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五十八:西周亡,春秋始,长安入云烟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771年,周王朝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周平王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决定把国都从宗周丰镐迁到成周洛邑,史称“平王东迁”。此一迁,西周王朝灭亡,三百年国祚(zuò)到此终结;此一迁,东周王朝建立,五百载动荡自兹开启。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之前为“西周”,之后为“东周”。

        历史总是有些非常巧合之事。那位联合犬戎为女儿申后和外孙宜臼(jiù)报仇的申侯,就象今天铁道路口的“搬道工”,将“周王朝号”列车导向了成周洛邑,周王朝的前300年——西周——灭亡,宗周镐京所在的长安地区隐入历史云烟之中;周王朝的后500年——东周——开启,成周洛邑所在的洛阳地区走向历史前台。

        申侯利用犬戎破镐京、杀幽王、掳褒姒,但还保留了一点民族良知,报仇之后,反过身来又联合晋国、郑国、卫国、秦国打败犬戎,与鲁国、许国等礼仪诸侯邦国拥立自己的外孙宜臼为王。有了王,还必须有王城,才能安身立命。当时的周王朝都城丰镐,一方面已经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宫室残破,王畿荒芜,一时难以修复;另一方面犬戎虽然新败,但仍散居在关中一带,对周王室构成严重威胁。而与宗周丰镐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成周洛邑的一派繁荣景象。洛邑自周公营建为东都以来,已经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其地位仅次于宗周丰镐,更重要的是它远离关中野蛮强悍的犬戎。正因为如此,宜臼和他的支持者决定将周王朝的都城东迁。

        于是,在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诸侯的护送下,周平王宜臼进入洛邑王城,以之为首都,并正式即位。这时的周王室衰微,周天子早已失去了其天下“共主”的地位,周平王在晋、郑等大诸侯国的夹持和辅佐下,勉强维持残局,支撑着周王朝的门面。战乱使得周王室丧失了大片的京畿要地,东周王朝从刚一开始就仅仅拥有今天河南西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600余里,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周王朝已经大大衰落了,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齐、鲁、晋、郑、燕、宋、楚等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资源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中国开始走入了诸侯割据的春秋时期。

        长安地区在隐入历史云烟之前,也曾闪过一丝小火星,不过很快就熄灭了。在周平王即位的同时,诸侯虢公翰曾拥立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为周携王,可能是取其“便于携带着逃跑”的意思吧,周朝天下一度出现了两周(东周、西周)并列的局面。这种居然状况持续了十余年,最后,支持周平王的晋文侯攻杀了周携王,周王朝才重新恢复统一。周平王为表彰秦襄公护送自己东迁之功,便把秦国从“附庸”提升为“诸侯”,并将宗周丰镐所在的关中之地赐给秦襄公。

        长安这块风水宝地,由此便为秦所有,成为秦国的福地!淡出历史视野,隐入历史云烟的长安地区,又开始默默无闻地孕育起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王朝:秦王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