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二百六拾七:槐花黄,举子忙,唐朝开科取士多趣闻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唐朝时,朝廷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逐步完善,开科取士为国家选取贤良,一批优秀的人才因此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栋梁。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无不与这种选贤任能的科举制度紧密有关。

隋唐科举制度在形成期,一般分“常举”和“制举”。每年举行者为“常举”,天子特诏举行者为“制举”,“常举”通过者还可以参加“制举”。“常举”的实际影响最大,“制举”的个人声望最高。

“常举” 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大科,各科的比重也相差悬殊,秀才科是在唐朝时期创立最早的科目,由于秀才科难度太大,应试的人数又少,在永徽二年(651年),秀才科从中国科举史上消失了。

“常举”主要以明经和进士科为主,二科之间不又不平衡,从录取的人数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都有差别,所以,时人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如果三十岁考上明经就已经老了,五十岁考上进士还是很年轻的年龄。可见进士科的考试难度要比明经科大。

进士科在诸科中最受人看重,但也最难考,一些举子屡落屡试,很少有一举成名的。所以,有人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头白。”为了增加自己及第希望,准备应进士举的举子就须提前“行卷”于当世官场、文场的贤达。

一时之间,行卷之风颇为盛行,尤其是在农历七月之后,开始投新卷,这个时候正好是长安槐花开放的时节,长安人常说“槐花黄,举子忙”,所以,在槐花飘香中,科举引出了一系列逸闻趣事,并传为佳话。

凤翔人李固言,性格厚重谦和,寄住京城柳姓亲戚家中。柳氏表兄弟也要赴试,看过李固言的文章后,顿觉得无形中多了一名竞争对手。李固言初来乍到,不谙行卷,时常被表兄弟拿来戏谑出气。

一次行卷前,表兄弟乘他弯腰之机,悄悄地在他头巾上粘了一张白纸条,上写“此处有屋出租”,李固言豪无觉察,等他去拜访士大夫时,惹得满堂哄笑。此等恶作剧,相信年少轻狂之时,都有所涉及,今人看了也是哑然失笑。

李固言只听说要把自己最拿手的文章“行卷”于贤达显贵,但具体不知道该送给谁,就向表兄弟询问,柳姓弟兄就让他把文章呈送给许孟容。当时许孟容还不受重视,在朝中担任被称为“貂脚”的散骑常待,不可能替举子扩大声誉。

纯朴的李固言不知情,还是恭恭敬敬地把文卷呈递于许孟容。许孟容看到李固言的文章,即典雅清新又富有才气,就很无奈地说:“许某所任之职既闲又冷,人微言轻,不足以提高你的声誉。凭你的精美文章,将来必定前途光明,有机会我肯定会向人推荐你的。”

患难见真情。许孟容很同情行卷者李固言,也很欣赏他的质朴淳厚。人善人欺天不欺。第二年,许孟容受朝廷委任,担任了主考官。他仍然记得那位既富有才气又生性敦厚的举子,结果,李固言这一年应举,不仅进士及第,还位居状元。

唐人把登科喻为“登龙门”,尤其进士更为时人所崇尚,“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张籍的这句诗,就指此而言。由此还形成了一套专门术语,比如,考试地点叫“举场”,登第后刻姓名于慈恩寺塔叫“雁塔题名”,大宴于曲江亭叫“曲江会”。同时,中举者叫“同年”,主考官叫“座主”,公布登科名单叫“金榜”,等等。

及第举子常有一种“今是昨非”的感觉。因为,大喜过望,所以,不少人还会产生恍若隔世的错觉,有人写诗记道:“莫怪云泥从此别,总曾惆怅去年中。”去年的愁苦潦倒与今朝的喜悦兴奋怎么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呢?科举,为你欢喜为你忧!

还有不少及第前后完全不同境遇的例子。譬如,唐人杜羔的妻子刘氏喜欢诗书,但妇女不能参加考试,就指望丈夫有一天能圆她的梦,“妻梦夫圆”,类似于今天的“父梦子圆”。但刘氏等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年,她听说再次落第的丈夫要回来,就托人给丈夫捎去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

刘氏的诗是这样写的:“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来时近夜来。”本来心灰意冷的杜羔,看到连他的妻子都羞于见他,一怒之下,就返回京城,发愤读书。第二年,杜羔终于金榜题名了。

没过多久,杜羔的妻子刘氏就寄来一首新创作的诗,这次的诗是这样写的:“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同样是杜羔,及第前妻子嫌弃他而羞于见面;及第后,杜羔醉眠于京城酒楼,妻子却盼他赶紧回家。科举,是爱情的试金石。

唐朝书生赵琮,娶了钟陵大将的女儿,但他科举屡试不中,落魄失意之极,妻子的亲戚都看不起他,其岳父也不例外。一次,军中举行大宴,大将家属相率出席宴会,列棚观看戏乐。他的妻子虽穷困潦倒,但也须出席。

大将看到女儿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形容憔悴,觉得很没面子,就让人用布帷把女儿一家和别人隔绝开,以防被人看见笑话。正在宴会高潮之际,节度使派人来招大将,大将顾不上看戏饮酒,就来见节度使。

刚一见面,节度使手里拿着一封信笑着对他说:“赵琮是不是你的女婿?”大将迟疑地答道:“是”。节度使告诉他,刚才有人报告,赵琮已进士及第,并把榜帖也拿了出来。大将愕然片刻,拿起榜帖赶紧往回跑。

大将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急忙让人把围着女儿女婿一家人的帐帷撤去,并恭恭敬敬地将榜帖递给女婿赵琮。同样一个人,金榜题名前后,得到的待遇转瞬间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科举,刻画出一幅浮世图。

科举改善了隋唐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让寒门弟子有了进身之阶和发展之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得以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这是其最根本的生命力所在。

但随着科举的发展,到了唐朝后期,科举从内容到形式,都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真才学问,只追求形式结果,束缚了思想,限制了创新。唐朝科举制度造成的这些戏剧性的社会现象,只显现出科举制度本身很小的一部分问题,如“范进中举”一样更大的弊端,将在后世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