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零七: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23年,鲁文公四年,狗年(戊戌年)。这一年,鲁文公访问回国后被国内事务缠身,从齐国娶媳妇、赋诗迎卫使、遇上奶奶驾鹤,够忙乎的一年。国际社会,依然是晋、楚、秦巨头的舞台,特别是楚国人灭亡江国,让同为赢姓的秦穆公大为感叹,“穿素服,不居正寝,减膳撤乐(降服、出次、不举)”,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楚国强大起来的焦虑和警惕,这也是他临终前选择“秦晋”之好战略的深层原因。晋国一时强大,不可怕;楚国持续强大,才可怕。《诗经··周颂·清庙之什·我将》说,“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意思是要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保有福禄。春秋进入这个阶段,秦国已经是当时国际社会的第三极,算是很强大的国家了,秦穆公也于去年称霸西戎,尽管如此,秦国国君还始终保持这种惕励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也是四百年后秦国可以一统天下的深层原因所在。为政如此,为人何偿不是如此!

        “四年,春,公至自晋。夏,逆妇姜于齐。狄侵齐。秋,楚人灭江。晋侯伐秦。卫侯使宁俞来聘。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孔子老先生用44字记载今年7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楚人灭江,释放出楚国的强劲发展势头。

             (一)

            “四年,春,公至自晋。”

        鲁文公四年,春季,鲁文公访问晋国回国。

        鲁文公完成对晋国的国事访问回国,出发前和回来后都告于祖庙,所以《春秋》予以记载。鲁国对晋国的礼数还是挺周到的。

        春季,《春秋左氏传》还补记了三件事。一是晋人释放“替罪羊”卫国大夫孔达归国(二年,卫执孔达以说晋。详见【闲话春秋】之一零五),这是视他为卫国之贤良,赦免了他。二是夏季卫成公就释放孔达的事情到晋国拜谢,借此缓和与“老大”的关系。三是曹共公到晋国商谈纳贡的事情。曹国作为“战败国”,大片土地被晋国带领的一帮兄弟分掉了,还要向霸主纳赋进贡。通过此三件事,表达出晋襄公能让诸侯服从,能够继承老爹开创的霸业。

            (二)

           “夏,逆妇姜于齐。”

        鲁文公四年,夏季,从齐国迎接妇人姜氏。

        鲁国的卿大夫没有到齐国迎接妇人姜氏,这是不合于礼的。君子因此知道“出姜”(才开始嫁过来就这么随便,不见尊贵,所以最终不会被鲁国人所敬信也。鲁文公死后就被废了夫人之位,所以叫做“出姜”)在鲁国不会有好结果,君子的说法是:“用尊贵的礼节行聘(公子遂如齐纳币,是贵聘。详见【闲话春秋】之一零五),而用低贱的礼节迎接她(没有派卿大夫以夫人礼迎,是卑废她),丢掉信用而损害妇女之首(小君)的身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国家中必然使国家动乱,发生在家族中必然使家族灭亡。没有好下场是必然的。《诗经··周颂·清庙之什·我将》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就能保有福禄(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是说人要有敬畏之心,要看重妇女之首这样的身分。

        这是给鲁文公娶的元妃出姜,而《春秋》记载为“妇姜”是因为婆婆(古时称姑)声姜还在。《春秋公羊传》说鲁文公娶的是齐国大夫之女,所以国人轻慢妇姜,不知道是什么依据?!

          (三)

          “狄侵齐。”

        鲁文公四年,夏季,狄人入侵齐国。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现在的齐国,是齐昭公姜潘时代,短短二十年时间里,齐国的实力已经远非他老爹齐桓公在位的时候,看来,国也好,家也好,要少折腾,精折腾,不能多折腾,瞎折腾。

          (四)

          “秋,楚人灭江。”

        鲁文公四年,秋季,楚国灭亡了江国。 

        楚人灭了江国,秦穆公为此穿素服,不居正寝,减膳撤乐,超过了应有的礼数。大夫劝谏,秦穆公说:“同盟灭,虽不能救,怎敢不哀怜?我是自己警惕呀。”江国是赢姓,与秦国同姓(江国情况详见【闲话春秋】之一零六所以秦穆公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吧。不过,通过他的言行,可以看到一个明智的秦穆公和一个何其强大的秦国。君子说:《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中说:“夏朝和殷朝二国,为政不明,四方诸侯,引以为戒。(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秦穆公就是这样的啊。

