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二百三十一:季孙刚死,阳虎即叛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猴年(丙申年)。今年是周敬王十五年,在“逢五露面”之年,这位周王朝的“大哥大”周敬王自造“新闻”,乘着楚国灭亡,派人暗杀了与他争王位失败而逃亡到楚国的王子朝,除却心头之恨,永绝后患。这一年,《春秋》没有记载楚昭王复国的事情,最大的可能是楚国忙于对付吴国,无暇派人向鲁国通报,所以不加记载。而今年所记载的事情中,最发人深省的就是季孙氏宗主季孙意如之死,这是因果规律的最好阐释。鲁国首卿季孙意如(季平子)的父亲早死,他爷爷季武子死后,他就继位为季氏宗主。从季文子、季武子,到季平子,季孙氏在鲁国势力越来越大,一直把持着鲁国朝政。季平子继承武子遗风,辅佐鲁昭公、鲁定公,甚至摄行君位将近十年。鲁昭公在位年间,季平子执政专权。他为人跋扈,与其他公族大夫结怨,急于摆脱“三桓”凌驾公室现状的鲁昭公,联合郈氏、臧氏讨伐季平子。“三桓”中的叔孙氏、孟孙氏发兵援救季孙氏,击败鲁昭公的军队,鲁昭公无奈地逃到齐国。齐国把逃难的昭公当成大夫看待,安置在郓地;鲁昭公无耐地转向晋国求助,季平子却早有先着,他重金贿赂了当时晋国六卿,结果晋国让鲁昭公寄居晋国边城乾侯,吃了“闭门羹”,从此,季平子摄行君位,俨然鲁国君主。季平子的这种僭(jiàn)越行为影响深远,日后他的家臣阳虎作乱,不能不说是受此影响,拜他所赐,正所谓“前有车,后有辙”,“上梁不正下梁歪”。季孙氏自己僭越礼法凌驾于公室之上,大夫执掌国政,因此鲁国从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礼法背离正道。这时候孔子也不做官了,隐退下来整理《诗》、《书》、《礼》、《乐》,弟子更加众多,纷纷从远方到达,无不接受孔子传授的学业。“三桓”虽然联合起来夺取了鲁国国君的权力,但“三桓”也各有他们自己的助手和干部,当时称为“家臣”,这些家臣的力量,也日形膨胀,其中实力最的一位是季桓子(季孙斯)的家臣阳虎,他代表一种反对割据的力量,囚禁季桓子并逼迫其交出了政权,制服了季孙氏,也压制了其他“二桓”。阳虎在稍后出任鲁国的宰相,执掌鲁国政治三年之久。他谦卑地延揽专家,曾亲自拜访过孔丘,邀请孔丘任职,但讲求安“分”守己的孔丘,不满他的违礼僭越,担心他的政极稳定,所以没有接受。如何评价季平子和阳虎,立场不同,则观点不同。如果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阳虎更接近普通百姓,更具有先进性。

       五年,春,王三月亥朔,日有食之。夏,归粟于蔡。于越入吴。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孔子老先生用49字记载今年6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应是季孙意如之死,阳虎发生叛乱,昭示了因果规律诚不欺人。

           (一)

            “五年,春,王三月亥朔,日有食之。”

         鲁定公五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三月初一,发生了日食。

        根据现代历法推算,此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505216日,是日环食。每天有异象,后儒必牵强附会,只是孔子老先生只记载,不发挥,可谓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二)

         “夏,归粟于蔡。”

        鲁定公五年,夏季,鲁国送粮食给蔡国。

       综合“春秋三传”的意思可以看出,蔡国去年受楚国围困,今年发生了饥荒,所以诸侯们都送给蔡国救饥粮。当然《春秋》是鲁史,就记载了鲁国把粮食送到蔡国,用来救济急难这件事,这是怜悯蔡国没有粮食。这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三)

          “于越入吴。”

         鲁定公五年,夏季,于越国侵入吴国。

        “于越”,是越国的自称,此称谓未能在天下通用;而后来“越”国却成了天下人公用的名称。有心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由于吴国人正侵入楚国,国内空虚,于是越国人就乘机进入吴国。越国直至允常死的那一年(8年后的公元前497年)方有纪年,此时正是越允常之世。吴国讨伐越国始于前510年,由此看来,这次越国的举动,也是吴国以前拉来的仇恨。所以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除了“于越入吴”,还有“楚昭复郢”,这对吴国来说,也算是一次打击。《春秋左氏传》详细记载了楚昭王复入郢都恢复楚国的过程。

       当初,伍员(伍子胥)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逃亡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尽力干吧!您能颠覆楚国,我一定能复兴楚国。”

