖村路之后,一片坐落在鱼塘旁边的、像回廊一样的餐厅出现了,回廊下摆着一张一张大圆桌,也是阿多私房菜那样的中间挖了一个炭火炉灶。 点了一条他们家的特色豆豉蒸鸭嘴鱼,极好。广东人做鱼真实棒,无论多大多小的鱼,无论是清淡还是浓烈,鱼肉都是一水的脆嫩。当然,现捞现做的食材,怎么都不会差的。 还有一大锅焖鹅。我特别爱吃鹅,烧鹅、潮汕卤鹅、铁锅炖大鹅我都喜欢。这道焖鹅不是潮汕卤水那一挂的清淡风,油盐加得很足,大家围坐在炭火加热的铁锅前,斩成大块的鹅肉浸透汤汁,吃起来很过瘾。
他家的煲仔饭很出名,我点了一份鹧鸪饭,感觉别有风味。
三.、深圳篇 深圳各个区的美食分布各异,说两个吃得很爽的餐厅,而且都回头客了一次。 1. 陈鹏鹏卤鹅店 虽然深圳各区的吃的散落各处,但大部分人都得来宝安机场吧。严重推荐机场出发大厅楼上的陈鹏鹏。 他们家应该在全深圳都有连锁,但在机场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实在有种捡着便宜的快感。很正宗的广式狮头鹅卤法。鹅肉饭或者鹅油面里,会放好几块卤好的鹅肉(推荐点鹅下庄,就是鹅的后半身,比较肥美一些),半个卤好的鹅蛋,两段青绿的芥蓝,再浇上两勺特制卤汁,拌匀了就是天下美味。 七秒鹅肠肥肠(谐音梗妙用)推荐。在滚开的汤里汆了七秒的鹅肠,吃起来那个脆,那个美。真不愧是奇妙鹅肠。 就像我觉得顺德鱼生和日料鱼类刺身可以分庭抗礼一样,潮汕卤鹅店的粉肝也觉得可以抗衡法式鹅肝。如同凝脂一般细腻,还有着卤味的特有清香,非常适合搭配威士忌。顺便说一句,陈鹏鹏店里,居然还陈列着一些建议搭配卤鹅的威士忌,选的是不太常见的格兰歌尼18年,实在太有品了。 因为我们几个都爱吃这家,以至于我们下飞机的第一餐和临上飞机的那一餐,全都是陈鹏鹏。入股不亏绝对值得一试。 2. 粤集 深圳龙岗区万象天地的一家美好餐厅,美好到也是吃了两次。而且它还是米其林一星。 他们家有个摇摇鸡,很网红,也很好吃。类似于前几年流行的摇滚沙拉的做法,把蛋黄酱、熟鸡肉、配菜和一些松脆的薯片放在塑料袋里摇晃,倒出来一吃,美味!Roger的最爱之一。
我的最爱是他们家的焖水鱼(就是焖甲鱼),汤汁浓厚鲜香,肉嫩且烂乎,裙边烧得尤其好,像花胶一样。 咸蛋黄焗南瓜也是Roger的最爱之一,外层脆壳放的咸蛋黄很足,都能吃到满口的蛋黄香,夹心的南瓜嫩得像流沙包一样,甜咸口儿很适合小孩吃。 对了,还有招牌海苔一口酥豆腐。发现客家菜很会做豆腐,这道菜卖相有点像北京的干炸丸子,外面有层金黄色的硬壳,撒了一些海苔末,咬开后里面像鸡蛋羹一样嫩的豆腐(绝不是掺了鸡蛋的日本豆腐,就是豆腐本腐),入口即化又得用一次了。而且,这道菜很考验筷子功,夹轻了夹不起来,夹重了就在盘里绽放。Roger筷子用得很好,为了给我们炫技,吃了小半盘儿。 差不多就是这样,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每天我们都陷入同时自我拷问“我是不是吃得太多了”和“我是不是吃得太少了”的哲学状态,其实还有很多没吃,比如著名的陈村粉、烧味还有油盐饭。我们商量好了,每年天冷的时候都过去几趟,好好吃个痛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