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二百零四:克己复礼,仁也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30年,鲁昭公十二年,羊年(辛未年)。今年是周景王十五年,按“满五露脸”的规则,请周天子周景王出来一下,告诉读者现在是东周王朝春秋时代,自己也刷一下存在感。这一年,鲁国内,鲁昭公和公室的拥护者与“三桓”之间展开了较量,“三桓”与公室矛盾开始显现,鲁昭公访问晋国“至河而还”,代替其出访问的公子(xìn)“出奔齐国”,深层的原因就是公室与“三桓”争斗胜负。弃苍生,忘国家,为争权逐利,鲁国已经不可救药。国际上,齐国走强,纳北燕伯,与晋国叫板,实力就象怀孕,有了藏不住;晋国勉强维持,国内世家大族矛盾突出,无暇他顾;楚国暂走低,老大楚灵王任性而为,不按规矩出牌,虽然危及他国,但伤害最大的还是楚国自己。楚国大夫子革在劝谏灵王时用到孔子的话:“克己复礼,仁也。”意思是,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这就是仁。礼,是“社会契约”,尽管不同社形态有不同的礼仪,但都基本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在当时的情况下,楚灵王如果能够这样做,难道还会有乾谿的杀身之祸吗?楚灵王如此,鲁昭公、鲁国“三桓”、晋昭公、齐景公等当世之人和后世多少人都应如此。克己私欲,复于规律,是安身立命之道,是天地万物之仁。

       十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三月壬申,郑伯嘉卒。夏,宋公使华定来聘。公如晋,至河乃复。五月,葬郑简公。楚杀其大夫成熊。秋七月。冬十月,公子憖出奔齐。楚子伐徐。晋伐鲜虞。”

       孔子老先生用71字记载今年10大新闻事件,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齐师纳燕伯”,这表明齐景公时代的齐国又在努力向大国迈进。

           (一)

            “十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

        鲁昭公十二年,春季,齐国的大夫高偃帅师把北燕国的送到了阳地。

        燕惠公《春秋》关于“北燕伯”的记载语焉不详,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猜测的空间。公元前536年,齐景公亲自送过一次北燕伯(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九十八),那次送的是燕简公。当时《春秋左氏传》的记载是燕简公当年死了,第二年燕悼公即位,《春秋》纪年,今年也是燕悼公6年。现在,《春秋》又记载齐国大夫高偃帅师把北燕伯(燕简公)送到了阳地(今河北保定市唐县东北部的高昌镇南固城村,因地处尧山(都香山)之阳而得名,后因尧帝为唐侯时都于此改称唐),还是没有送到位,只是送到了别邑。难道燕简公能够死而复生?还是上次燕简公没有死?被齐景公又带回了齐国?不解之谜!《春秋公羊传》则给出了更大胆的解释:“纳北燕伯于阳”的“伯于阳”是什么人(认为“伯于阳”是人名,误。)?是齐国的公子阳生(又称齐阳生。阳生,齐侯阳生,即齐悼公)。孔子说:“我那个时候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他身边的人就说:“您如果已经知道有错了,为什么不改正呢?”孔子说:“对你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该怎么解释呢?《春秋》是一部信史,在遵守尊卑秩序方面,只有齐桓公、晋文公这些霸主主持的盟会能够以德的优劣、国家的大小来排列次序;不是齐桓公、晋文公他们主持的盟会,就只能按照主持盟会者的意志来办,即使不遵守尊卑等级秩序,也不更改;如果在褒贬诸侯时,用词方面有错误,就是我孔丘的罪过。”

        看明白了吗?不明白?!那就对了!本身就是一个悬案,如果能看明白,那在下就佩服您啦!

            (二)

           “三月壬申,郑伯嘉卒。”

        鲁昭公十二年,春季,三月二十七日,郑简公姬嘉死了。

        郑国与鲁国是同盟国家,从鲁襄公九年郑简公即位开始,郑、鲁共同参加的会盟有7次,其中5次两国国君参加,有两次是两国大夫参加。郑简公的葬礼由执政大夫子产来料理,从办理丧事的思路和作法,可以看出子产“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比今天神州大地上动用黑社会进行强拆的国家治理理念要强很多倍,今人愧对古人!