        去年(公元前506年),楚昭王被吴国赶出国都郢,在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避难,申包胥就到秦国去请求出兵,说:“吴国贪婪危险如大猪、长蛇,一再吞食中原国家,为害从楚国开始。寡君(楚昭王)失守国家,远在杂草丛林之中,使下臣报告急难,说:‘夷人(吴人)的本性是贪得无厌,如果吴国成为君王的邻国(吴国占领楚国,则与秦国为邻国),这是秦国边境的祸患。乘着吴国还没有安定下来,君王(秦哀公)可以平分楚国。如果楚国就此灭亡,那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仰仗君王的威福派兵镇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利益是最好的说词。秦哀公辞谢申包胥,说:“我知道您的意见了,您姑且到宾馆休息,我们要商量一下再答复您。”这是有点推托不想管闲事。申包胥回答说:“寡君逃亡到杂草丛林之中,还没有得到安身的地方,下臣哪敢去休息呢?”申包胥靠着秦国宫室的院墙站着,嚎陶大哭,日夜哭声不断,七天不喝一口水。秦哀公大为感动(实在是利益吸引,有所不舍,而非被一人哭声感动),赋了《无衣》这首诗(《诗经·国风·秦风》),其中“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意思是振兴王师,同仇敌忾,与楚国共进退。申包胥叩头九次,然后坐下。秦军于是出动。

        今年,申包胥带着秦军到达,秦国大夫子蒲、子虎率领战车五百辆(三万七千五百人)以救援楚国。子蒲说:“我不知道吴军的战术。”让楚军先和吴军作战,秦军在稷地(今河南省南阳市桐伯县)和吴军会合,在沂地(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境)大败吴国夫概王。吴国人在柏举(今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东北)俘虏了楚国大夫薳(wěi)射,薳射的儿子率领溃逃的士兵跟随令尹子西(公子申,字子西,楚平王的庶长子,楚昭王的异母兄,为人仗义),在军祥(今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西南)地方打败了吴军。

        秋季,七月,子期(楚昭王之兄公子结)、秦军大将子蒲灭亡唐国,这是对唐国跟随吴国讨伐楚国的清算和报复。小国的命运何其艰难啊!唐国,姬姓,位于现今湖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国都在今在今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唐县镇,属“汉阳诸姬”之一。在史料中,涉及的唐侯只有唐惠侯(公元前597年“邲之战”)和唐成公(公元前506年)。

        被秦楚联军在沂地大败的夫概王畏罪不敢见吴王阖闾,九月,夫概王(夫燍)便就近直接回国,自立为吴王,号夫概。吴王阖闾一听后院起火,立即回击夫概,夫概兵败,逃亡楚国,被楚国封在堂溪(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西北),就是后来的堂溪氏。

        吴军在雍澨(今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打败楚军,秦军又打败了吴军。吴军驻扎在麇地(今址不详,应该离雍澨不远),子期(楚昭王之兄公子结)准备用火攻打吴军,令尹子西(宜申)说:“父兄亲戚的尸骨暴露在那里,不能收敛又要烧掉,不行。”去年,楚人与吴战,多死麇中,言不可一起焚烧。子期说:“国家将要灭亡了!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觉,国家如果复兴,他们就可以享有以往的祭祀了,哪里还怕烧掉尸骨?”楚军放火焚烧吴军,又接着进攻,吴军败退,又在公婿之溪(今襄樊市襄阳区)作战,吴军大败,吴王就撤兵回国了。吴军俘虏楚国大夫闉(yīn)舆罢。闉舆罢请求先行到吴国,就乘机逃回了楚国。吴国也是走背字了,唯得楚国一大夫,却又失掉了。时运不行了,内乱外不克。叶公诸梁(司马沈尹戌之子,字子高。沈尹戌食采于叶,其子以邑为氏)的弟弟后臧与他母亲在吴国,后来后臧抛弃了他的母亲回到楚国。吴入楚,获后臧之母。楚国安定,后臧弃母而归,叶公见后臧不仁不孝,就一直不用正眼看他。

        吴王阖闾撤兵,楚昭王进入郢都。有点象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复入南京。当初,楚国大夫鬬(dòu)辛听说吴军将帅争住楚国宫室,说:“我听说:‘不谦让就会不和睦,不和睦就不能远征。’吴国人在楚国争夺,必定会发生动乱,发生动乱,就必定会撤军回国,哪里能占领楚国呢?”

        楚昭王逃亡到随国的时候,要在成臼(今湖北荆门市的钟祥市南部旧口镇,渡口称臼口,即今旧口,此即楚昭王渡河处)渡河,楚大夫蓝尹亹(wěi)用船把他妻子儿子先渡过河(这是保护妇女儿童的典范啊,只是范围有点小了!),不把船给楚昭王用,等到楚国安定以后,楚昭王要杀他。令尹子西说:“当初子常就因为记挂着过去的怨恨而失败,君王为什么学他呢?”楚昭王说:“好,让蓝尹亹官复原职,我用这件事来记住以往的过失。”楚昭王赏赐鬬辛、王孙由于、王孙圉(yǔ)、钟建、鬬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鬬怀。子西说:“请您不要赏赐鬬怀!”楚昭王说:“大德消除了小怨,这是合于正道的(杜预注曰:终从其兄,免王大难,是大德。)。”申包胥说:“我是为了国君,不是为了自己。国君已经安定了,我还追求什么?而且我也恨子旗(鬬成然,蔓成然,因拥立楚平王有功而索求无度,最终在公元前528年,鲁昭公十四年,被楚平子所杀),难道又要去学子旗贪得无厌吗?”于是申包胥就逃避了楚王的赏赐。

