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不如“补肾”

 梵哥 2020-10-13

补虚之法,历来有“健脾”与“补肾”之争。其同者均从“本”治。健脾者抓“后天之本”,补肾者抓“先天之本”。其异者,健脾实质是调补气血,补肾者实质是调整阴阳。脾土属中焦,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中枢,中焦运化正常,则承上启下、升清降浊,脏腑的生理活动就能平衡,正气由虚转旺,“邪不可干”。所以“健脾”派力主调补中焦脾土。但是补气养血之品,一者性温,易有热性炎上之虑,过量常服,致口干咽燥,甚则鼻衄躁烦;二者味腻,常有碍胃减纳之弊,过量常服,多致食纳下降,得不偿失。


肾脏属下焦,在五脏六腑中惟独肾脏有双性,既阴又阳,既水又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的生理活动包括脾土的运化,全赖肾气的蒸化。肾阴不足,影响“肾藏精”的功能,使生长发育、生殖繁育失调,缺乏物质基础;肾阳衰弱影响“肾为气根”的功能,使脾土的运化,人体的热能下降,缺乏生命动力,可见肾脏在人体中的主宰作用。补肾者必调阴阳,这比健脾更全面,而且可克服补气养血之品炎上和碍胃的两个弊端。


由于阴阳互根,阳衰可及阴,阴损可及阳,故“补肾”时当遵循景岳之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也就是在温补肾阳时,稍配滋阴之品,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杜仲、寄生辈。在滋补肾阴时,稍佐温阳之品如蛇床子、仙灵脾、菟丝子、肉苁蓉、巴戟类。临证时应用“补肾”法,一般以杞菊地黄汤为基本方,再佐以1~2味温阳之品。其中生地滋肾阴为君,以黄精易萸肉伍枸杞子滋肝肾之阴,山药滋脾肾之阴为臣,4味相得益彰,肝、脾、肾阴俱滋;泽泻、云苓,淡渗利湿,滋而不滞为佐;丹皮、菊花,清泄虚火,温而不炎为使;伍1~2味温阳之品,常用蛇床子、仙灵脾以阳中求阴。然后再随病和随证加味,成为有效的补虚基本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