        郑国将要为安葬而清除道路上的障碍。到达游氏的祖庙,准备拆毁它。子太叔(游吉,子游之孙)让他手下清道的人拿着工具站着,暂时不要去拆,说:“子产经过你们这里,如果问你们为什么不拆,就说:‘不忍毁掉祖庙啊。对,准备拆了。’”这样一番以后,子产就让清道的人避开游氏的祖庙。这是世家大族游氏为保往自己的祖庙而为子产设的局,子产全盘接局。管理坟墓的人的房屋,有位于当路的。拆了它,就可以在早晨下葬,不拆,就要到中午才能下葬。子太叔(游氏代表人物)请求拆了它,说:“不拆,把各国的宾客怎么办?”不关游氏产业之事,就鼓励子产去随意拆毁,可以看出游氏这种世家大族的格局!子产说:“各国的宾客能够前来参加我国的丧礼,难道会担心迟到中午吗?对宾客没有损害,只要百姓不遭危害,为什么不做?”于是就不拆,到中午下葬。君子认为:“子产在这件事情上懂得礼。礼,不会毁坏别人而成全自己的。”(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三)

          “夏,宋公使华定来聘。”

        鲁昭公十二年,夏季,宋元公派大夫华定来鲁国聘问。

        今年是宋元公二年。宋国司徒华定(华椒之孙)来鲁国聘问,是为新即位的宋君通好。鲁国设享礼(通俗地讲,即有歌舞地宴会)招待他,为他赋《蓼萧》这首诗(《诗经·小雅·白华之什》),他不知道,又不赋诗回答。叔孙昭子(叔孙婼)说:“他必定会逃亡。诗中所说宴会的笑语不怀念,宠信和光耀不宣扬,美好的德行不知道,共同的福禄不接受,他将凭什么在卿位?”这位华定先生在鲁昭公二十年时果然逃亡。

          (四)

          “公如晋,至河乃复。”

        鲁昭公十二年,夏季,鲁昭公到晋国去,走到黄河边就返回来。

        齐景公、卫灵公、郑定公到晋国去,朝见新立的国君。鲁昭公也到晋国去朝见,到达黄河边又返回鲁国,为什么呢?原因在鲁国占取莒国田地(公元前532年,详见【闲话春秋】之二百零二,莒国人向晋国控诉,晋国正好有平公的丧事,没有能够处理,所以此次晋国辞谢鲁昭公访问晋国。于是公子慭(yìn,子仲)就代替鲁昭公到了晋国祝贺新君即们。也有人说是鲁国国内不稳定,季平子为保季孙氏的利益而阻止了鲁昭公去晋国。

        晋昭公设享礼招待诸侯,子产辅佐郑定公,请求不参加享礼,请求丧服期满然后听取命令(郑简公之丧)。晋国人答应了,这是合于礼的。

        晋昭公和齐景公举行宴会,上军将中行穆子(荀吴)相礼(作主持人)。以箭投入壶中为乐,晋昭公先投,穆子说:“有酒像淮流,有肉像高丘。寡君投中壶,统帅诸侯。”投中了。齐景公举起矢,说:“有酒如渑水,有肉像山陵。寡人投中壶,代君兴盛。”也投中了。伯瑕(士文伯)对穆子说:“您的话不恰当。我们本来就称霸诸侯了,壶有什么用?还是不要把投中看成希奇事。齐君认为我们国君软弱,回去以后不会来了。”穆子说:“我们军队统帅强而有力,士兵争相勉励,今天就像从前一样,齐国能做些什么?”齐国大夫公孙傁(sǒu)快步走进,说:“天晚了,国君也累了,可以出去了!”就和齐景公一起出去了。

        齐景公始终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的霸业,对老祖宗称霸的故事他都非常感兴趣。正是由于有这种政治抱负,早年的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纳谏,关心臣民。以晏婴为齐相,齐国的国势渐渐恢复。

        在与诸侯国的交往中,景公还注意不卑不亢,尤其是对待争霸的对手晋国,有理有节地维护齐国的大国地位。齐景公在这次宴会中象征性的较量上,也不甘心屈于晋国,正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俗话说:“弱国无外交。”齐景公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的向晋昭公挑衅,背后便是日益强大的齐国。聪明的晋昭公意识到齐国渐有与晋国争霸之势,齐国的强大是一方面,但是晋国六卿的内斗才是最关键的。

         (五)

          “五月,葬郑简公。”

        鲁昭公十二年,夏季,五月,郑国安葬了郑简公。

        郑简公时期,郑国坚定地奉行了“亲晋”的政策,不再象以前那样晋来从晋,楚来随楚,做顺风倒的“墙头草”,从而与晋国和中原诸侯之间建立了坚定的战略同盟,既避免了“晋国集团”的打击,又让“楚国集团”在对郑国采取行动时有所顾忌,大幅度地减少了战争数量,有效地保障了郑国的国家安全。

