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太平轮沉没”之迷,船长拒绝救援,近千人遇难…

 唯我英才 2020-10-14

来源:头条号大狮

提起“泰坦尼克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纵使不知道这艘大船的历史,也能从那部经典的好莱坞同名大片中获悉一二。然而却鲜有人知道,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中国也曾有发生过一段类似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史称“太平轮沉没事件”。

许多年后,幸存者在讲述那段悲惨的历史时,将沉船的责任推到船长的头上,声称若不是因为船长那句“一切都好”,或许还不会造成那么多的人葬身海底。

1949年的1月下旬,大批东北人和北方民众涌向上海黄浦江码头,他们的身份都不简单,有文人墨客、有政商名流、有军界大佬、有千金小姐、有富家少爷、有寓公老爷,总之全都是上流社会的人物,他们涌入黄浦江码头的目的,是要搭乘“太平轮”迁徙到台湾。

因为几乎所有想要登船的人都贿赂了船长和船员,因此只能容纳508人的船,硬生生超载了500多人。除了这些名流人士之外,他们还携带数目难以计数的黄金、古董、珠宝首饰,人员本就超载,数不清的大箱子小箱子又被陆续搬运上船,直接对行船安全造成了影响。

1月27日,这一天是小年夜,就在这天晚上,太平轮起航了。谁也不曾料想,仅仅几个小时后,太平轮就因撞船而沉没海底。

大约是在晚上11点45分,行至舟山白节山海域的太平轮,与满载木材和煤炭的建元轮相撞。侥幸逃过一劫的乘客叶伦明亲眼目睹了两艘船相撞的全过程,他当时正在甲板上看夜景,猛然发现前方出现一艘大船,他于是大声喊叫,但无济于事,眼见太平轮的船头直直插入建元轮的船身。强烈的撞击使得他险些从从甲板上掉入海中,受惊的乘客纷纷跑了出来,所有人尚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船长出来后,用扩音器告知乘客“我们的船没事”,并一味地强调“一切安好”,让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区域,不要惊慌,船很快又能重新启动。乘客纷纷要求换船,然而遭到船长的拒绝,同时也拒绝了其他货轮的救援,并要求船员安抚乘客。

在两船相撞之后,建元轮曾发出过求救信号,接收到信号的盛京轮曾反复询问太平轮是否需要救援,得到的答复仍旧是那句“一切安好”。盛京轮认为没事,随即远离。

船长在安抚乘客的期间,命人立即检查太平轮的损坏情况,但他真的低估了这次冲撞所造成的危害,海水从裂缝处灌入密隔舱,船身很快重心不稳,逐渐向右倾斜,然而太平轮仍不断前进。高温锅炉遇到冰冷的海水,产生大气爆,伴随着一声巨响,太平轮连同那些名流和数不清的财宝沉入海底。

1月28日凌晨,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军舰经过出事海域,发现海面有幸存者,随即展开营救,最终救起35人,但其中一位女士因为体力不支而死亡,其余34人全部生还。舟山群岛的渔民也陆续救起生还者大约50人。尽管随后又展开多方救援,但获救者寥寥无几。如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之父李浩民、前辽宁省政府主席徐箴、音乐家吴伯超等等名流人物都因这场船难而殒命。

太平轮

事后,国民政府派出调查组进行了调查,发现船难发生的原因跟严重的钢条超载有关,太平轮原本只能承载150吨钢条,却因船运公司收了600吨的运费,因此多放了450吨的钢条。加之乘客又携带大量物资登船,使得原本已经超载的太平轮早已超出负荷。除了严重的超载之外,还有船长的那句“一切安好”,都是导致这场灾难的诱因。

对于太平轮沉没事件,《大公报》在1949年2月2日的社评《海上又出惨剧》中提出了三点疑问,“1.驾驶能力;2.太平轮逾龄、救生设备不全;3.轮船超重。”但在民间,关于两船相撞有其他原因,比如1949年2月7日出版的《台湾新生报》总结了民间的三个原因,首先是太平轮抄小路,走错了航线,然后是太平轮装载了600吨钢材严重超载,最后是两船相撞时船员正在喝酒。

幸存者徐志浩说,两船之所以相撞是因为大副喝了酒,把驶舵重任交给了三副,三副睡觉忘记了调舵。

幸存者葛克回忆:“船难发生,每个人都惊慌失措,争相逃命;救生圈不够,葛克带着妻小往海里跳。船沉没,船舱的木板、衣柜、箱子四处飘落。会游泳的人抓着板子就在海上漂浮,不会游泳的、力气小的,没多久就再也见不着人影了。凛冽的海浪滚动着冰冷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小孩、大人的哭泣、尖叫,凄厉地划过深夜。入冬的海水,越来越冷,许多人熬不住冰冷,逐渐失去体温而松手、沉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