        个人也好,国家(以国君为代表)也罢,想要立于这天地间,内心必须要有坚守,否则,即使被灭,也会声名利益两茫然。江国原附于楚国,公元前658年与齐桓公、宋桓公盟于贯,弃楚附齐。仅仅过了35年,便被强大的楚国给灭了,而且这种情况下被灭,总是显得江国有点不地道。在春秋时期大国争雄的环境下,生存是个大问题,小国何时被灭,是个大概率事件,只有问鬼神了。既然被灭是一种必然,能够死得堂堂正正,不被后世诟病,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可惜江国没有做到。

          (五)

          “晋侯伐秦。”

        鲁文公四年,秋季,晋襄公讨伐秦国。

        去年秦国讨伐晋国的“王官之役”,晋国人不敢出战,今年却主动打上门来,报去年王官之仇。晋国军队仅仅包围了秦国的“邧”(yuán,也写作元,秦邑,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南、大荔县东北)和“新城”(即原来的梁国新里,与邧相近,秦邑,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东北。公元前641年梁伯在此筑城,又不让人住,后来被秦灭国,这个地方可能还是当初周宣王封秦仲次子梁康叔之处。详见【闲话春秋】之八十八),却没有取得什么结果,无功而返。

          (六)

          “卫侯使宁俞来聘。”

        鲁文公四年,秋季,卫成公派大夫宁俞来鲁国聘问。

        卫国的大夫宁俞(宁武子,甯武子)来鲁国聘问,鲁文公设宴招待他,为他赋《湛露》和《彤弓》两首诗(《诗经·小雅》)。看来这位鲁文公姬兴先生是位文人国君,与谥号“文”相符,稍一高兴就赋诗。甯武子没有辞谢,又不赋诗回答。文公派使者私下探问。甯武子回答说:“下臣以为是在练习演奏的。从前诸侯正月去京师向天子朝贺(杜预注曰:朝而受政教也),天子设宴奏乐,在这个时候赋《湛露》这首诗,那就表示天子对着太阳,诸侯听候命令。诸侯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而且献上自己的功劳。天子因为这样而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以表彰功劳而用宴乐来报答。现在陪臣前来继续过去的友好,承君王赐宴,哪里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

        孔子称赞宁武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国君)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出其才智,帮助君主施行政治;当国家(国君)无道时,他就装傻,自保其身,免于祸患。并深深地感叹说,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现在鲁文公赋《湛露》这首诗是失礼的,宁武子佯装不知,这是其“愚不可及”的一个典型而具体的例证。

          (七)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鲁文公四年,冬季,十一月初一,鲁庄公的妾夫人风氏死了。

        夫人风氏,指的是鲁庄公的妾、鲁僖公的母亲、鲁文公的奶奶成风(风姓)。成风虽为女流,但却思虑深远,见识卓绝,所以才有了儿子鲁僖公和孙子鲁文公的历史。成风听说了季友出生时的卜辞(右手有友,公室辅助。详见【闲话春秋】之六十八),就与他结交,把儿子公子申嘱托给他。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季友立公子申为国君,即鲁僖公(详见【闲话春秋】之六十八)。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都姓风,主管太皞和济水神的祭祀,服从中原各国。鲁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邾国人灭亡须句,因为须句是成风的娘家,须句国君逃亡到鲁国。成风对僖公说:“尊崇明祀,保护弱小,这是周的礼仪;蛮夷扰乱中原,这是周的祸患。若封了须句国的爵位,这是尊崇太皞、济水神,修明祭祀,缓解祸患。”于是,鲁僖公便出兵教训了一顿邾国,把须句国的地盘从邾国夺了回来,把须子送回国去继续当国君(详见【闲话春秋】之八十)。就此两件事情,就完全可以看出这个女人的厉害之处了。成风虽然不是鲁庄公的元妃,但《春秋》给予的礼节等同夫人,即书夫人、书薨、书葬,以示重视和尊重。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