        郑简公,姬嘉,郑国第17任君主。郑釐公(郑僖公)子,公元前565-公元前530年在位36年。终年40岁。

          (六)

          “楚杀其大夫成熊。”

        鲁昭公十二年,夏季,楚国杀了人们的大夫成熊。

        楚灵王认为成熊(字虎)是若敖的余党,就杀死了他(成虎,令尹子玉之孙,与斗氏同出於若敖。公元前605年,鲁宣公四年,斗椒作乱,现在楚灵王拿这“陈芝麻烂谷子”说事)。有人在楚灵王那里诬陷成虎,成虎知道了,但是不能出走。《春秋》记载说“楚杀其大夫成虎”,这是由于他留恋楚灵王的宠幸,却因谮(zèn)言而送了性命。

          (七)

          “秋七月。”

        鲁昭公十二年,秋季,七月。《春秋》无大事记载,但按照“四时具备,方为一年”的体例,仍然记载时令。

          (八)

          “冬十月,公子憖出奔齐。”

        鲁昭公十二年,冬季,十月,鲁国公子憖(xìn)逃亡到齐国去了。

        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第六代宗主季平子(季孙意如)即位后,对南蒯(kuǎi,南遗之子,季孙氏费邑宰)不加礼遇。南蒯对子仲(公子憖)说:“我赶走季氏,把他的家产归公,您取代他的地位,我带着费地作为公臣。”子仲答应了。南蒯告诉叔仲穆子(叔仲带<叔仲昭子>之子,注意叔仲与叔孙的区别),同时把原因告诉了他。

        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第五代宗主季悼子(季孙纥gē,季孙宿季武子之子,季孙意如季平子之父)死的时候,叔孙昭子(叔孙婼)由于“再命”(春秋时期任命卿的程序)而做了卿士,这是在季平子为卿之前。等到季平子进攻莒国得胜,叔孙昭子改受“三命”(也是春秋时期任命卿的程序,季平子伐莒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三十四。叔仲穆子想要离间季氏和叔孙氏两家,对平子说:“三命超过了父兄,这是不合于礼的。”季平子说:“是这样。”所以就让叔孙昭子自己辞谢。叔孙昭子说:“叔孙氏发生家祸,杀死嫡子立了庶子,所以婼才到了这一步(公元前538年)。如果是因为祸乱而来讨伐,那么我听从命令了。如果不废弃国君的命令,那么本来就有我的位次。”叔孙昭子朝见,命令官吏说:“婼打算和季氏打官司,写诉讼辞的时候不要偏袒。”季平子畏惧,就归罪于叔仲子,因此叔仲穆子、南蒯、子仲就打季氏的主意。

        子仲告诉鲁昭公,就跟随鲁昭公去了晋国,躲了!南蒯害怕打不赢,带了费地叛变到了齐国。子仲回国,到达卫国,听到动乱的情况,丢下副使先行逃回国内,到达郊外,听到费地叛乱就逃亡到齐国。

        南蒯将要叛变的时候,他的家乡有人知道情况,走过他门口,叹了口气说:“忧愁啊,愁啊,忧啊!想法高而智谋浅,关系近而志向远,作为家臣而想为国君图谋(言思深而谋浅,身近而志远),要有人材才行啊!”南蒯将要到费地去,请乡里的人喝酒。乡里有人唱歌说:“我有块菜地,却生长了枸杞啊(枸杞,指南蒯,想在费地作乱,如杞生於园圃,不合时宜)!跟我走的是大男子呵,不跟我走的是鄙陋的人呵,背弃他亲人的人可耻呵!得了得了,不是我们一伙的人士呵!”