       楚昭王准备把妹妹季芈出嫁,季芈辞谢说:“作为女人,就是要远离男人。可是钟建已经背过我了。”楚昭王把她嫁给钟建,封钟建担任乐尹。

        楚昭王在随国的时候,令尹子西仿制了楚昭王的车子和服饰来收集和保护溃散的人,在脾泄(今湖北省型州市江陵县附近)建立了国都以此安定人心。听到了楚昭王的下落,然后赶去。楚昭王派王孙由于在麇地筑城,王孙由于回来复命。子西问起城墙的高度厚度,王孙由于不知道。子西说:“你如果干不了,就应当推辞,不知道城墙的高度、厚度和城的大小,那还知道什么?”王孙由于回答说:“我坚决推辞,说干不了,是您让我去做了。人人都有干得了的事,也有干不了的事。君王在云梦泽碰上强盗,我挡住强盗的戈,伤处还在这里!”王孙由于脱去衣服把背部给子西看,说:“这是我干得了的。像在脾泄建立楚王行都的事情,我是干不了的。”楚昭王所以能够复国,是因为有这些忠直贤能之臣。

        通过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楚国气数未尽。吴王国不能把楚王国并吞,因为楚王国的面积太大了,平定需要很多时间。而吴国灭亡楚国的第二年(今年),楚王国大臣申包胥就求得救兵,率领秦国战车五百辆向郢都进发。屋漏偏遇连阴雨,船破又遭打头风。于越入吴,吴生内乱,吴王阖闾的弟弟吴夫概率领他的直属部队,擅自回国,自立为王。吴王阖闾不得不撤退回国,当然载着抢掠到手的金银财宝,收获满满,但总觉得一世霸业,仅为财货,格局不大。楚昭王总算得以复国,但楚王国遭到此亡国浩劫,已残破不堪,首都迁至郢都北一百二十公里的鄀城(湖北钟祥西北),长期霸权也到此结束。有人将吴列入春秋王霸之一,那么,吴楚之争后,吴王国最终确立了它的霸权。

          (四)

           “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

        鲁定公五年,夏季,六月十七日,鲁国大夫季孙意如死了。

       季平子,姬姓,季氏,名意如,谥平,亦称“季孙意如”、“季孙”。春秋时鲁国正卿。季武子(季孙宿)之孙,季悼子纥(季孙纥)之子。

        六月,季孙意如(季平子)巡视东野(季孙氏的采邑,即领地),回来,没有到达,十七(丙申),死在房地(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防山乡)。季孙氏的大管家阳虎准备用美玉随葬,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不给,说:“步子改变了,美玉也要跟着改变。”仲梁怀说“改叔改玉”,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鲁昭公的逃亡,季孙意如摄行君事,佩带着玙璠(yú fán,美玉,君所佩)宗庙。现在鲁定公已立,季孙氏应复臣位,“改君步“,则也应当去掉玙璠。阳虎想要赶走仲梁怀,告诉季孙氏家臣公山不狃(子洩xiè,费邑的主管)。不狃说:“他是为着国君,您有什么怨恨的呢?”安葬完季平子以后,季桓子(季孙意如之子季孙斯)巡视东野,到达费地。子泄做费地宰,在郊外迎接慰劳,季桓子对他表示尊敬,而当子泄慰劳仲梁怀时,仲梁怀对他却不表示恭敬。促梁怀当时正受到季桓子的宠幸,所以轻慢于子洩。子泄发怒,对阳虎说:“您要把他赶走吗?”仲梁怀的傲慢终于为自己拉来了仇恨,把公山不狃这个中间力量推向了阳虎一方。这也说明了继季平子之后,季孙氏更加膨胀,离灭亡也不会太远了。

        九月,阳虎(亦书阳货,杨虎、杨货)囚禁了季桓子(季孙斯)和公父文伯(公父歜chù,季桓子的堂弟),并驱逐了仲梁怀。冬季,十月初十(丁亥),杀了公何藐(季孙氏族人)。十二日(己丑),与季桓子在稷门里边盟誓,使阳虎掌握季陈氏之政得以合法化。十三日(庚寅),举行大的诅咒,驱逐了公父文伯(公父文伯)和秦遄(季平子的姑婿)。,两个人都逃亡到齐国去了。

          (五)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鲁定公五年,秋季,七月初三,鲁国大夫叔孙不敢死了。

       叔孙不敢,姬姓,叔孙氏第7代宗主,名不敢,谥成,又被称为叔孙成子,是叔孙婼的儿子。鲁国的大夫,因为《春秋》这本历史“杂志”的原因,而变得比别国的大夫更知名一些。

          (六)

          “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鲁定公五年,冬,中军将晋国士鞅(范献子)帅师围鲜虞国。

        晋国跟这个鲜虞国算是杠上啦!以晋老大的身份和实力,已经连续多年举兵讨伐,但终无结果。公元前507年(前年),晋国的观虎被俘。去年士鞅与卫国孔圉也曾伐鲜虞。今年晋国单独用兵。鲜虞国对晋国来说,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怪兽。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