        季平子想要让叔孙昭子赶走叔仲子。叔仲子听到了,不敢朝见。叔孙昭子命令官吏告诉叔仲子在朝廷上等待办公,说:“我不充当怨恨聚集的角色。”还是比较明白,不做替人出头的冤大头,让别人当枪使。

          (九)

          “楚子伐徐。”

        鲁昭公十二年,冬季,楚灵王讨伐徐国。

        楚灵王在州来(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北)打猎阅兵,驻扎在颍尾(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正阳关),派楚国的五位大夫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带兵包围徐国(吴国的属国)以威胁吴国。楚灵王驻在乾谿(xī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韩老村),作为他们的后援。下雪了,楚灵王头戴皮帽子,身穿秦国送的羽衣,披着翠羽披肩,脚穿豹皮鞋,手拿着鞭子走了出来。楚国太仆仆析父作为随从。

        右尹子革(郑丹或然丹)晚上去朝见,楚王接见他,脱去帽子、披肩,放下鞭子,和他说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楚始封君),和吕级(伋,齐丁公,姜太公之子)、王孙牟(髡kūn,卫康伯,卫康叔之子)、燮父(xiè,晋唐叔虞之子)、禽父(伯禽,周公姬旦之子)一起事奉康王,齐、晋、鲁、卫四国都分赐了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成周,请求把鼎作为赏赐,周天子会给我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住在荆山僻处,乘柴车、穿破衣以开辟丛生的杂草,跋山涉水以事奉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枣木箭作为进贡(桃弧棘矢可避邪,楚国也只能出产这些东西了)。齐国,是天子的舅父。晋国和鲁国、卫国,是天子的同胞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得到赏赐,而他们却有,现在是周朝和四国顺服事奉君王(指楚灵王)了。将会都听从您的命令,难道还爱惜鼎?”楚灵王说:“以前我们的皇祖伯父昆吾,居住在旧许(今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张潘镇)。楚国陆终氏生六子,长子昆吾,少子季连。季连,楚之祖,所以称昆吾为伯父。昆吾尝居许地,故曰旧许是宅。现在郑国人贪利这里的土田而不给我们。我们如果求取,他会给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朝不爱惜鼎,郑国还敢爱惜土田?”楚灵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僻而害怕晋国,现在我们大大地修筑陈国、蔡国和两个不羹城的城墙,每地都有战车一千辆,您是有功劳的,诸侯会害怕我们了吧!”子革回答说:“害怕君王啊!光是这四个城邑,也就足够使人害怕了,又加上楚国全国的力量,岂敢不怕君王呢?”

        楚国大夫工尹路请求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以装饰斧柄(鏚qī,斧。柲,柄),谨请发布命令。”楚灵王走进去察看时,太仆析父对大夫子革说:“您,是楚国有名望的人。现在和君王说话,答对好像回声一样,国家将怎么办?”讥其顺从楚王心如响应声。子革说:“我磨快了刀刃等着,君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指真正的劝谏很厉害)。”

        楚灵王出来,又和子革说话。左史倚相(据说是左丘明的祖父,也有说是《左氏春秋传》的作者,楚国之宝、良史)快步走过,楚灵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您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放纵他自己的私心,周游天下,想要让天下到处都有他的车辙马迹(这是《山海经》中的内容,现在被《春秋左氏传》引用,看来已经流行于当世了)。祭公谋父作了《祈招》这首诗来阻止穆王的私心,穆王因此得以善终于祗宫(zhī周穆王元年筑祗宫于南郑,今陕西渭南市华县北)。下臣问他这首诗,他都不知道。如果问更远的事情,他哪里能知道?”楚灵王说:“您能知道吗?”子革回答说:“能。这首诗说:‘祈招安祥和悦,表现有德者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风度,样子好像玉好像金。保存百姓的力量,而自己没有醉饱过盈之心’(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意思是,国之用民,当随其力任,如金冶之器,随器而制形。楚灵王估计有点惭愧,向子革作揖告别,便独处不出,不进茶饭,不能成眠。有好几天,深感子革之言,但不能克制自己,所以终于遇上了祸难。孔子说:“古时候有话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这就是仁。’真是说得好啊!楚灵王如果能够这样,难道还会在乾谿受到羞辱?”

 

          (十)

          “晋伐鲜虞。”

        鲁昭公十二年,冬季,晋国讨伐鲜虞国。

        鲜虞和肥国都是白狄别种之国,肥国是鲜虞的的属国。晋国的上军将荀吴(中行穆子)假装会合齐军的样子,向鲜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东北部新城铺镇)借路,就乘机进入昔阳(肥国国都,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晋州镇古城村)。秋季,八月初十日,灭亡肥国,带了肥国国君绵皋回国。冬季,晋国在回军途中顺路也教训了一下鲜虞国。史料没有交代肥子绵皋被晋国带回去以后的归属,今山西昔阳县东部东冶头镇曾有肥子故国城,可能是晋国安置肥子绵皋奉祀祖先之所;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北潘庄镇一带曾称肥如城,山东泰安市有肥城市,大概都是晋灭肥后,肥民散处之地。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